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公開演說,都是一次改變發生的契機;每一場改變內容或從未發生的演講,都代表講者心態與時局的轉變。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領袖人物做出了抉擇,他們的抉擇也永遠改變了歷史。如果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希拉蕊擊敗川普?歷史,卻在他們開口前轉了彎……(本文節錄自《歷史的草稿》一書,作者:傑夫.納思邦,衛城出版,以下為摘文。)
希拉蕊想先看敗選的講稿。她讀這份講稿的速度相對較快,讀完後放在一邊,然後說了一些話,大意是「如果真的到了那個地步,我們就得來順一順這份講稿,但更重要的是修整好另一份講稿,如果那就是結果的話」。
於是團隊開始討論勝選講稿
柯林頓想在開頭提及「合眾為一」(e pluribus unum,譯註:美國國徽上的格言),以及美國不會是一個「非友即敵的國家」。希拉蕊則想提到美國夢大到足以容下每個人。
不過希拉蕊的心思主要放在治理國政。她一直把政府交接簡報的手冊和檔案帶在身邊,想著要如何推動全部的政策提案。這些提案在競選期間幾乎沒人關注,但它們是希拉蕊政綱的基礎,目標是要打造更繁榮、更廣納百川的美國。
施維林和魯尼回到樓下繼續構思講稿。但就在此時,最高指揮部開始籠罩在一股憂慮的氛圍中。佛州的計票數字逐漸比希拉蕊陣營的預估還糟糕。
晚間八點左右,競選經理穆克帶著令人沮喪的報告來找帕米耶瑞:「這不是區域性的,我們在很多州都比預期少了幾個百分點。我該怎麼跟希拉蕊說這件事?」
壞消息持續湧入,美聯社開始宣布,川普拿下了好幾個希拉蕊陣營原以為有機會勝選的州:晚上10點25分,密蘇里州;10點36分,俄亥俄州;10點50分,佛羅里達州;11點11分,北卡羅萊納州。午夜一過,愛荷華州也宣告失守。
希拉蕊的私人助理阿貝定幾天前和川普的顧問康威(Kellyanne Conway)建立了聯絡管道。凌晨1點30分過後不久,阿貝定撥了康威的電話號碼。
希拉蕊後來在回憶錄裡寫道,阿貝定把手機遞給希拉蕊,康威則將手機交給川普。希拉蕊說:「你知道,這場選舉的結果實在非常接近,看起來你贏了。」
川普回答:「妳是非常了不起的對手,這真是一場厲害的選戰。令人難以置信。」雙方的對話只持續了1分鐘。
希拉蕊隨後致電歐巴馬總統。她哽著喉嚨說:「對不起,讓你失望了。」
此時,競選陣營的核心人馬大多震驚不已,他們動作遲緩,說話語調平板,目光空洞投向遠方。競選總部主委波德斯塔被派去告知聚集在賈維茨中心的群眾,當晚不會有演說。
如同籌備葬禮能讓人從悲傷中振作起來,因為手上有事要做一樣,希拉蕊必須發表敗選演說這件事,也讓競選團隊又動了起來。
由於賈維茲中心第二天要舉辦車展,因此必須尋找新的場地。施維林和魯尼著手修改魯尼的敗選講稿。在川普勝選、希拉蕊支持者震驚悲痛的情況下,原本的講稿讓人感覺太充滿希望、太傾向於和解。
認敗的必要
希拉蕊必須承認川普勝選,但也可以向他發出挑戰,看他成為總統以後能否展現出較候選人時期更多的包容心。
11月9日上午,國務卿希拉蕊穿著她原打算在前一晚穿的紫色服裝,象徵紅藍兩色的結合(譯註:紅色是共和黨代表色,藍色則代表民主黨)。
她感謝家人、工作人員、志工和捐款人。她也向他們致歉,成為第一位在敗選演講說「我很抱歉」的總統候選人:「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也不是我們拚命努力的目標。我很抱歉沒能為了實現我們共同信奉的價值、我們期許的國家願景而贏得這場選舉。」
她談到這個國家「分裂程度比我們想的還要嚴重」。她把原本希望發表的勝選講稿部分內容加入演說:
「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讓來自國家各個角落的數百萬人齊心發出一致的聲音:我們相信美國夢大到足以容下每個人—包括各個種族與宗教,包括男性與女性,包括移民、多元性別族群和身心障礙者。包括所有人。」
但她在總結這個想法時,也提出控訴與警告,「所以,當前我們身為公民的責任是持續盡一己之力,打造出我們想要的更美好、更強大、更公平的美國。」她沒有提及勝選講稿中歷經多次修改仍保留在講稿裡的「玻璃天花板」。
希拉蕊的總統大選勝選演說
勝選講稿是這麼寫的:「這是全體美國人民的勝利──包括男人與女人、男孩與女孩──因為我們的國家再次證明:只要天花板不存在,天空才是極限。」
她沒能呼籲:「我們必須奮力不懈,直到所有還存在的天花板都被粉碎,直到所有還存在的障礙都被擊破,直到每一個美國人都能發揮上帝賦予她或他的潛力。這是美國的承諾,也是我身為美國第45任總統對全民的承諾。」
她也沒能描述她的願景:「一個女性受尊重、移民受歡迎、勞工得到公平報酬、人民相信科學的美國。」
她沒能傳達她的信念:「只要挖掘得夠深,穿越政治的泥沼,終究會碰觸到一樣堅固而實在的事物,那就是讓我們美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各種根本價值組成的根基。」
她沒能發表的還有勝選講稿中極具感染力的結語
今年夏天,有位作家問我: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把這個里程碑告訴歷史上的任何一個人物,我會選擇誰?
我脫口而出的答案就是:我的母親,桃樂西。
大家可能聽我談過她艱苦的童年。她8歲時就被父母拋棄。他們把她送上開往加州的火車,她在加州受到祖父母的虐待,最後自己搬出去當女傭為生。然而她仍然找到方法,給我無限的愛與支持,那是她自己未曾得到的。
她把我們信仰的基督教衛理公會的話語教導給我:「做所有你能做的善事,幫助所有你能幫助的人,用所有你能用的方法,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我每天都會想起母親。有時,我會想到那一列火車上的她。我希望能沿著車廂裡的走道,找到坐在小木椅上的她,那個獨自緊緊牽著妹妹,驚恐不已的她。
她還渾然不知自己得承受多少苦難。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生出力量擺脫所有苦難—這一切都太遙遠了。當她向外凝視著火車經過的廣袤大地時,她人生的未來全屬未知。
我夢想自己走到她身邊,坐在她身旁,將她擁入懷中說,看著我,聽我說。妳會活下來的。妳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庭,以及三個孩子。雖然很難想像,但妳的女兒長大後會成為美國總統。
就如同我確知的每件事一樣,我確信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接下來,從今晚開始,我們將向前邁進,攜手讓美國比以往更偉大──為了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