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海線少女」到創生之路:台中如何用平台思維,串聯在地「人」情味?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4-11-01

瀏覽數 1,600+

劉彥澧(左)認為地方創生需要時間堆疊,與地方的共識及參與。如同陳其弘(右)與朋友想行銷海線的初衷,打造「海線少女」,近年紅到日本成為新世代的城市外交。
劉彥澧(左)認為地方創生需要時間堆疊,與地方的共識及參與。如同陳其弘(右)與朋友想行銷海線的初衷,打造「海線少女」,近年紅到日本成為新世代的城市外交。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幅員擴張至29個行政區,但也面臨區域發展失衡的挑戰。擁有豐富觀光資源的「海線地區」,長期以來卻因產業結構問題,面臨人口外流、發展遲緩的困境。

「海線太無聊,所以才要創造海線少女!」此時,一群懷抱熱情的年輕人,提出讓海線有趣的信念,創造出結合動漫IP與在地元素的品牌,為這片土地注入新活力。他們將台中梧棲、清水與沙鹿三地的人文風情,化為鮮明的動漫角色,透過漫畫、動畫、音樂等多元創作形式,成功吸引年輕世代的目光,重新認識台中海線。

「海線少女」的成功並非偶然,其背後更體現了台中市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地方創生的努力與影響。

翻轉資源分配困境:地方創生平台扮演關鍵推手

「地方創生需要長期投入,並非一蹴可幾。」台中市政府研考會主委劉彥澧指出,過往資源分配常偏向大型團隊,缺乏系統性的整合與資源共享,導致許多小型團隊和社區組織難以參與,也讓地方創生的效益大打折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府於2020年成立「地方創生專案管理平台」,期望藉由平台的整合,打破過去單點的補助模式,將資源與能量有效擴散到各個角落。

「地方創生專案管理平台扮演著資源整合、策略規劃、輔導陪伴的角色。」劉彥澧強調,平台的功能,不僅是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更重要的是要依據各地區不同的需求與發展脈絡,提供客製化的輔導與陪伴。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建立地方提案機制,凝聚在地共識 

「地方創生的推動,不能只是單向的政策推動,更需要地方的共識與參與。」市府重視地方提案機制的建立,不僅鼓勵各區公所將地方創生視為重點策略,對於想要提案的公所,更重要的是協助凝聚地方共識。

傾聽不同面向的聲音,是地方創生成功的大前提。(圖為東勢的地方共識會)

傾聽不同面向的聲音,是地方創生成功的大前提。(圖為東勢的地方共識會)

此時地方創生專案管理平台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研考會表示,透過平台的輔導機制,公所可以建立一個跨部門、跨領域的溝通平台,讓地方團體、社區組織、在地企業等相關團隊都能參與討論,每個人的聲音都可以被聽見。

擾動式共學:引導地方組織看見自身價值,激發在地行動力

談到地方提案機制,研考會進一步說明,過去許多地方發展議題僅止於社區或團體內部討論,缺乏整合和推廣。透過提案機制,區公所可以將這些議題帶到平台上,讓更多人了解、參與,在凝聚共識過程中,「擾動式共學」就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功能。

這種模式是透過持續性的工作坊、交流參訪等活動,讓不同地區的團隊相互觀摩學習,並從中找到自身定位與發展方向,引導地方組織共同參與地方創生。

七年級生陳其弘創辦的「海線少女」團隊,便是將台中海線的在地元素融入動漫創作,打造出獨特的品牌形象。

「海線少女」以海線的清水、沙鹿跟梧棲為主,打造充滿層次的IP。

「海線少女」以海線的清水、沙鹿跟梧棲為主,打造充滿層次的IP。

「透過成功案例的分享,以及不同團隊的腦力激盪,可以讓地方組織更了解自身的角色和價值。」劉彥澧強調,當地方組織意識到自身能夠為地方帶來改變,自然就會產生動力,進而形成一股由下而上的創生力量。

陪伴式創生:打造29種風貌,讓台中走穩創生之路

我們不只要給魚吃,更要教他們釣魚!透過平台運作,因應地方DNA量身打造的輔導,不論是業界、學界、政府的資源導入、專家陪伴、行銷曝光或是商業模式等,合適、完整且全面的支持,即便未來沒有政府的資源也可以憑藉自身力量創生、永續經營。

台中市推動地方創生多年,不論是山城新社的農產多元轉型、海線大安甘醇的特色地酒、屯區霧峰的地酒二廠擴充,到城心的中區文化跨域共創,都在各自的基因上生成更有活力的新面貌。

展望未來,台中市政府期許,未來每個行政區都能發展出獨特的魅力,讓地方創生遍地開花。

從「海線少女」的奇幻旅程,可以看見台中市政府推動地方創生的決心和努力。透過「地方創生專案管理平台」的運作,台中正逐步建立起一個由下而上、公私協力、永續發展的地方創生生態圈,讓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都能夠成為點亮地方的火種,共同打造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創生城市。


(台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