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版將再添新成員!榮惠-KY將於12月初掛牌,身為少數以「輕資產」營運模式、沒有重資本建設廠房,而是提供利基型PCB(印刷電路板)整合服務的公司,應用最大的一塊就是車用領域,佔營收比重已經超過5成。客戶包括日系車燈大廠、日系車EMS大廠、日系馬達大廠、日系車用電源大廠等,間接交貨給日系前五大汽車品牌。
榮惠專精於PCB產品拼板設計、生產品質及效能管理、少量多樣的供應鏈管理及跨國物流倉儲等解決方案;而全球提供相同服務的上市公司,一家在挪威、一家在法國,榮惠則爲台灣首家上市的服務公司。
「很多人都問我,台灣PCB廠這麼多,我們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其實我們是以輕資產模式,來做一個小量多樣、高毛率利基型的PCB設計為主。」董事長劉世璘進一步解釋,「我們不投入生產,因為PCB工廠每年賺的錢必須不斷的投入新設備,是一個資本量化的產業。我們避免去跟這些大量生產的工廠做競爭,而是成為PCB廠與客戶的橋樑,在利基型產品去支援服務客人。」
談到榮惠最主要的核心技術,還是在開發的階段,車廠在設計未來兩、三年的車種時,就會找上他們。「我們會從PCB的整個Layout結構開始,設計出來的東西不但要達到最完美的價格優勢,同時也要符合PCB工廠的生產條件,此外還必須整合EMS廠的生產條件與設計理念,與客戶共同開發。」
跨入這個領域,也是因緣際會。劉世璘早期在日本留學,之後開始接觸PCB產業,被日本公司派到泰國,負責整個東南亞的日系客戶,這也奠定了他日後創業的基礎。
早期日系車廠都是用日本自己的PCB,不敢用中國大陸的,因為語言不通,又擔心品質與交期,劉世璘於是看到居中的商機。談起創業初期,一家小公司要跟這些全都是日本上市櫃公司的客戶做生意,幾乎是不可能,但正是由於之前服務過這些大廠的交情與經驗,這些日本客戶也協助他拿到合格供應商的資格,是跨入日系大廠的重要門檻。
劉世璘解釋,「每間工廠生產出來的PCB種類是不一樣的,所要用的設備也不一樣,一般PCB工廠沒辦法提供各種不同的產品給客人。我們沒有工廠,所以可以找很多工廠去服務這些中小客戶。對客戶來說,因為他的量小,工廠也不大願意理他,即便願意理他,價格也很貴,而且他要的種類又很多。但是客人基本上不懂生產條件,往往客戶的RD設計出來,在工廠生產的時候又是一大堆問題,導致整個新的產品嚴重延遲上市。」
未來產品版圖,挺進電動車、AI領域
以目前榮惠做最多的車燈組來說,隨著客戶現在造型越來越多變,PCB的形狀越來越多,就必須把這些PCB拼在一起,而拼板本身就是一個關鍵。「它不再是四四方方,每轉一個角度,所帶來的面板尺寸效率是不一樣的。就像LCD面板講的是切割力,廢料越少成本就越低。」近年的造型變化對PCB產業所帶來的新衝擊與生意模式改變,就不是ㄧ般工廠能夠去做的生意。
「而且我們是在拼三年後的汽車,剛開始這些規格尺寸都沒有很明確,但是我們就要把它拼出來,告訴客人這樣做是最便宜,也建議客人用什麼材料。一般的PCB工廠,是等客戶確定要量產的時候,資料才會給PCB工廠,他們才會開始做,已經是晚我們兩、三年後了。」
彈性與速度就是榮惠最強的競爭優勢,今年前三季EPS(每股純益) 6.25元。下一步,榮惠要搶攻位於歐美的日本客戶,並重點發展電動車電源模組和 AI 伺服器周邊領域產品,透過多元化的產品版圖拓展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