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快樂島,戰雲密布

陳冲
user

陳冲

2024-04-10

瀏覽數 7,500+

諾魯雖然GDP不到1.5億美元,但戰略地位重要。unsplash by Winston Chen
諾魯雖然GDP不到1.5億美元,但戰略地位重要。unsplash by Winston Chen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快樂島?講的不是寶島台灣,而是南太平洋的島國諾魯。18世紀英國人初次登陸,見到當地人文景況,命名為Pleasant Island(快樂島)。戰爭,也不是一般所稱火網交織的戰況,而是外交戰、金融戰、卡位戰的延伸。

諾魯,以人口論,是世界三小國之一(另兩國為吐瓦魯、梵蒂岡,都是我邦交國)。拜地緣政治之賜,今年在世界各大媒體,尤其是台灣媒體上占有重要版面。首先,是年初宣布與中華民國終止外交關係,並與中國大陸建交,顯示澳洲(以及背後的美國)影響力的退縮。其實去年11月14日,諾魯政府與本迪戈銀行(Bendigo Bank)的一紙聯合聲明,即已看出端倪。

中資銀行進駐,澳美面子掛不住

諾魯人口萬把人,使用澳幣為國幣,本身沒有金融機構,早期由澳洲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設立分行,服務諾魯民眾。至2015年,改由澳洲中型機構本迪戈銀行進駐。因國土方圓21.3平方公里,開輛車半小時就走遍全國,以往出口主力的磷酸鹽(其實就是鳥糞)又已挖掘殆盡,因此沒有商業理由繼續留在諾魯。在前述聯合聲明中,除安撫民眾存款無虞外,實在無話可說,故只表示將專注本土、簡化業務,決定裁撤國外唯一分行,但為接手銀行順利交接,仍將維持營運至今年12月。至於接手者,將由澳洲政府及亞銀(ADB)負責尋覓。這種聲明只擺明一件事:「我要走了,沒人來接」,而諾魯當局也束手無策,試問閱讀聲明的民眾做何想法。正在此時,諾魯與台北關係生變恰巧也在醞釀之中(其實當時麻煩台灣銀行設間分行,不計盈虧提供服務,或許可以緩衝)。

澳洲各銀行皆無意從事賠本生意,諾魯民眾基本金融服務眼看即將大開天窗,3月中旬,中國銀行代表團造訪諾魯,消息傳出中資銀行有意填補本迪戈銀行撤離後的市場空缺,這下澳洲(乃至美國)的面子掛不住。3月下旬,澳洲廣播公司報導,本迪戈銀行表示,為能orderly transition(有序過渡),其在諾魯的服務將延至2025年6月;換言之,不論這場連續劇如何收場,一場在南太平洋的金融戰,已悄然開打。

諾魯戰略地位重要,擁小國優勢

諾魯沒有本身的貨幣,人口又只有一萬一千人,中國正在推動CBDC(央行數位貨幣),這是絕佳機會,在南半球實際推展數位人民幣的試點,只要免費送一萬多支手機,加上幾百個POS機台,就可取代澳幣,既可滿足該國金融需求,又可墊高西方國家重返島國的門檻,加上原本在當地占8%的華人僑民,取得諾魯控制權,對北京而言,只是剛好而已。

控制諾魯有何意義?除踏入傳統上歐美勢力範圍的象徵意涵外,諾魯雖然GDP不到1.5億美元,但戰略地位重要,一次大戰前,德國即據此為基地,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更在此建小型空軍基地,最高曾駐軍2000人,做為進軍太平洋的跳板,形同偌大太平洋中不沉的航空母艦。加上過去20年間,諾魯曾多次運用小國優勢或國際組織會員地位,以外交承認,換取財政利益。國家雖小,只要適當運用槓桿,仍可在國際社群中獲利。

戰爭絕不是只有軍事戰,甚至還輪不到槍砲上場。年初的斷交,表面上,我們不過折損一個比鼻屎還小的邦交國,實際上卻是裡子面子皆失(本基金曾有「暴虎馮河 外交拖累經貿」一文),看列強在南太平洋的細膩過招,金融戰、外交戰、資訊戰接續登場,始知國際情勢遠比國安大員想像的複雜。

快樂島,因地緣政治,已不復快樂;那美麗的寶島呢?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原文刊載於新世代金融基金會網站,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