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宣布戒嚴,這讓許多韓國民眾措手不及,因為這是韓國自1980年517政變發布的戒嚴後,再度宣布的戒嚴。讓我們一起回顧,8部韓國民主化過程最深刻的電影。
2024年12月3日晚間10時,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發布緊急談話,宣告韓國進入緊急戒嚴狀態,他指控以共同民主黨為首的國會反對黨,因為親北韓之立場,並透過反國家活動癱瘓政府,由於事出突然,基本上令南韓民眾完全措手不及;戒嚴令一發佈後,戒嚴司令部宣布即刻禁止國會、地方議會及政黨活動,並禁止集會示威等政治活動。
尹錫悅是這樣說的:
「國會一直在彈劾我的內閣成員,扭曲民主、癱瘓政府。國會很明顯在策畫內戰,他們就是罪犯,透過國家司法系統,破壞和癱瘓我們的民主自由。」
「我宣布戒嚴,是為了保護大韓民國的自由不受朝鮮共產主義勢力的威脅,是為了要剷除侵犯我國人民自由與幸福的無恥親朝反國家力量,要捍衛自由憲政秩序。」
隨後,韓國國會於12月4日凌晨1時左右召開緊急會議,出席的190名議員以全票贊成的投票結果,宣布總統頒布的戒嚴無效,這當中172名議員為反對黨議員、18名議員為執政黨國民力量議員。直至凌晨4時30分,韓國內閣才正式宣告解除戒嚴,部隊也撤回原單位。
這是韓國自1980年517政變發布的戒嚴後,再度宣布的戒嚴,距今已44年之久。
回首1979年的朴正熙總統遇刺案、1980年的517非常戒嚴令,接著518光州民主化運動,這段過程其實在韓國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陰影。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段歷史相關的影視作品,畢竟對許多年輕人來說,2024年韓國戒嚴,完全是電影情節真實上演。
1、《12.12:首爾之春》(2023)
2023年上映的《12.12:首爾之春》,是由金性洙執導,黃晸珉、鄭雨盛、李聖旻、朴海俊與金成均主演的電影,是韓國電影史上首部根據雙十二政變事件改編的影片。黃晸珉飾演的原型人物為全斗煥、鄭雨盛的原型人物則為張泰琓,他們倆雙雙入圍青龍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最後由黃晸珉獲獎。
《12.12:首爾之春》依據史實,從1979年12月12日起由陸軍少將全斗煥策動的政變,導致第四共和國結束,並促成第五共和國開始,在一觸即發的9個小時內,所有核心人物之間內心變化和掙扎,十分深刻和精湛。翌年全斗煥為了鞏固權力而實施517戒嚴,這過程是世上持續最長的軍事政變。
2、《南山的部長們》(2020)
2020年上映的《南山的部長們》,電影由禹民鎬執導,李炳憲、李星民、郭到元、李熙俊與金素辰主演,故事改編自1979年發生的朴正熙遇刺案。當年,朴正熙在韓國中央情報部的祕密宴會廳內,被時任中情部長金載圭槍殺,朴正熙胸部及頭部中彈當場身亡,青瓦台警衛室室長以及4個保鑣也一同遇害。
李炳憲在電影中飾演的人物為槍手金載圭、李星民則飾演總統朴正熙,故事描述這場驚天動地的刺殺事件背後,種種的內幕和真相,此事件也直接引發後續的政變,影響巨大。
3、《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2017)
1980年5月18日,韓國光州爆發光州民主化運動,這是一場由人民自主性發起的社會運動,民眾要求撤銷戒嚴令,並訴請獨裁高壓的全斗煥下台,但手無寸鐵的百姓卻被政府指派之軍隊大規模鎮壓,造成超過3000人嚴重受傷、200名無辜人民死亡。
這樣的一段真實事件,2017年被導演張勳改編拍攝為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由宋康昊主演。宋康昊所飾演的角色為一名默默無名、為了女兒而努力打拚的計程車司機,而湯瑪斯柯瑞奇曼則飾演派駐日本的亞洲線記者,特別因為光州事件抵韓採訪。
原本兩個出身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卻因為這次事件將兩人湊在一起,從不熟悉、主客地位的對立,到彼此共患難、為民發聲的決心,令人潸然淚下。
4、《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2017)
1987年6月,韓國民眾發起了「6月民主運動」,為反全斗煥軍事獨裁政權,全國各地上百萬人的示威抗議遊行,眾志成城下扭轉了韓國的民主未來。而在6月民主運動前,則發生了一件最令民眾群情激憤的真實故事──朴鍾哲拷問致死事件──這也是《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故事基礎,令人悲慟。
2017年,以真人真事為背景,由河正宇、金倫奭、柳海真、金泰梨領銜主演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描述意圖埋藏真相的警察、想要找出真相的檢察官與媒體,雙方爆發大戰,一個大學生之死改變了一切。
5、《薄荷糖》(1999)
擁有《燃燒烈愛》、《生命之詩》、《密陽》等作品的李滄東,1999年曾創造出至今令所有觀眾依然印象深刻的《薄荷糖》,本片不僅在當年橫掃各大電影獎項,在許多專業影評人心中,它仍是最能代表韓國影史的經典之一。
《薄荷糖》以7段不同的篇幅,搭上年代、標題的方式為每一段作為開場,這充滿的文學的美妙,也用一種湧上心頭的思緒,衝擊心底的漣漪。
在李滄東的筆下,觀眾也回到了1980年到2000年的歲月中,像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1987年的大學生民主抗爭運動、全斗煥獨裁統治、光州事件等,這一切在韓國人的心中,都是個難以抹滅的瘡疤。
6、《幸福國度》(2024)
南韓備受話題討論的電影新片《幸福國度》,是曾以《雙面君王》達成千萬觀影人次的導演秋昌民,他的年度最震撼話題之作。電影以貫穿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總統遇刺案,以及12月12日雙十二政變當中,一場不為人知的政治審判,以及捲入其歷史漩渦的三位人物為主要故事內容,由曹政奭、李善均與劉宰明主演。
雖然現在有許多描繪南韓重大歷史事件的電影,但至今卻沒有一部透過政治審判,將隱藏在歷史漩渦中的人物給重新改編的作品。本片便是南韓影史首部刻劃人們不甚瞭解,實則卻是南韓最糟糕、最惡劣的一場政治審判電影。
7、《正義辯護人》(2013)
《正義辯護人》以1980年代第五共和國初期發生於釜山的釜林事件為背景,講述一名稅務律師因為突如其來的案件,決意冒著得罪獨裁者的風險,投身人權運動。由宋康昊飾演的律師主角宋佑碩,其實人物原型,為歷史上為受害人作人權辯護的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
當年,透過雙十二政變上台的全斗煥,執行軍事獨裁、壓制民主、四處搜捕異議分子。韓國普遍出現要求民主的學生運動,但全斗煥政府誣以「赤色分子」罪名,導致抗爭學生下場非死即關,宋康昊冒著被當局報復的風險,為這些學生們辯護,非常感動。
8、《華麗的假期》(2007)
《華麗的假期》描述了1980年在韓國光州發生的民主化運動這一歷史性事件,電影揭示韓國市民的抗爭精神,在韓國票房大賣、引起熱烈迴響,電影的名稱看似美好,但其實「華麗的假期」是全斗煥向韓國陸軍下達的武力鎮壓命令代號,充滿諷刺。
《華麗的假期》由安聖基、金相慶、李枖原與李準基主演,電影描述光州民主化運動發生的當下,人民被軍隊鎮壓的過程,憤怒的市民攻破了軍火庫,組成民兵,對抗軍隊並迫使其撤出光州,但政府亦封鎖消息,抹黑光州市民,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