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這回被佳世達相中了。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本週前往瑞士參訪,已經擁有70~80家企業的佳世達集團,除了陳其宏,另有3位高階主管同行,即將大舉買進?
「你們是從哪裡來?台灣啊,」瑞士科技新創PrecisiaCare執行長戈爾貝爾(Anis Ghorbel),面對一群西裝革履的台灣企業家,露出知道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你們是做什麼樣的業務?喔,液晶螢幕這類電子用品啊,喔,還有醫療器材啊,」接著這些企業家談及自己代表企業的營收與市占率,戈爾貝爾有一秒的驚訝,更有一連串狐疑的神情,直到他看到名片上的logo,戈爾貝爾驚呼:「What!?你們是BenQ!」
本週(9月初)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前進瑞士, 會見ETH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PFL洛桑理工學院新創團隊,以及瑞士中小企業主,台瑞雙方進行熱切交流。
協會理事長暨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表示,外貿占瑞士經濟重要地位,工業產品七成以上外銷,商品和服務出口則占國內生產總值四成,國內隱形冠軍很多。這種產業樣態台灣企業並不陌生,雙方透過併購、放大能量,是非常適合的方式,「瑞士企業可以透過台灣,拓展亞洲市場,或是做產品製造;台灣企業可以提高獲利能力,價值轉型,都是期待的火花」。
陳其宏帶隊,3位高階主管同行
台灣在全球建立可靠的供應鏈品牌40年,這套模式早已行之有年,但現在佳世達有更積極的推進計畫。本次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參訪團,包括了佳世達集團幕後的關鍵投資團隊,除了「大艦隊」艦長陳其宏之外,另有生技醫療體系舵手、事業群總經理楊宏培,自動化與能源管理體系大將、羅昇企業總經理李長堅,以及負責落實投資計畫的投資長王立善,4位策略主管一路上交換意見,擬定未來方略。
「我們一直在尋找新技術,就是為了產品迭代,創造更高利潤,」楊宏培表示,佳世達集團醫療事業相關投資,已經超過25家,當中有產品、通路、醫院,類型愈來愈多元,目前醫療器材營收最高的是明基醫(明基三豐),在2023年合併凱圖之後,營收約50億元,集團綜合持股比率約55%。
楊宏培看完瑞士新創PrecisiaCare產品之後,直率地說,「他只有軟體,不好賣,但如果整合到佳世達超音波機器,可以讓我們的機器,運用人工智慧讓影像更清楚,也能讓他的技術有實現的場景,雙方都有好處」。
佳世達自研超音波軟硬體技術,當年投注鉅量成本,耗費5年時間練功,上市5年來陸續打下市場口碑,現今每年可銷售近千台,「現在『打底』差不多完成了,接下來的加速、放量,就可以透過併購的方式達成,」楊宏培表示,超音波機器只是一個案例,佳世達還有許多可以推進的項目。
「這趟讓我們對瑞士有更多認識,接下來會邀約更多一對一的pitch(投售)」,投資長王立善表示,隨著集團併購做出口碑,現在每年評估的案子約有五、六十件,廣泛來說,瑞士機械與醫藥生態圈與台灣是前後段的互補,瑞士機械產業有鐘錶製造的淵源,在精密與微小領域,別具獨特﹔生醫領域則是以新藥研發聞名,這是台灣欠缺的部分。
此外,佳世達在精密機械領域的布局,目前主要是以持股49%的羅昇企業為中心,向外拓展,包括再投資的資騰、達昇等。羅昇企業總經理李長堅這趟從德國飛抵瑞士,正是前往去年收購的德國UPS企業Blue Walker,首度面對面與當地經營團隊會談。
李長堅總結參訪心得,認為可探討在瑞士設立辦公室的可能,不僅是瑞士位於歐陸地理中央的傳統特色,「更重要的是瑞士族群多元,包容性比較強,而且瑞士官語就有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瑞士人多半會多種語言,適合往後集團拓展歐陸」。
「家數少一點,規模會放大」
佳世達於2014年起,開始併購轉型,大艦隊已有70~80家企業,其中合併報表的約有200家之多,上市上櫃興櫃公司15家,推升佳世達營收在2022年合併營收2398億元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達4.2元,9年多來市值成長6倍以上。接下來是否還會維持相同的節奏?
陳其宏在瑞士參訪時,首度揭露未來5年收購計畫,「速度會放慢一點、收購的家數會少一點,但收購規模會放大」。
他表示,佳世達在過去幾年的努力下,展現併購成果,例如明泰科技2019年營收158億元,佳世達2020年掌握董事會之後,當年營收突破到322億元,就是靠集團資源調度、綜效的展現,未來將維持佳世達併購四大原則:雙方以「合作的好處」為前提,綜合衡量營收與獲利,並且不重複投資,保持資源共享。下一階段調整的方向,其中一項便是拓展海外,現在大艦隊裡約有一成是國際企業。
但是佳世達前進歐陸,不免讓人想起2005年明基BenQ(佳世達關係企業)收購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的「歷史之痛」,不僅西門子手機消失在市場之中,明基一年之間虧損350億元,其後驚人的人事解聘成本,更是收尾長達數年。如今佳世達再入歐陸,是否得宜?
陳其宏感慨,「併購絕對不是萬靈丹,」當年併購西門子是「門不當、戶不對」,BenQ手機那時年銷量約兩三百萬支,而西門子手機則是兩三千萬支,「實在差太多了,那是蛇吞象,我們吞不下啊」。
他精細的拆解策略,未免重蹈覆轍,佳世達後來「倒過來做」,佳世達是大的艦隊,尋找中小伙伴加入,累積9年實力之後,計畫找尋中大型的企業,甚至是規模一樣大的,甚至是大上一點的集團,「台灣不見得好找,所以我們要開始看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