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新南向玩真的?台灣在星進口市占率超越日韓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3-11-22

瀏覽數 4,100+

根據新加坡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台灣在星國進口市占已超越日、韓。取自unsplash
根據新加坡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台灣在星國進口市占已超越日、韓。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總統蔡英文8年任期步入尾聲,回顧她上任伊始即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儘管一開始成效有限,但隨近年國際政經局勢驟變,這項政策最終也繳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經貿辦以貿易面為例,根據新加坡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台灣在星國進口市占已超越日、韓。

數據指出,新南向政策推動以來,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雙邊經貿關係更趨緊密,對新南向18國(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澳洲、紐西蘭)的貿易總額,自2016年的958億美元,暴增至2022年的1803億美元,成長88.2%,且增速優於同期台灣對全球的貿易成長。

東協自日韓進口比重下滑,台灣逆勢崛起

若將貿易總額分為出、進口金額分開檢視,進口的增速更優於出口增速。台灣對新南向出口金額由2016年的592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969億美元,增幅為63.6%;而進口則從366億美元成長至834億美元,成長幅度近1.3倍。

經貿辦分析,出、進口同步增長,代表隨台商於新南向國家建構產業供應鏈日趨完整下,新南向國家除了是台灣重要出口市場,更是台灣重要能源、工礦原料、半導體及其他產業半成品重要供應來源。

若觀察東協主要國家(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進口占比資料,自台灣進口比重已自2016年的5.5%逐步增至2022年的6.7%。其中,已公布最新統計的新加坡,自台灣進口市占率更從2016年的7.98%上升至今年1-7月的10.8%,台灣在新加坡進口市占率已超越日、韓。

近年東協國家自日本、韓國等主要亞洲國家進口比重,均呈逐漸下滑的趨勢。經貿辦指出,東協國家自日本進口占比,於2016年的10.1%下滑至2022年的7.1%;自韓國進口占比也從2020年高點7.7%,降至2022年的7.2%。意味在新南向政策的推動下,台灣在東協國家的商品貿易競爭力持續提升。

但根據財政部提供的貿易趨勢圖,2016年至2020年,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貿易總額大體位於1000億美元左右,直到2020年後,才在兩年內飆升至1800億美元。這樣的數據也透露,新南向能在最終繳出亮眼成績單,國際政經局勢驟變,恐怕才是主因。

台灣對新南向出口金額由2016年的592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969億美元,增幅為63.6%。僅為示意圖,陳之俊攝

台灣對新南向出口金額由2016年的592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969億美元,增幅為63.6%。僅為示意圖,陳之俊攝

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額,已與中國黃金交叉

經貿辦表示,東南亞一直是台商海外布局重要據點,新南向政策推出後,又適逢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帶來的供應鏈重組熱潮,台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力度更大。

以經濟部統計的數字來看,2022年台灣對新南向18國投資達52.7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121.4%;同一時間,新南向18國來台投資20.7億美元,較2016年增加8倍。累計推動新南向政策以來,台灣赴新南向國家投資案逾1300件、金額逾273億美元;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案近4100件,金額逾76億美元。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其中,台灣對印度投資增速最快,金額由3.1億美元增至13.6億美元,成長3.4倍;印尼增速第二,投資金額由11.9億美元增至28.6億美元,成長1.4倍。但從絕對金額來看,越南則遙遙領先其他17國,台灣對越南投資成長74.5%,金額已來到137.1億美元。

經貿辦強調,新南向政策,一方面是與新南向國家的互利共贏,另一方面卻是地緣政治下,台商加速撤離中國大陸。數據指出,新南向國家已在2022年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海外投資地區。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21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與對中國投資金額已經趨近;2022年,台灣對新南向18國投資達52.7億美元,對中國投資將至50.5億美元,兩者正式「黃金交叉」。儘管全球經濟2023年呈現逆風,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依然熱絡,今年上半年已達21.3億美元,超越對中國的19.1億美元。

地緣政治下,台商加速撤離中國大陸。數據指出,新南向國家已在2022年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海外投資地區。僅為示意圖,張智傑攝

地緣政治下,台商加速撤離中國大陸。數據指出,新南向國家已在2022年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海外投資地區。僅為示意圖,張智傑攝

台商打造新7大產業聚落,國銀南向賺贏西進

在大舉投資新南向國家趨勢下,目前台商已在新南向國家建起7大產業聚落,例如:越南的電子製造、泰國的印刷電路板廠、印尼紡織製鞋、印度電子製造,以及泰國和印尼的新能源產業。

經貿辦說,在這些既有基礎上,新南向也將2.0數位化,將應用台灣具優勢的數位科技創新,搭配台灣硬體機器設備,前進新南向國家打造數位產業,進行各產業領域的系統智慧整合,「這將是未來新南向政策重要力量。」

配合「南下」成為台商投資主旋律,國銀對新南向國家授信餘額也從2016年的7902億新台幣,大幅成長至2023年6月的1兆5766億新台幣,創史上最高。且國銀「新南向」也賺贏「西進」,金管會統計2023年上半年本國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獲利,新南向國家大賺121.9億元,年增40%;相反的,中國獲利19.9億元,年減31.7%,國銀新南向獲利是西進6.1倍。

除了經貿層面的好成績外,在教育攬才、觀光交流等層面上,新南向也繳出亮眼成績。例如新南向18國來台留學國際生人數,從2016年的3.2萬人倍增至2022年的6.6萬人;疫情前新南向國家旅客來台,及國人赴新南向國家人數均呈逐年成長,「後疫情時代」後,這股動能持續延續,2023年上半年,台灣與新南向國家雙向旅客均已突破百萬人。

經貿辦指出,新南向是具「前瞻性」與「使命感」的政策,如今已碩果纍纍,未來將在已打下的基礎上,看得更高、走得更遠,持續打造共榮願景。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