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健康保險,理財最根本

范榮靖
user

范榮靖

2005-12-19

瀏覽數 23,050+

健康保險,理財最根本
 

本文出自2006理財特刊

2005年,美國一份報告指出,過半數的人破產並非因為他們揮霍無度,而是因為他們積欠了大筆醫療費用。

參與這份研究的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伍爾韓德勒(Steffie Woolhandler)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必須重新考慮健保制度的改革,尤其對於已有保險的人應該給予更進一步保障。」

高齡社會的健康危機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全民健保財務缺口日益擴大,「只靠健保無法確保老年人口的健康品質,」政治大學風險管理和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點出。

國人生命愈活愈長,面臨風險有二:其一、退休生活費用如何籌措;其二、健康機能退化,醫療費用是否準備足夠。

其中,健康風險更需規劃。擁有精算師執照的台灣人壽總經理洪鴻銘分析,退休後的生活費用容易估算,但醫療費用卻因人而異,因此難以估計,嚴重的話,更有可能侵蝕原本的退休金。

必備商業健康險

健康風險這等大事,國人很少注意。

「多數人以為有健保就夠了,實則不然,」保誠人壽總經理張志明分析,全民健保只保障最基層部分,不足部份一定得靠商業健康保險補足。

以肺腺癌新藥艾瑞莎(Iressa)為例,健保將它列為第三線用藥,必須等到其他化學療程無效(一個療程耗時數週到數月),才會使用,但不少病患家屬為了爭取時效,採取自費,一個月得要花費7萬、8萬元,不算便宜。

況且,健保財務長期入不敷出。未來,給付管控勢必更加嚴格。(見表一)

全民健保內容改變

健保給付可能縮水,但醫療成本卻不斷上漲。1993年,整體醫療支出2886億元;十年後,2003年,成長一倍達到6173億元。(見表二)

按理說,醫療科技進步,生病的人應該變少,但卻恰恰相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蘇千田觀察,由於生活步調愈來愈快,不論藍領、白領、或資產階級,身體健康大多亮起紅燈。

以住院天數來看,根據健保局統計,2001年,每人平均約住院九天;2004年,增至約十一天。再以癌症為例,1984年,每十萬人口之中,因為癌症往生約八十二人;2004年,成長將近一倍。

新的疾病也不斷帶來衝擊。2003年,SARS奪走上百條人命;2005年,禽流感也使全球陷入恐慌。

更不利的是,為了因應這些變化,就連商業健康保險給付也有調整。

終身醫療險改變給付內容是最明顯的例子。過去,各家終身醫療險的理賠給付大多沒有上限;如今,除了宏泰、宏利、遠雄、台灣、國際紐約、統一安聯、三商美邦人壽、國華,其餘都已改為帳戶型,約定理賠最高額度,用完為止。

種種跡象顯示,加強自己健康保險已是刻不容緩。任何人都可能遭遇疾病或意外,如果健康保險規劃妥善,便可將這些不確定因素化為確定。「買了保險,不幸發生事故時,至少會有一筆保險金的給付,讓生活不致陷入困境,」新光人壽副總經理許澎解釋。

保險為理財之本

事實上,投資學理論明白指出,保險正是理財金字塔三階層之中,最底層的一環,往上依序才是儲蓄和投資。「做任何投資理財規劃時,一定要先將保險規劃好才行,」逢甲大學保險學系副教授康裕民表示。

在規劃健康險時,最怕的就是,資源分配不均,錢沒花在刀口上。「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大誠保險經紀人公司經理吳宜樺語重心長地說,一定要量力而為。

曾經,她的一位好友,財務狀況不好,卻聽從電話行銷人員建議,買了一張終身醫療險。事後她得知,告訴她的朋友,他需要投保的應該是一般醫療險,和意外醫療險;至於終身醫療險,等到財務穩健再來加保也不遲。否則,一旦沒錢繳交保費,不僅沒有保障,就連解約金也領不到(終身醫療險沒有解約金)。

好的健康保險規劃應該是要隨著保戶的需求變化而調整。吳宜樺建議,健康保險至少兩到三年體檢一次。而保單體檢的時機,最好選在周年日前的二至三個月。因為,大多數保險公司規定更改保單內容,都是在保單周年日後的一段期間內(長則三個月,短則一個月),所以,在周年日前的二至三個月進行體檢,有較充裕的時間,做出有利決定。

健康保險之外,「健康管理」概念也很重要。如同企業需要管理,每個人的健康也要管理,不能單靠健康保險而已。

管理健康的過程裡,包括前段的預防,例如健身、運動、健康檢查、諮商等;中段的疾病治療、危機處理;以及後段的老年看護。其中,健康保險只能涵蓋中段、後段,「前段的預防,要靠自己,保險幫不上忙,」康裕民分析。

因此,從日常生活開始,一定得要養成良好習慣,少熬夜、少吃危害健康的食品、多運動等;然後加上妥善的健康保險計畫,「建構起自己的『健康安全網,』生活才無後顧之憂。」康裕民總結。

職災,勞保也幫得上忙

如果你有勞保身分,因為職業災害住院,除了健保、商業健康保險之外,勞保也幫得上忙。根據《勞工保險條例》規定,勞工遭受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病向健保機構申請診療,免繳健保部分負擔,而被保勞工的保險醫療費用也由勞保局支付。另外,遭受職災後三十日內,普通膳食費及一般治療飲食費也給付半數。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如果勞工遭遇普通、職業傷害或普通疾病、職業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損失工作所得,從不能工作的第四日起,也可請領普通、職業傷病補助。

(范榮靖)

糾紛向誰訴?

萬一遇上保險糾紛,保戶應如何處理?

首先,保戶可以先尋求業務員解決;如果業務員無法完善處理,保戶可以再向保險公司申訴;如果仍然無法得到圓滿回應,可以再交由保發中心的保險申訴調處委員會統一處理。目前,保險局和壽險公會若接獲申訴案件,全部委由保險申訴調處委員會負責。

如何選擇適合的健康險

預算有限者∕從一般及意外醫療險下手

考量:收入不多,保費要花在刀口上。

建議:

1、先投保一般定期醫療險,和意外醫療險,一年保費大約只要新台幣1000到2000元。尤其是年輕的機車通勤族,不能忽略意外醫療險。

2、選擇保費便宜的醫療附約,同時搭配重大疾病提前/額外給付型的壽險主約。

3、收入增加後,再加保終身醫療險、防癌險、重大疾病險、和長期看護險。

(國泰人壽建議)

單身貴族、頂客族∕保障重於領回

考量:最怕生病時沒人照顧,以及住院期間損失的工作收入,所以應該著重保障部分。

建議:

1、一般(定期)醫療險、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可同時投保,比例各半,兩者住院的日額給付恰好可以用來彌補住院期間減少的工作損失。

2、不含一般身故的重大疾病險。因為單身貴族沒有後代,不太需要「保證」,一定可以領回多少保險金的健康保險。

3、四十歲之前,在保費還不高時,先購買長期看護險,為退休做準備。

4、其他如防癌險也可考慮。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助理教授曾妙慧建議)

有小孩的家庭∕保障經濟支柱

考量:如果家庭已有小孩,或以後準備生小孩,最怕家中經濟支柱突然身故或住院,影響家計。

建議:

1、失能險相當重要。家長如有投保失能險,若因事故,失去謀生能力,保險公司將每月給付失能保險金,直到回復工作能力為止。

2、終身醫療險帳戶型或無理賠上限,以保戶實際需求為主。

3、預算足夠,可以主約方式,先為小孩投保一張終身醫療險,以及重大疾病險;預算不足,可以附約方式,附加在父母主約上。但缺點是,如果父母主約到期、終止,小孩的附約也跟著失效。

4、其他如一般(定期)醫療險、防癌險、包含一般身故意的重大疾病險、以及長期看護險都是可以考慮的商品。

(南山人壽意外及健康險部企畫處經理李榮俊建議)

婦女∕配合重大疾病險考量

考量:女性擔心懷孕期間遭遇風險,或生下罹患先天性重症的小孩。

建議:

1、在保險的基本保障之外,再加保婦女險。

2、如果已經投保重大疾病險,可以不考慮婦女險,因為保障內容多重複。(ING安泰人壽區經理楊美娟建議)

精采內容請見遠見雜誌2006理財專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