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最大國印度,經濟正在飛速成長,總理莫迪執政九年內,機場數量翻倍,航空公司今年紛紛砸重金,買下近千架飛機。儘管國內可負擔頻繁航空旅行人口僅3%,印度航空業仍砸錢準備一飛沖天?
2023年6月底,巴黎國際航空展登場,印度廉價航空靛藍航空(IndiGo)大手筆買下500架空中巴士A320s,創下民間航空業單筆最大訂單記錄。隔天,競爭對手印度航空(Air India)正式確認,最初於2月透露的價值700億美元訂單,共470架波音與空中巴士,火藥味濃厚。
一年買近千架!印航空公司搶當飛機富翁
靛藍航空和印度航空之所以互相較勁,搶爭「飛機富翁」頭銜,正是看準印度即將激增的航空需求。尤其,印度幅員遼闊,當前大眾運輸仍著重鐵路系統,航空與鐵路旅程數的比例,約落在1:20,航空業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根據航空諮詢公司CAPA India和印度當局數據,預計2030年,印度國內航空旅客數將達到3.5億人次,與2019年的1.44億人次相比,直接翻倍。國際航空旅客數也可望從2019年的6400萬,飆升至1.6億人次。
不只民間有意拓展航空大業,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自豪的政績之一,正是執政九年內,全印度機場數從74翻倍至148座。根據《紐約時報》,航空部長斯辛迪亞(Jyotiraditya Scindia)指出,過去十年,印度政府已投入110億美元興建機場,並承諾將再挹注150億美元,2030年機場數將達到230座。
幅員遼闊,看準中產航空旅行商機
當前,孟買與德里之間的航線,是全球最繁忙的空中走廊之一,隨著印度擴增境內航點,過往的偏遠城鎮不再遙不可及。愈來愈多印度中產階級轉向選擇飛機,做為長程旅行的交通工具。
以印度北方鄰近尼泊爾的達爾班加來說,從德里出發,航班時間約兩小時,若搭火車轉乘計程車,恐怕需30小時以上。《紐約時報》報導,庫馬爾賈(Prasanna Kumar Jha)是在德里工作的稅務顧問,臨時需返回達爾班加探望家人,儘管需要勒緊褲帶一陣子,他仍選擇一張126美元的機票(約新台幣4000元),「搭飛機旅行不再是奢侈行為,而是必需品。」
雖說印度機票價格相對低廉,但若以頻繁搭乘計算,當前僅3%印度人口,經濟能力足以負擔。不過,因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換算下來,這群工程師、高階主管、學生組成的中產階級市場,仍有4200萬人。除了國內航線,印度航空公司也開始拓展國外旅遊航點,包括越南、肯亞與亞塞拜然,從孟買出發,都已有直達航班。
CAPA India 執行長考爾(Kapil Kaul)指出,目前印度航空業仍未轉虧為盈,需積極證明獲利能力,「要實現印度所期望且應得的增長品質,未來兩到三年是關鍵時刻。」
飛機買太多?機場容量不足,駕駛員供不應求
除了旅客數,印度航空業若想急起直追,恐怕還有好幾道關卡。首先,民航大力購買飛機的同時,機場容量、停機坪卻無法負擔飛機增加速度,恐將面臨「買了沒地方停」的窘境。
《印度教徒報》(The Hindu)分析,印度最重要的兩大機場德里與孟買,可容納飛機數為364架。當前印度整體的飛機數量約為700架,但隨著今年買的千架飛機,將在2030年前交付,印度航空業樞紐可容納空間若未擴大,恐將難以負擔,進一步導致航班路線混亂。
另外,近來破產的印度廉航捷行航空(GoFirst),因引擎問題停飛的飛機,恐再加劇停機坪擁擠狀況。
不僅如此,印度《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印度航空業訓練出現斷層,隨著航空設備升級,符合新型飛機駕駛技術需求的高階人才日益短缺,新加入駕駛員供不應求。印度每年約400至500 名商業飛行員畢業,但若想滿足航空業增長需求,每年至少需增加1000名飛行員投入產業。
印度航空業隨著經濟急速發展,也正準備大展身手,而一年買近千架飛機的大動作,成功吸引各界關注。只不過這個愛買飛機大國,恐怕還需要縝密的配套措施,否則將淪為「空有飛機不能飛」的國際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