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3點50分,天濛濛亮,連清真寺每天第一回的叫拜聲都還沒聽到,中鼎工程派駐卡達的建造部協理萬安君就已起床,簡單梳洗後從杜哈市區出發,前往車程約一個小時外的梅塞爾(Mesaieed)工業區工地。
沿路穿越單調荒涼的黃土沙漠區,5點半以前,他人就已經坐鎮在工地裡,等待工人陸續上工,直到晚上8點半才下班回到員工宿舍。
「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兩年多,」有著工程人員憨厚個性的萬安君說。
在卡達,像萬安君一樣的中鼎台灣工程師就有60幾個。
每當晚上、假日,走進分散各個公寓的台灣員工宿舍,就像擺脫了外頭的回教世界般,聽得到中文電視新聞、聞得到濃濃的台灣飯菜香。他們是台灣前進中東的新一波尖兵。
三年前,獲得由卡達石油和法國道達爾(TOTAL)合資公司QAPCO乙烯工廠1億美元的擴建工程,讓中鼎在闊別中東市場20多年之後,重新搶進目前全世界金流、人流新焦點的中東波斯灣地區。
在卡達奠基礎,拿下沙烏地阿拉伯5億合約
有了卡達這個前哨站奠定基礎,去年底中鼎工程再下一城,獲得沙烏地阿拉伯第二大石油集團Saudi Kayan高達5億美元(約165多億台幣)、年產量70萬噸EO∕EG廠的新建工程案,不但使中鼎去年新簽約及在手訂單同步創下歷史新高,也讓中鼎公司股價穩步上升,半年之內從一股15元,上漲到高點的30元。
但在接下卡達案子之前,中鼎在中東地區競標建案,總是吃癟,因為業主老是提出連番質疑,「知道怎麼在沙漠中施工嗎?知道怎麼管理當地的小包商嗎?」因此,「卡達乙烯工廠的改建工程,對中鼎具有指標性意義,」去年底派駐卡達的中鼎石化專案一部資深協理黃俊雄說。
黃俊雄肩負開發波灣地區市場的任務,深知波斯灣油源國處處是機會,像沙烏地目前就有六個石化工業區開動,但也體會到競爭有多激烈、案子有多難拿。「我來卡達以前,整年都帶隊在沙烏地跑,這裡標、那裡標,花了好幾千萬備標,標了六個案子,沒有一個標成的,」黃俊雄說,直到後來5億美元的案子出現,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手上拿著詳列卡達未來五年內142件重大建設案的資料,黃俊雄一再強調,舉凡沙烏地、或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的幾個未來重大建設,他都密切關注,希望爭取。
撤軍20年轉戰中國,老兵重返中東沙場
其實早在1970、1980年代初期,身為國內最大工程統包公司,專門承攬電路、煉鋼、環保技術及煉油石化廠等工程的中鼎,就已經在沙烏地阿拉伯建立據點,協助當時富有的沙國建立石化廠。
當時,中鼎現任董事長余俊彥和總經理林俊華正巧都外派到沙烏地,兩個人一個擔綱業務經理,一個任職工地主任,利用承攬下包工程機會,聯手替中鼎到沙烏地阿拉伯卡位。
直至1986年前後,沙烏地阿拉伯的建廠工作告一段落,又碰上台灣石化業正蓬勃發展,石化建廠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中鼎無暇顧及中東,就退出中東市場。
這樣一撤就是20多年。直到約五年前,余俊彥看好中東的潛力,加上近兩年油價飇漲,更讓他覺得「轟的一聲,中東的工程需求統統跑出來了。」
促使中鼎積極前進中東的另一股推力則是,在深耕大陸十多年、做了15個大型建案後,中鼎眼看大陸人拚命從建廠過程中汲取經驗,學會了下次就自己動手,讓余俊彥更深刻體會,「中東市場非去不可。」
中東三難:高手群集、講求關係、通貨膨脹
但要重返中東,說起來簡單,付諸實行卻很不容易。因為商機雖大,但競爭對手來自世界各國,特別是韓國、日本及新加坡人在中東布局很久,從未缺席。
雖然中鼎的技術和價格競爭力不輸人,但在一切講人情靠關係的中東,想要打敗競爭對手,可說是難上青天。
還好,提供日本主承包商JGC乙烯工廠技術的美國公司,過去曾和中鼎有過超過100個合作案,在他們拔刀相助之下,中鼎順利取得中東的入場券。
除了競爭激烈外,波斯灣地區由於經濟過熱,物價、房價、鋼價、水泥樣樣上漲,2006年卡達物價就上漲24%,通貨膨脹成為目前經營中東市場的一大困擾。
說起三年來卡達工程最大的挑戰,從開工第一天就參與其中的萬安君,毫不考慮直接把矛頭指向通貨膨脹。
「光去年跟現在相比,宿舍房租就上漲了50%,水泥一年內也調高20%至30%,」萬安君抱怨,材料漲、器材漲、人工也漲,這麼高的建廠成本,利潤都快被吃光了。
還好,對中鼎而言,卡達乙烯擴建廠工程賺不賺錢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在中東地區的練兵場。
卡達案已被賦予培養中東人才的任務。除了60位來自台灣精挑細選的工程師,中鼎也分別從其他十個國家找來80、90位監工培訓,這150位參與過卡達案的聯合國工程師部隊,將成為中鼎中東下一站的不二人選,「既然走向國際化,就不能樣樣靠台灣人才,未來才有可能降低成本,」萬安君說。
卡達案更是中鼎摸熟阿拉伯人想法的最佳門路。
黃俊雄舉例,在中東住飯店,只要累積金額超過2000美元,就會來敲門請你付清帳款,「同樣道理,中東的小包商,也會在金額超過2000美元時來要錢,和完全聽命於你的台灣小包商,完全不同,」黃俊雄說,這就是所謂的中東經驗。
建案再熱15年,「快」功出細活者有餅吃
去年底,卡達政府下令全力趕工亞運,造成整個中東地區資源大短缺,中鼎的擴建工程當然也受到影響。
為了贏得好名聲,中鼎卡達團隊犧牲休假,日以繼夜地趕工,一項重要的舊廠整修工程竟比預定日提早一個星期完工。截至3月初,工安管控良好,「業主還因此寫信來向我們道謝,」黃俊雄樂的笑開懷。
當《遠見》雜誌3月初到中鼎的杜哈員工宿舍採訪時,將負責新建沙烏地Saudi Kayan EO∕EG廠的中鼎專案經理李述鵬,已經在卡達停留多日,希望從卡達現有150位工程師中,挑選出適合的人選,在6月卡達工程完工後,整批轉到沙烏地上班。
李述鵬說,沙烏地案已經開始設計,預計年底開工,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人手。
但這並不表示,中鼎將永遠退出卡達,因為黃建雄已開始爭取同一業主在卡達的下一個低密度聚乙烯的新建廠,「未來五年,光卡達石油就有400億美元的建廠投資,」他透露。
黃建雄預言,中東這一波商機,至少會持續15年,全世界的眼光都放在中東,就看誰能抓住機會。他也用過來人經驗不忘提醒其他有意前往的台商注意,「這裡機會大,競爭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