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仍是存股族的心頭好嗎?2023年金控全年獲利合計3652億元、年增29%,也讓股民們對2023年股利充滿信心。然而,金融股該如何存,才能存得聰明?
2023年所有上市金控的自結獲利,表現相當亮眼。不同於2022年股債雙殺帶來的波動,2023年倒吃甘蔗,擺脫大環境陰霾,甚至14家金控的稅後淨利高達3652.79億元,年增率達29%,創下史上獲利第三高的紀錄。
日前公布的金融股元月獲利,同樣讓投資人驚豔,14家金控合計稅後淨利為539.15億元,較2022年同期273.34億元,年增率高達97.2%。包括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元大金、開發金等五家金控,年增率都高達一至四倍不等。
金融股獲利陸續報佳音,再加上金管會去年底宣布政策利多,讓金控可動用資本公積配息,等於是「用老本配息」,讓存股族引頸期盼4、5月將公布的配息表現。
不過,多家金控雖符合標準,但2023年金控獲利表現亮眼,不見得需動用老本配息。長期關注金融股的投資達人「股海老牛」舉例,2022年度未發放股利的國票金,2023全年EPS(每股盈餘)0.58元,其他多數金控獲利也多有成長,推估不會動用到資本公積。
投資達人「股海老牛」:應以風險分散角度配置
然而,即使金融股派發大筆股利,也不見得能獲青睞,因為近年高股息ETF吸引大批股民追捧。
從台股ETF總成交量來看,2023年前五名分別為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高股息(0056),動輒超過5%殖利率的高股息ETF,已成存股族的心頭好。
這代表金融股已優勢不再?
股海老牛認為,金融股在經營上的產業特性是「錢滾錢」,因此,通常公司有獲利,就會持續投入業務中,這也是為什麼金融股的投資人特別看重「股息配發率」;而過去以壽險業務為主的金控股,股息配發率約介於四到六成;銀行型的金控股則落在六到八成之間。
但從金融股的股價加上配發率推估,金融股的殖利率多數穩定在3%到5%之間。然而,比如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這類的高股息ETF,年化殖利率卻達7%,對存股族的吸引力更大。
股海老牛指出,其實不見得要捨棄金融股,應從風險分散角度進行資產配置。也就是說,除了高股息ETF之外,也可將部位配置在金融股。因為,從金融股特性觀察,仍適合投資新手與小資存股族。
他分析,金融股具有三項特性,分別是掌握度高、價格波動高於ETF,以及部分金融股會配發股票股利,生出「股仔子」。
以掌握度而言,金融股受到大環境及政策的影響較大,在升息或降息階段的股價都有規律性。像是在升息階段,就可推論未來以銀行為主的金融股獲利會上升;反之亦然,投資人較好理解及掌握。
其次,不同於股價穩定的ETF,由於金融股屬單一產業,利空時股價下跌幅度也較大,股價波動大也代表有賺取較大價差的空間。
第三,部分金融股每年都配發股票股利,投資人持有時間愈長,存下的股數將愈來愈多,能加大投資的複利效應。
以股海老牛而言,最愛存的金融股就是合庫金及玉山金,除了這兩檔營收在2023年創下多年新高外,合庫金已連續12年、共配出5元的股票股利;玉山金則是連續16年配發股票股利,總計已配發10.6元,生出不少「股仔子」,讓複利效應加大,成為穩健保守型投資人的好選擇。
另外,存股族在選擇標的之前,須對自身投資組合有風險分散概念,股海老牛建議,通常投資組合可簡單用電子、金融、傳產概念配置,「缺什麼補什麼」。
股海老牛也以自己為例表示,他風險承受度較大,因此投資組合大致為電子六成、金融傳產各兩成。
其中,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成份股全為科技股,因此適合配置電子股的不足。
如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成份股「含金量高」,約有兩成金融股,也可成為配置金融產業的一部分。但「電金傳」配置比例,須考慮自身風險承擔程度,像保守的退休族,在金融或傳產可配置多一點,甚至考慮買債券ETF,才能讓自己「安心抱緊」。
「億元教授」鄭廳宜:不如存金融債ETF!
金融股今年的股利看似樂觀,不過,「億元教授」鄭廳宜對存金融股與否,卻有不一樣的看法。「與其買金融股,不如都拿去買金融債ETF……,」鄭廳宜說,以殖利率表現觀察,最亮眼的元大金或中信金,殖利率約落在4%至5%,雖是穩定的存股標的,但存股族當然希望殖利率愈高愈好。此外,要賺到金融股價差則相對困難。
鄭廳宜提到,金融股雖然現在獲利看起來不錯,但配息多寡仍要觀察債券跌價損失、董事會及法令規章等諸多因素。也就是說,配息仍不甚穩定,充滿不確定因素。
不同於金融股配息要「看人臉色」,由於債券屬於固定收益商品,在發行時就已確定票面利率,再加上今年聯準會即將降息。因此持有債券的投資人,除了能賺債息,也有機會賺價差。
他也舉例,以中信優先金融債ETF(00773B)來說,除了年化配息率約4%至5%外,從平均存續期間12年來看,未來若降息1%,股價就會上漲12%,代表賺得12%的資本利得。金融債ETF著眼於進入降息階段後的股價漲幅,這也是金融股無法比擬的利多。
鄭廳宜觀察,目前正是金融債ETF的買點,預估未來三年多,能有5%到6%的殖利率,同時還可望賺到債券價格上漲的資本利得,這也是為什麼他強調現階段金融債優於金融股的原因。
「存股要存得聰明,別死守單一標的!」鄭廳宜也建議,期待穩健領股息的投資人,可以轉抱金融債ETF,直到美國10年期或20年期公債殖利率降到2%以下,再視情況賣出金融債ETF、獲利了結,回頭擁抱金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