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耐斯集團金融版圖 挑戰重重

范榮靖
user

范榮靖

2005-11-01

瀏覽數 25,650+

耐斯集團金融版圖 挑戰重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5 / 11月號雜誌 再見中國 前進越南,另闢新藍海

這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

從中央產險、寶華銀行到國票金控,耐斯集團跨足金融版圖,已有一定規模,但挑戰,才剛要開始。

先是今年8月,寶華銀因為7月份信用卡逾期帳款比例超過8%,遭到金管會銀行局要求停發新卡。上半年,寶華也因提列呆帳損失,虧損新台幣10.54億元,一度也被金管會列為重點觀察銀行之一。同時,國票金控旗下國票證券也虧損7105萬元。

耐斯能否勝出?拭目以待

在過去,傳產進軍金融業,少有成功的例子。目前,除了龍邦入主台灣人壽算是不錯,其餘統一(萬通銀行)、義美(大安銀行)、廣三(台中商銀)、長億(泛亞銀行)等,都已退出。「兩者經營特性相差很多,」日盛投顧副理鍾國忠點出,傳產業者比較保守,但經營金融業,必須不斷創新;耐斯集團能否勝出,各界拭目以待。

尤其為了爭奪國票金控的經營戰,雙方陣營你來我往,醜態百出,對耐斯集團形象,多少有些負面影響。

一位對方陣營人士更不客氣地批評,洽談期間,耐斯只在意如何分配位置,完全不談經營理念。

這位人士更質疑,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進軍金融業,根本就是為了幫兒子接班布局。目前,陳哲芳長子陳冠舟是寶華銀專門委員,而他的二子陳冠如則是中央保副董事長。

對於這些言論,陳哲芳了然於心,他以行動澄清一切。

9月下旬,寶華己經降低信用卡逾放比至2.4%,金管會即將解除寶華暫停發卡禁令。此外,寶華財務品質也已大大改善。

10月3日,中華信評授予寶華長短期信用評等分別為「TWBBB-」及「TWA-3」,評等展望「穩定」。「如果資產品質沒救,中華信評連評都不會評,」陳哲芳補充。

成績雖然不是頂尖,但仍得來不易。1998年,耐斯接手泛亞(寶華前身),資產品質不佳,第一年大賠51億元,接著兩年小賺6億,後來為了打銷呆帳,連續四年累計虧損達68億元。

第一步 改造寶華銀行

2002年,是寶華關鍵一年。陳哲芳找來前中央投資總經理、前中山大學校長,擁有美國西北大學企管博士的劉維琪出任董事長,進行組織改造。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首先,鎖定中小型企業。他們本來就是寶華銀主要客戶,忠誠度高,資金品質不差,中小企業週轉金信用貸款推出後,業績成長不少。

其次,仿效美國梅隆銀行(Mellon Bank)公司的財務再造經驗,出售不良資產之外,也增資引進美國通用商業資融集團(GMACCM)。今年7月,寶華300億元不良債權標售完畢,同時增資53.7億元,廣義逾放比從22%下降至6%,資本適足率也達8%以上。其中,GMACCM入股15億元,派了兩位代表參加寶華委員會,提供國外新觀念與新金融商品,對銀行經營能力提升,是一大加分。

持續體質改造之外,寶華也發展中小企業貸款「立可貸」、現金卡「魔力卡」及「財富管理」三大核心業務。

因為表現良好,加上寶華改造初步完成,劉維琪被派到國票金出任董事長。他和國票金總經理陳明仁的當務之急是,改善國票證券的虧損情形。陳明仁認為,國票金持有國票證股份僅55%,有不少包袱,因此,國票證改為國票金完全持股的子公司,是第一個任務。未來,他們將以國票證為基礎,結合國票金優勢,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一改以前以經紀業務為主的經營模式。

對金控而言,銀行具有一定重要性。而目前國票金是國內唯一沒有銀行的金控。「如何將銀行納入國票金,是一重點,」鍾國忠分析。

不過,在短期內,寶華納入國票金機率很低。陳哲芳對外不只一次強調,三年內,寶華和國票金不會合併,必須等到寶華體質調整好,再來考慮。

其實,陳哲芳和金融業淵源很深。中央保、寶華銀、國票金之外,他也投資過金鼎證、中華開發、玉山銀等。在擔任監委期間,他也是經濟、財政委員之一。許多財經議題,他都有接觸,例如,三商銀分年攤銷匯兌損失問題、官股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太少等。

和金融業淵源頗深

他的長子陳冠舟、次子陳冠如和金融業的淵源更深;陳冠舟擁有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碩士,以及美國西北大學企管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英國倫敦大和證券,以及中華開發資產管理部門工作。這次寶華和GMACCM合作,陳冠舟扮演相當重要角色。

陳冠如也不遑多讓;大學主修資訊工程,之後取得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碩士學位。目前,寶來集團是中央保最大民營股東,耐斯持股第二,陳冠如則擔任中央保副董事長。

外界批評陳哲芳進軍金融業,是為小孩接班布局,不算公允。劉維琪持平地說,陳冠舟、陳冠如兩人很有家教,也有金融專業,在寶華銀、中央保服務,可說適得其所。

研究公司治裡多年,輔仁大學金融所長葉銀華也分析,在亞洲金融機構不是家族持有,就是國家持有,不能因為家族持有就批評。況且,他們投資的都是自己的錢,反而更會謹慎考慮。

重點是,他們有沒有用心經營?有沒有利用銀行的資金去資助集團的其他企業?

元大京華投顧金融研究員楊文靚也點出,各家金融機構發展策略相差不多,加上寶華銀仍在調整體質(廣義逾放比6%高於業界平均),進入消費金融的腳步又較慢,「如何吸引好客戶,開創新局,仍得觀察。」

人才也是一大重點。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指出,金融服務業是以人為主的行業,除了高階主管,如何吸引好的基層人員、中階主管也很重要。寶華銀在這方面,還需努力。

耐斯集團的金融路,想要走得更穩,挑戰仍然不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