對劉克襄而言,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是他最致敬的對象,而他將這些故事,全都寫在新書《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公視《藝術很有事》以熱騰騰的紀錄片《岳人的愛情絮語-劉克襄致鹿野忠雄》拍攝這段過程。
醞釀數十年後,作家、自然觀察家劉克襄與公視《藝術很有事》及玉山社合作,以熱騰騰的紀錄片《岳人的愛情絮語-劉克襄致鹿野忠雄》及新書《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向他最崇拜與仰慕的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1906-1945)致敬。
劉克襄說,「能夠時空穿梭,對這樣奇妙的人物講話,這樣的追溯對我來說非常幸運,好像碰到一個絕世女子,跟他談戀愛一樣。一個年輕的博物學家,就讓你永無止境的追尋,人生怎麼會走到這樣子的有趣!」
紀錄片記錄下劉克襄最獨特的真實面貌
公視旗艦藝文紀錄片《藝術很有事》第六季自12月21日起,每週六下午兩點半於公視播出,首集以《岳人的愛情絮語-劉克襄致鹿野忠雄》,記錄劉克襄對1925年18、19歲來台灣求學並進行長期學術研究的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深深著迷。
醞釀數十年後,2019年他開始動筆,描繪台灣這塊土地如何養成鹿野,劉克襄並多次前往日本,重走鹿野忠雄的少年足跡,逐一從各種線索建構。
公視製作人徐蘊康表示,這部《岳人的愛情絮語-劉克襄致鹿野忠雄》貼身拍攝、製作近兩年,從初剪的4小時,最後提煉出最精華的57分鐘。
片中除了看見劉克襄追尋鹿野忠雄台灣、日本足跡的過程,也是「劉克襄之所以成為劉克襄的過程」,包含文學、自然、博物學的探討,「紀錄影像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我們拍下過去沒有看到過的劉克襄,那真誠追尋鹿野的身影,和作為博物學家的熱情。」
劉克襄也開自己玩笑說,「所以畫面中我看起來比較很像幼稚園、小學生的長像,不像其他影片的樣子,好像傻傻的,看到冰棒要流口水樣子。不斷出現這種畫面。」引來全場大笑。
劉克襄追尋鹿野忠雄的過程就像是在朝聖
本片編導為朱介任及王鈴晶。他們深讀劉克襄的作品,以《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為核心,並溯及他過往的山岳寫作,深度爬梳作家核心的寫作脈絡。
劉克襄感謝節目,把作家當作藝術家,將他追尋百年日本博物學者鹿野忠雄的過程,當作藝術創作過程來處理,這是他意想不到的。製作團隊更隨行拍攝,跟他們一行人登上少年鹿野忠雄多次採集昆蟲、書寫報告的日本高山─燕岳。此外,片中使用非常多日本百年珍貴史料,讓劉克襄十分驚豔。
劉克襄的太太朱惠菁看完也分享,「本片可以清晰看到,沒有看過的劉克襄,很難得,補捉到很真實的他。」她說紀錄片《岳人的愛情絮語-劉克襄致鹿野忠雄》猶如新書的導讀,「看了紀錄片,就會更容易看《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
紀錄片和書籍見證鹿野忠雄傳奇的一生
《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是劉克襄迄今最嚴肅艱澀的著作,也是一本難產的書。將近30萬字的書寫,以時間軸線,搭配地域,從少年鹿野娓娓道起,直至1933年底次高山最終回的調查。
內容涉及廣泛,每一面向皆是學問。除了直接分析,也援引當時的日籍或台籍人物,例如鹽月桃甫、明石哲三、林獻堂、陳澄波、辜振甫、高一生、王雨卿等。透過這些人物的創作或足跡,輝映出鹿野忠雄的多元面向。
這些百年前的事蹟,在作者眼中依舊耀眼。他挖著寶,窮盡各方角度琢磨,解構出獨特的絢麗光芒。多想年輕時也能像鹿野忠雄這樣燃燒生命,邁向博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