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軍人撤、台灣遠,廈門看對眼 金門,第二春

張元祥
user

張元祥

2006-04-01

瀏覽數 37,350+

軍人撤、台灣遠,廈門看對眼 金門,第二春
 

本文出自 2006 / 4月號雜誌 擁抱千億商機 無聊是金

元旦清晨七點,緩緩升起的陽光,將昨夜的濃霧全化開,難得清朗優閒的星期假日,家住金湖鎮的陳河彬爬山運動回到家裡,累得癱坐在沙發上,想起昨晚夢裡的「西安餃子宴」,忍不住口水直流的他,卻發現家裡的烏醋正好用完。

沒有一絲失望,陳河彬露出淺淺的微笑,精神反倒是全回來了,沖個涼水、換上輕便的運動衫,朝樓下直奔而去。他不是到三十公尺外的7-ELEVEN,買瓶「工研烏醋」,而是開著轎車直奔二十分鐘車程外的水頭碼頭,趕搭九點第一班的小三通客輪「東方之星」號,「出國」到廈門買瓶鎮江烏醋。

擔任金門國華旅行社負責人的陳河彬,四十分鐘後出現在廈門的和平碼頭,與熟識的工作人員寒暄兩句,就直奔二百公尺外的中山路壓馬路,順便購買幾張10元人民幣的「合法盜版」CD。逛累了,就在中山路的麥當勞、肯德基,隨便點個飲料歇歇腳。中午吃碗當地知名的沙茶麵後,再驅車到附近的沃爾瑪超市(Wal-mart),買兩瓶人民幣1.7元的老牌「恆順鎮江烏醋」。

看看距離下午四點「新金龍」號的末班返航時間,還有一段距離,陳河彬到了碼頭附近的足體養生館,享受一小時35元人民幣的頂級上海足浴按摩,解除一星期來的疲憊。

上船前,服務人員遞上剛從金門帶來的《聯合晚報》,頭版頭條寫著「扁元旦祝詞掀牌:兩岸經貿新思惟,將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為主軸」。陳河彬順手將報紙往旁邊放,緩緩地閤上眼睛補個眠,順便想想等會要去哪家餃子店買盒生鮮水餃。

現在金門,兩岸交流模範縣!

2001年1月正式啟航的金廈小三通,五年多來,徹底顛覆了金門人的生活與消費型態,讓這個封閉了五十五年、甚至比台灣還晚五年解除戒嚴與戰地政務的蕞爾小島,一夕之間從過去最堅強的反共堡壘,成為今天中華民國旗幟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流最頻繁的地區。

「兩蔣時代,由上而下,金門被賦予『三民主義模範縣』的政治任務;2000年政黨輪替過渡期間,擦槍走火開放的小三通直航,卻促成一股由下而上的能量,將來歷史會用『兩岸交流模範縣』為金門寫下注腳,」東華大學公行所教授楊開煌指出歷史最深沈的弔詭。

金門出生的TVBS新聞部資深評論員董智森認為,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漢民族踏上金門的土地後,金廈就屬於共同生活圈的範圍,「以前金門農產品送到廈門販售,只要二個小時,運往台灣卻要超過兩天,」1949年的政治利刃,硬生生地將兩者間的緊密聯繫斬斷,而小三通促進的兩門交流,只不過是回復到先民的生活模式。

昔日廈門羊肉,早上點下午到

「地緣與認同上,金門是中國的福建人,從來就不是台灣人;生活上,金門的閩南語是同安腔,我們用的計量單位是一斤十三兩,而不是台灣的十六兩,」董智森指出。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政治緊張趨於和緩,被壓抑四十年之久的金廈經濟交流就已逐漸復甦。「那時,金門人想吃羊肉爐,早上用無線電呼叫,下午就可以在灘頭等廈門現宰上岸的新鮮羊肉,還會附送一包上好的藥燉中藥材,」戰地政務時期從事社會運動,並且創辦《金門報導》雜誌反對長期軍管的自由作家楊樹清指出,十年前金廈間農產品走私的盛況,由於近來不斷傳出大陸黑心商品的新聞以及加強查緝,已不復往日的榮景。

直到2001年開放小三通所促成的生活交流,將部分過去的非法走私活動,變成合法化,才讓金門的社會掀起了結構性的改變。

「李前總統在台灣高喊中共打的是啞巴彈,我在金門卻像是啞巴吃黃連,」浯江飯店董事長孫惠文不斷苦思突圍之道,無奈軍隊陸續撤離,台灣與廈門觀光客又不如預期,加上SARS與禽流感的陰影,「為了讓飯店賺錢,五年前我甚至改名為孫鈺鈞,希望多兩個金,能招來一些好財運,」她仍堅持不輕易放棄。

其實,孫惠文等待的是一個機會。「從開放台灣觀光客、金廈小三通、大陸觀光客,到現在的博弈條款,政府一直釋放吃不到的大餅,」她說。

水頭小漁港,變身「國門」

從金城市中心往小三通港口——水頭碼頭的路上,兩旁傾頹的土砌房舍,「軍友商社」「虎風撞球間」「武威理髮廳」早已關門歇業,破損的招牌被強風吹得嘎吱作響。

半倒的磚造圍牆上,「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國家至上、民族至上」「反共必勝、建國必成」冷戰對峙的警語,在雨水洗刷下斑駁而模糊。

但抵達水頭碼頭,卻恍如進入另一個世界。

因應愈來愈熱絡的小三通直航,耗資新台幣4億5000萬元興建的旅客服務中心大樓與專用碼頭,去年底剛剛落成啟用,黑色大理石堆砌出來的雄偉外觀,在陽光下炫出耀眼光芒。

舊碼頭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精神標語,早被「歡迎蒞臨金門縣」的紅色布條所取代。

遷戶籍已成金門全民運動

這天是2月9日,統一企業執行副總經理羅智先拎著公事包隻身從通關大樓中匆匆走了出來,他皺著眉頭、用手擋住正午烈陽,急切地尋找停車場上「金廈一條龍」的接駁遊覽車,與其他遊客一同排隊上車,趕往金門尚義機場搭機返台。

入境大廳裡,一位金門的旅行業者,逢人就遞上名片,招攬不具台商資格與金門戶籍的台灣人,入籍金門申辦小三通所需的金馬證,「遷戶籍,已經成為金門的全民運動,」他指出,目前設籍在金門約有七萬多人,但真的長住金門的,還不到五萬人,中間的落差,絕大多數是貪圖小三通方便。(表一)

楊開煌分析,從松山機場透過小三通往廈門,只要二個半小時,來回機票加船票僅5200元。

現在,卻要花費近2萬元機票,清晨五點半從台北到香港轉機,下午二點半才能抵達廈門,「如果小三通開放,我可以睡到中午才起床。大老闆在乎的,不是1萬多元的價差,而是難以估計的時間成本,」他說。

1.文化教育衝擊 就學選擇,台灣不再唯一

循小三通途徑前往廈門的,不僅是遊走於兩岸的紅頂商人,金門的中小學生,現在最「ㄏㄤ」的畢業旅行方式,就是「出國」到廈門觀光。

「現在金門的小學生,只要新台幣3200元就可以享受三天兩夜的『出國』畢旅。扣掉1200元的來回船票,在廈門就能享受四星級以上的旅遊服務,」金門縣教育局長盧志輝指出。

小三通開放前,金門從國小到國中畢業旅行的行程,幾乎是「金門觀光景點一日遊」。

台灣與金門之間高達4000元的來回機票,加上龐大的花費,三天兩夜行程的花費往往就超過1萬3000元。

「天天上學都經過莒光樓,畢業旅行還要來爬樓梯,台灣人都不想來了,何況是我們?」金城國中三年級的陳姓同學,回想起自己的小學畢業旅行——金門一日遊,至今仍然覺得那是一場可怕的夢魘。

準備招攬大陸生赴金門就讀

台灣的大專院校,也不再是金門學子唯一的選擇。

對岸的廈門大學,在全中國排行第二十三。小三通開放初期,一年僅有一、二個金門學生前往大陸就讀,短短三年間,已有十數倍成長。

「未來開放大陸學歷認證,這個磁吸效應會更可觀,」盧志輝指出。

金廈之間,高等教育的交流更是頻繁。

高雄科技大學在金門開設EMBA課程,利用台灣、金門與廈門三地的師資及教育設備,提供福建地區台商進修。

在地的金門科技大學,也瞄準未來兩岸教育開放的大餅,準備招攬大陸學生赴金門就讀,積極進行兩地的學術交流活動。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目前就讀於金門技術學院運動管理系的嚴永斌,是個道地高雄人,民國七十二年次的他,考上金門技術學院前,完全沒聽過廈門這個城市。

去年暑假他前往廈門的華僑大學,暑修兩校共開的「運動傳播」暑期課程。

「在踏上廈門的土地前,我甚至想像它是雲林的鄉間小鎮,」被眼前高樓比鄰震懾住的嚴永斌,更訝異華僑大學的體育系,居然擁有兩個專業級的電視攝影棚。

在兩個星期的課程中,他幾乎摸遍了所有照片上才看得到的攝影與剪輯器材,「就算在台灣,也沒有這樣的軟硬體設施,」嚴永斌說。

2.生活消費衝擊 廈門成為金門的後花園

小三通的便宜與便利性,加上金廈間高達四倍的物價差距,讓金門人只要花少許金錢,就可以在廈門享受「當大爺」的快意。

在台灣隨處可見的麥當勞,卻對金門市場裹足不前,「曾經請業者評估到金門發展的可行性,但要維持一個門市的基本運作,最少要有九萬人次的消費規模,而且金門與台灣間的物流配送更是問題,」金門選出的立法委員吳成典無奈地指出。

在金門街頭,數得出來的台灣知名連鎖通路只有全家福鞋店、La new以及就近在漳州設立工廠的燦坤3C量販店,1999年進入金門的統一超商,目前在全縣設有七個門市,不久前還以這項服務,在電子媒體強打企業公益形象廣告。

「金門人心中是忿忿不平的,我們長期為台灣擋子彈,換來的卻是有意、無意的漠視,」金門籍的消基會祕書長黃怡騰指出,金門在各種消費指標上,是遠遠落後台灣本島的。

但是小三通的開放,卻為金門人的生活消費找到出口。四十分鐘航程外的廈門中山路上,短短八百公尺筆直而乾淨的歐式街道上,就有春天百貨等數家小型百貨公司,整個商圈更有五家國際連鎖速食餐廳,足浴桑拿、精品名店、美容美髮、各式餐廳、KTV,甚至是高級夜店一應俱全,不到十分鐘的車程外,還有連台灣都看不到的沃爾瑪超市。

廈門取代台北,低價享奢華

「廈門的消費娛樂一點也不遜於台北的規模,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花費只有台北的四分之一,」還在金門技術學院就讀四年級的呂憶琳,每半個月就到廈門享受一次奢華的消費體驗。

「一過了晚上八點,金門就只剩下7-ELEVEN能當成認路地標,廈門一個酒店,就有一千四百四十位小姐等著消費者光臨,」一位不願具名的金門觀光業者估計,金門當地以及入籍金門的台灣人,前往廈門的日常消費、觀光與血拚的金額,一年就高達新台幣30億至40億元。

平日載客數就超過六成的金廈小三通航線,今年春節在原本一天十二個固定班次外,加開四個航班,卻仍是班班客滿。除了返鄉過年的台商外,更多的是帶著大陸新娘返鄉探親的金門人,以及「轉道」金門前往廈門過年的「台灣金門人」(金門出生,現居台灣本島)。

除夕夜,消基會祕書長黃怡騰與家人在廈門的高級餐廳裡圍爐過年,一桌新台幣3000元的排翅大餐,讓五個人撐到幾乎站不起來,放眼望去,餐廳裡超過三分之一都是金門的同鄉,「重點不是便宜,而是貪圖那份在台灣已逐漸消失的中國年味,」他說。

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局長林振查指出,小三通原本是邊境貿易概念下,促進離島建設開發的手段,但實施五年來,金門最大的收穫是,從過去孤島邊陲,搖身成為廈門一日生活圈中重要的一環,「廈門會逐漸成為金門人假日休閒的後花園,」他說。

3.商業投資衝擊 「錢」進廈門,置產百億

小三通開放後,投資廈門的房地產市場,成為保守的金門人另一項生財之道。去年底廈門市政府非正式統計,金門人在廈門至少購置四千套以上的房地產,以每套新台幣250萬元計算,金門最少有超過新台幣100億元的資金,流往廈門投資。

「依據家戶比例的保守估計,金門每四個家庭,就有一戶在廈門購地置產,每十個金門居民,就有一個擁有人民幣帳戶,」金門技術學院觀光管理系主任陳建民指出,金門人早年喜歡在中和、永和購地置產,現在幾乎都在廈門購屋收租。

「理財是無國界的,2000年到廈門買房地產的人,現在身價最少翻了三番,」台北市金門縣同鄉會總幹事黃德全估計,到廈門買房子的實際人數,可能還遠超過官方數字的數倍之譜。

投資廈門房地產,一魚三吃

奔走兩門間的大世紀地產集團總經理黃應龍就指出,相較起來,廈門有較為完整的都市計畫,廈門大橋、海滄大橋、興建中的翔安海底隧道,以及直通深圳、上海的高速公路,讓廈門近年的房地產市場極為熱絡,整體廈門的都市硬體發展已經達到台北縣的平均標準,新建築甚至還超越台北市的水平。「山外復興路與金城民生路上的商家,幾乎都在廈門置產,」黃應龍說。

廈門商業活動興盛,相對地租金也水漲船高,每年平均有5~6%的投資報酬率,高於台灣3~4%的水準。「房屋增值、租金報酬,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投資廈門房地產不但有地緣上的鄰近性,更有『一魚三吃』的效果,」黃應龍指出。

對台灣與金廈房地產業有深入研究的陳河彬也分析,台灣房地產業與經濟景氣陷入長期低迷,早年花新台幣2000萬元在高雄市購買的透天厝,現在剩不到1000萬元,「這無關國家認同,而是餓肚子的問題,」他說。

不僅是投資房地產,台商與金門人在廈門開設帳戶也相當容易,只要攜帶台胞證,無須準備印章或其他文件,甚至開戶時也不需要預存一筆現金,就可以輕易申辦人民幣帳戶。

資金外流,政府間接促成

根據大陸東南電視台的報導,2005年前三季,福建地區各地銀行光是新台幣現鈔就兌入2.26億元,兌出僅19.25萬元。「我當然將賺的錢存在廈門,」浯州陶藝負責人兼總經理黃金郎指出,即使宏觀調控將大陸過熱的經濟降溫,但是大陸達2%的定存利率,仍比台灣高一些,更重要的是人民幣未來充滿了高度的升值想像空間,「要是你,你會存哪裡?」他反問。

陳河彬則認為,政府擔心因為小三通而產生的資金外流,實在是多慮了,「小三通以前,金門的總存款額不到新台幣400億元,現在已經接近600億元了,」他認為,台商與金門人在中國大陸所賺的收入,即使存在人民幣戶頭,仍然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多少資金投資海外,其實是台灣政府決定的,國內投資環境好,有誰願意千里迢迢地遠赴他鄉?」他說。(見頁94表二)

「金廈更緊密的交流,現在才要開始,」消基會祕書長黃怡騰分析,過去大陸限制個體戶經營必須是合資企業,再加上金門人保守的性格,只有零星娶了大陸新娘的金門人在廈門開店做生意。但從今年2月18日,廈門地區開放台籍人士可獨資成立個體戶,黃怡騰評估,會有新一波金門人赴廈門開店做生意的熱潮。

「金門一百五十二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五萬個長住居民,廈門一百四十八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擠了一百二十萬人,以及難以計數的流動人口。商機在哪裡,已經很清楚了,憨厚的金門人在台灣討不到便宜,到廈門卻是高人一等,」黃怡騰說。

4.國家認同衝擊 不再做離島,到廈門找出路

「金門一直是移民社會,早年移民南洋求生存,1952年以後往台灣求發展,現在金門正醞釀第三波移民潮,到廈門找出路,」甫卸任的民進黨籍金門縣議會副議長許永鎮,每次到台北開會,總是不厭其煩地向黨政高層表達金門的另一種聲音。「兩岸和平、擴大交流是金門不分黨派的共識,」另一位民進黨籍的福建省政府祕書長翁明志也持同樣的看法。

一道虛擬的海上長城,將千餘年來的金廈共同生活圈悍然截斷,台灣與金門因為政治因素,唇齒相依了近六十年;今天,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早已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金門人甚至被住在本島的台灣人譏評為「講台語的外省人」。「中華民國的神主牌,只剩下金門人還在緊緊的守著,」「以前金門是台灣的離島,現在我們要做自己的金門,」黃德全忿忿地說。

台灣與金門差距愈來愈大

「交流的經驗,讓我們更珍惜民主的果實,在金門沒有一個民眾會認同中共的政權與體制。但在經濟上,兩門間的相互依存度會愈來愈深,這是地緣效應與全球化必然的結果,」金門籍立法委員吳成典分析。

撰寫多部以戰地為背景的小說,金門籍的幼獅文藝主編吳鈞堯觀察,「金門又一次處於歷史的轉捩點,面對台灣的長期忽視,以及廈門的突飛猛進,金門人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的焦慮感,」「這樣的焦慮不會持續太久,因為面對大陸的崛起,金門人是最有勇氣接受挑戰的一群。」

大眾電信總經理特別助理、同時也是董智森堂哥的董志謀指出,在金門人的日常生活中,台灣已經漸行漸遠;而在台灣人的思考邏輯中,金門的地位與重要性也愈來愈淡薄,「同樣講閩南語,金門人想的、看的、關心的,與今天的台灣差距愈來愈大,」他說。

水頭碼頭的通關大樓上,嶄新的中華民國國旗依然迎風飄揚,碼頭的另一端,奔馳在兩門間的台商與金門人,正為自己的未來找尋一條新的出路。

「金門正試圖拉近與世界的距離,但台灣的主流卻離我們愈來愈遠,」黃怡騰望著逐漸駛出水頭碼頭的「東方之星」號,緩緩地說道。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