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見推薦
英法之爭七百年續言
正式進入「超級央行週」!從9月20日至9月22日的48小時,將陸續有包括美國聯準會(FED)、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台灣央行等多國的利率決策會議,其中最受到注目的風向球,便是美國聯準會將在台灣時間21日凌晨2點公布會議結論。FED還會升息嗎?
美國聯準會在9月19日至20日間,召開利率決策會議,但是否升息?台灣時間21日凌晨公布。素有FED傳聲筒的《華爾街日報》記者提姆羅斯(Nick Timiraos)撰文指出,預期即將公布的利率決策會議結果,將按兵不動。
提姆羅斯認為,預期不升息的原因在於美國聯準會放慢升息腳步,需有更多時間研究經濟數據與通膨的影響。而在美國福斯電視台的訪談中,提姆羅斯也提到,目前公布的經濟數據並無好到能有升息條件,卻也沒有明確停止升息的空間存在。
升息與否,點陣圖成觀察重點
不過,在接下來的11月及12月,將公布更多的經濟數據,足以影響到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決策,因此應將注意力放在利率決策會議後,所公布的對季度利率預測的點陣圖上。
而此次公布的點陣圖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點陣圖對於今年最後兩次會議的利率變化預期,將會有非常具體結果。
從6月的點陣圖來看,聯準會官員們對2023年年底利率的預測中值為5.6%,相較目前5.25%~5.5%的利率區間,這代表今年至少還有一次升息;而點陣圖的預測,代表美國聯準會委員對利率預測的匿名投票結果,在18名委員中有12人認為未來會比現在出現更高的利率。
而目前又有一位新的委員任職,因此參與投票的委員共有19位,這19位委員中,是否到目前為止,多數仍傾向支持更高的利率,將影響到11月及12月的利率決策會議結果。
不過,6月的點陣圖也顯示,2024年的利率會下調至4.6%左右。因此若在9月的會議中,官員認為通膨降溫程度還不夠,也將同步放緩明年降息腳步,可能不會降到4.6%的水準。
另外,美國聯準會下次的利率決策會議,將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召開,這段期間還有更多經濟數據出爐,直到12月,美國聯準會將對整體經濟與通膨走勢,有更明確的掌握。如果數據顯示需要升息,聯準會也會盡早進行,因為若等到明年初再升息,為時已晚,通膨將會更難降溫。
觀察會議兩大問題,但「低利率」回不去了?
提姆羅斯也指出,此次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會議需要關注兩大問題,首先是未來幾個月,若經濟數據顯現出更強勁消費支出與商業投資,恐怕引起通膨上升、需再次升息的擔憂。
其次,如果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依然呈現溫和,美國聯準會是否會發出停止升息的信號?也是觀察重點。
至於在現今的經濟環境下,還有什麼長期的變數?提姆羅斯認為,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2020年的疫情之間,聯準會官員與經濟學家的結論是,中性利率(意指經濟能成長,但通膨也可維持穩定的利率水準)急劇下降,再加上危機後的成長趨緩,導致一段低利率時期。
但是,在近期的經濟預測中,部分官員提高長期中性利率的預期,多數官員估計,通膨率在2%時,利率約為5.2 %,若更多官員提高對中性利率的預測,這代表貸款、信用卡等利率,即使通膨下降,未來仍會穩定處於更高水準之上。也就是說,低利率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