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72歲文化人,變身文化部長!李遠:有感政策靠全民共創

李加祈
user

李加祈

2024-08-05

瀏覽數 5,700+

李遠收藏韓國知名導演李滄東的簽名。上任部長後,李遠致力將「台流」推向國際,一展台灣文化力。李加祈攝
李遠收藏韓國知名導演李滄東的簽名。上任部長後,李遠致力將「台流」推向國際,一展台灣文化力。李加祈攝
00:00
00:00

文化部長李遠,從文化人「小野」華麗轉身成部長,72歲的他為了熱情捨棄退休,積極執掌全台文化政策。上任兩個多月,李遠強調,文化並不侷限在表演藝術、電影、文學等特定領域,「文化就是生活!」因此,他提倡「全民共創」,從產業和消費端雙管齊下,包含黑潮計畫、國發基金等補助案,以及文化幣帶動青年體驗、消費,致力推出讓台灣民眾「有感」的文化政策。

今年4月,新內閣名單一公布,「李遠」這個名字掀起一陣熱烈討論。圈內不少人看好李遠接任文化部,認為文化產業經驗完整的他,能帶領台灣文化產業走向國際。

從文化人變成文化部長,他更是從爭取經費的創作者,變成編列文化預算的部會首長,對於身分轉換,李遠笑著說到,「當然需要適應一下!」

以前忙著看報表,如今學批公文

問到部長最近的任務,李遠馬上想到桌案上成堆的公文檔案,他笑說,以前在影視產業是看各種數字報表,包括電視節目收視率、電影票房等;現在,則要學習批公文。

不過還好文化部同仁就是他的給力後援,都會仔細說明細節,常常一份公文經層層簽核,送到部長室時,文件已貼滿註記便條紙,「他們很貼心怕我看不懂,」強大的團隊,讓新手部長能快速掌握業務內容。

不過,上任將近3個月的李遠,依舊保持當初願意接任的熱忱與初衷,興致勃勃地向《遠見》團隊分享接下來的政策目標。

著作等身也推動台灣新電影浪潮

李遠以「小野」筆名,紅遍台灣大街小巷。他在大學時代便以《蛹之生》一書,在文壇闖出名號,多年來創作不輟,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小說創作獎、第三屆金筆獎及聯合報小說獎首獎,被媒體成為文學界的三冠王。李遠甚至在回歸專職作家身分後,寫了66本書,創作速度快到連出版社都問他:「要不要出雙月刊?」

不只文學作家身分,李遠曾任職於台視、華視和中央電影公司,在中影8年期間,推動台灣新電影浪潮,見證許多台灣新秀躍升為國際級導演,像是李安、侯孝賢等人。

而近年,李遠在劇場和影視人才培育也多有貢獻,擔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並受柯文哲邀請,擔任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任內創辦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即使李遠在文化界的功績數不完,但這些成就卻不影響李遠的自我定位。

上任將近3個月的李遠,依舊保持當初願意接任的熱忱與初衷。李加祈攝

上任將近3個月的李遠,依舊保持當初願意接任的熱忱與初衷。李加祈攝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72歲接掌文化部,串連各界藝術家

李遠從不自詡為一流藝術家,他謙虛地表示,以前自己對電影、戲劇、文學雖廣泛涉獵,但都不是頂尖藝術家。現在,他到了文化部,「正好可以串連各領域一流的藝術家,共創台灣文化產業!」講到台灣的文化藝術人才,李遠雙眼透著光芒,彷彿可看見這些才華洋溢的創作者,將使台灣文化產業開出繽紛花朵。

正是因為如此視野,讓李遠毅然決然地捨棄悠閒的退休生活,選擇在72歲的熟齡階段,接下文化部長一職。接掌文化部後,李遠期待從創作者補助、消費者體驗兩塊著手,讓全民共創台灣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國家戰略一環,黑潮計畫100億打造「台流」

「現在的影視環境,比十幾年前好很多,」李遠回顧,千禧年到2008年「海角七號」出現之前,是台灣電影的黑暗低谷,一年不到10部國片,且票房不超過100萬元。但走過二十載後,現在每年約有50多部國產電影,光今年暑假就有近10部強檔新片。而產業環境變化的一大關鍵,就是前文化部長史哲爭取到黑潮計畫,4年100億的文化內容補助將在今年開始執行,目標帶領「台流」邁向國際舞台。

擔任多年電影監製的李遠,深知文化產業不能只聚焦國內市場,必須放眼國際,影劇登上國際串流平台,才有獲利機會,打造產業生態圈。

借鏡「韓流」,要將「文化」視為國家戰略

李遠提到,從韓國影視文化的「韓流」來看,便知道文化不只陶冶心靈,更能發展成產業,轉變成國家的經濟力量。他更補充,台灣現在已將「文化」視為國家戰略一環,不只黑潮計畫,在李遠奔走溝通下,國發基金也編列百億預算,投資國內影視產業。

即使補助金額增加,但李遠認為,資金到位還只是文化部的第一步,如何讓補助款對產業有「實質影響」,才是他期待看到的改變。因此,未來他將推動跨單位、跨部會合作,整合各界量能,發揮最大改變。

每年20億預算,擴大發放文化幣

不只補助文化輸出的業者和團隊,李遠更語重心長地說,「不能只靠補助,要創造市場需求,」有市場需求,自然會有人願意長期投入創作,也會讓民眾更有感。因此,不只補助業者,在文化幣範圍擴大到16至22歲的現況下,李遠也預計將文化幣領用年齡下修至13歲。

李遠觀察到,以文化幣作為藝文消費折抵,既能建立青少年的藝文體驗,也能建立消費生態圈,振興文創產業,「等於是每年20億的文化幣預算,最後又回到藝文產業中,」而搭配文化部的振興計畫,推出許多文化幣加碼項目,鼓勵青年用在獨立書店買書、暑假觀賞國片,不僅鼓勵青年探索更多元的藝文活動,也能精準幫助藝文產業振興。

擔起文化部長重任將滿3個月,李遠體悟到:有些很多年的案子,就是必須結束在他手中,而某些開始不久的計畫,他就要想辦法延續下去,「只要想著『成功不必在我』,壓力就不會太大了,」談到未來,李遠眼裡充滿期待。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