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適逢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儘管性別平權在全球已取得不少進步,但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倡議組織「30% Club」澳洲分會主席魏克菲爾德伊凡斯(Nicola Wakefield-Evans AM) ,接受《遠見》獨家專訪,分享她在職涯中對性別議題的觀察。
「我一直對性別多樣性充滿熱情,但在我執業的那個年代,律師事務所多半都由男性主導,對女性其實很不友善,」魏克菲爾德伊凡斯說,她在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時讀的是法律,並在金杜律師事務所(King&Wood Mallesons)工作了近30年。
她回憶求學期間,學校希望女性盡量不要從事律師、醫生和科學家等職業,甚至在跟職涯顧問說自己想從事律師工作時,還被阻止。
「女權要進步就好像需要攀登一座大山,這會令人感到畏懼的,」她這麼形容。
2020年,全球發生COVID-19疫情,魏克菲爾德伊凡斯認為,對全球性別平權意外地形成一個轉捩點。
「這場疫情讓人們可以在家工作,照顧小孩也會顯得更加方便,我認為,這樣的靈活性適用於每個人,不只是女性,因為男性也開始發現,他們在家工作更愉快,也想多陪伴孩子,並享受工作彈性。」她說。
澳洲成立專門組織,檢視企業性別平權落實狀況
其實,澳洲在兩性平權方面,最近有相當亮眼的成績。
根據Pwc最新的全球性別薪資差距報告中,OECD國家的整體性別薪資差距,從2022年對比前一年正擴大;而澳洲,卻從第17名提升到第10名,是調查中最進步的國家。
此外,根據澳洲政府最新發布的性別薪資差距報告顯示,在女性主導的產業中,薪資差距相當小,但如果是在男性主導的產業中,薪資差距仍有不小的差距。
舉例來說,在教育和零售產業中,男女幾乎沒有薪資差距,但如果轉向房地產、建築或運輸等行業,薪資差距就會非常大。
魏克菲爾德伊凡斯以澳洲航空(Qantas)為例,其實,這家企業的領導團隊,已長期關注性別議題,但薪資的差距之所以大,在於飛行員多是男性,而大多數空服員和前線接待人員是女性所造成。
因此,若要解決上述問題,關鍵是鼓勵更多女性去擔任飛行員。澳洲航空執行長哈德森(Vanessa Hudson)也已發表聲明指出,將致力增加女飛行員的數量。
長期以來,澳洲的性別薪資差距一直備受關注,聯邦政府還特別成立「職場性別平等署(WGEA)」,只要超過100名以上員工的澳洲企業,每年都必須向WGEA告知企業內部如何向男性和女性員工支付薪資,證明公司有公平對待每一位員工,一旦未遵守規定,將會被WGEA公開點名,這可能會影響公司聲譽。
「企業高階團隊需有30%是女性」
而當被問到身為一名女性,在職場上尋求升遷或加薪時,是否曾遇到額外挑戰時,她舉自己在擔任律師工作時為例,早期很多男性同事都比女性升遷得快,因為公司考量到,如果女性擔任領導要職,可能會因為生產讓工作效率打折扣。現在這樣的想法已逐漸被淘汰了,但女性仍然面臨有許多結構性的挑戰,包括澳洲政府並沒有好的托育服務與配套。
另外,身為30% Club澳洲分會主席,她也分享這個倡議組織的由來。
「30%指的就是創辦人莫里西(Helena Morrissey),希望增加企業董事會中的女性成員比例達到30%。」她表示,需要設定像30%這樣的目標,主要是當女性在公司董事會占比達到三成,董事會組成才足夠多元,才能對重要決策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雖然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唯有這樣,社會才能有所改變。
魏克菲爾德伊凡斯說,雖然組織沒有得到政府資助,但彼此關係非常緊密,澳洲政府組織的董事會也開始任命更多女性董事,目前比例高達四成,「澳洲比起其他國家,在指派女性出任董事會成員上做得很成功,我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自豪,不過在企業的CEO等執行領導團隊中,女性成員仍然不足,這部分是我們需要努力的目標。」
至於和澳洲相比,台灣的性別平權現況如何?
她認為,在兩性薪資差距方面,其實台灣與澳洲差不多,都仍有需要趕上的地方。但澳洲的公司女性董事比例比台灣高,她觀察台灣現在女董事仍很少,就比例數字而言差不多是十年前的澳洲。
但她認為,台灣要趕上澳洲的兩性發展,是很有機會的,因為台灣許多基本狀況條件和澳洲類似,有數量差不多的人口和非常相似的企業結構,也都有強大民主。
同時,她認為,台灣倒有一項優於澳洲,女性參政與在公部門服務的比例比澳洲高,還有女性總統。
「澳洲做得到,台灣也一定做得到!」她對台灣相當有信心。
當然,澳洲女性也有辛苦面,和台灣差不多。她表示,找不到費用合理的托育服務,也是許多女性煩惱的地方。當職業婦女一旦生育孩子,就會遇到誰該帶孩子的困境。
魏克菲爾德伊凡斯認為,現在全球性別平權,已比當時自己是職場新鮮人時要來得進步,有愈來愈多女性投入職場,她也呼籲政府需要讓更多女性接受良好教育,讓他們未來有適合的工作。
AI熱也會影響性別平權?魏克菲爾德伊凡斯:政府需嚴加監管
最後,自2022年,ChatGPT點燃生成式AI熱潮,勢將對職場帶來衝擊,也包括性別偏見。其實,早在此風潮前,矽谷就有不少前例。以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為例,就曾揭露內部一度實驗中,用來審核應徵者履歷的演算法存在性別偏見,也就是在履歷表中一旦出現「女性」一詞就會扣分,雖然亞馬遜嘗試改變系統來減少類似狀況,但難保未來不會重蹈覆徹。魏克菲爾德伊凡斯又如何看待此議題?
談到AI對職場帶來的衝擊時,她說,AI當然也會有性別偏見,而我們卻還未學會如何讓AI公正和性別中立,同時,她也擔憂在性別平等取得的進步,會因為AI而倒退。
她強調,政府應加大監管AI的力道,我們也必須更認識它,對可能的影響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