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26日首次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強調凡事觸及社會與民眾,都是「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範圍,且該委員會是「行動的委員會」,要落實在基層、扎根在鄰里,「務必要走向地方,進行無劇本、小規模的各項演練」,確保國家發生災難時,能做到「維持政府運作」、「維持社會民生核心功能持續運作」、「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這3大目標。
「突如其來的天災像是急性感冒,全球氣候變遷則像是慢性疾病,不只是國家災害緊急狀況,還有台灣長期遭受的灰色地帶侵擾、以及認知作戰等挑戰。」9月26日召開的首場「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總統賴清德開場即揭示委員會因應的三大情景。
全聯董事長也擔任顧問,分五大主軸推動
為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目前已從先前的「盤點」,進入到「驗證」階段,而其工作內容涉及的面向非常多元複雜,賴清德強調,委員會的組成必須公私協力。
綜觀整體委員會的比例,非官方代表的比例,佔了67.7%。其中,除了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幹事陳信良、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等宗教、長期耕耘民防教育的團體外,產業界也佔有一席之地。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就擔任委員會顧問,提供物資配送等面向的建議。
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進一步說明「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目標、相關任務的推動進度。他指出,台灣目前同時面對傳統、非傳統的安全威脅,包括氣候變遷、地緣政治威脅等等,「威脅可能是長期性,範圍則是全面性」。當災害發生時,僅靠政府的力量,恐難以應付突如其來的巨大災害,「社會大眾必須先自救。」
目前台灣的現狀,民防相關制度是過往威權時代以軍領政的產物,「不符現今需求。」同時,現階段台灣人才與技術動能豐沛,可成為台灣進步、走向國際的引擎。徐斯儉說,因此,未來做法有三:一、將協調跨部會、跨領域、跨世代合作,制定新的韌性計畫。二、建立非軍事政府部門應變共同圖像。三、提升大眾對威脅的認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全社會防衛韌性分為五個主軸: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資通及運輸和金融網路安全。
培養40萬可恃民力、各鄉鎮市區公所成立「防災協作中心」
徐斯儉說,內政部正規劃在每個鄉鎮市區公所成立「防災協作中心」,建立民力運用基層機制;另外,目前包括民間救災團隊、現役及退役替代役、非政府組織等「可恃民力」約有40萬人,政府也將透過相關訓練及演練,培養這些人成為具中等以上執勤能力的「可恃民力」。
此外,針對戰略物資的囤儲,政府也將調整儲存及配售形式,包括盡量減少對能源或其他資源的依賴,或以方便消費者使用的形式,囤儲、配售物資。因此,除了現行在村里設置的「配售站」,未來也將規劃賣場、超商通路,調整現行配售機制,規劃維生物資配售系統,未來各鄉鎮市區公所成立「防災協作中心」,也能成為另一個分配物資的機制。
開發再生能源、強固電網,強化能源韌性
為強化能源韌性,徐斯儉還表示,將持續開發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提升台灣能源自給率,並投入工程與興建儲能系統。另外,也將強固電網,利用分散加兼顧的方式,達到電網降低集中、提升穩定、故障隔離,提升戰時運作韌性。
至於強化醫療量能及避難設施這一面向,政府已盤點205家責任醫院,將強化醫療韌性,包括供水、供電等機制;也盤點相關整備收容及避難設施,包括83863處防空避難處所、4601處戰時災民收容救濟所、6042處緊急避難收容處所。
另外,政府也將充實消防防災e點通App及網站、增建通訊基礎建設、提升警消通訊備援韌性,來進一步強化發生災難時的數位韌性。
三階段性目標,明年銜接漢光進行前導演練
徐斯儉強調,全社會防衛韌性總目標,是維持政府持續運作、維持社會民生核心功能持續運作、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目前委員會共有三個階段性目標,分別為今年12月進行桌上兵推、明年3月舉行地方小規模演練、同年6月銜接漢光進行前導演練,中央將與地方合作依個主軸進行小規模、無劇本演練。
而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防禦,內政部長劉世芳出席會後記者會時也指出,這部分共分三層防護網:設施內保警、保全、特種防護團的「核心固守」;國軍的中層阻殲;地方警力、民力的外圍警戒。目前政府盤點的關鍵基礎設施約310座左右,未來將提高這些關鍵基礎設施的人力訓練,不論是今年12月的桌上兵推或其他小規模演練,都會是無劇本演習跟兵推的對象。
關鍵基礎設施的相依性、資安,首場討論焦點
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則透露,對於關鍵基礎設施的討論,是今天委員會多數委員的討論重點,特別是台大資工系副教授蕭旭君,建議應盤各關鍵基礎設施之間的相依性,其說法獲得後面許多與會者的迴響。
例如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也從產業界的角度呼應,強調關鍵基礎設施有一定的相依性,但攻擊不一定是實體的,甚至資訊的攻擊會最早發生。洪偉淦認為,從過往對許多企業用戶進行資安演練的經驗來看,「應用最極端的情境,來推演所有資安防護是否安全,」因為資安是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的第一道關卡。
台灣駭客協會理事戴辰宇也提醒,除了盤整關鍵基礎設施的相依性,也不可忽略近期很多攻擊,是針對關鍵基礎設施上下游供應鏈,而這部分是目前大家較疏於注意的地方。因此除了關鍵基礎設施的相依性外,未來需要盤整出來的關鍵環節可能更多、更大,後續值得進一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