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精選本週三則國際大事:
▉ 以芭比娃娃為IP的真人版電影《芭比》(Barbie)蔚為熱潮,上映首週就在全球開出超過4.7億美元(約新台幣146.7億元)票房!你知道嗎?芭比娃娃製造商美泰兒雖然是美國廠商,但在半世紀前,全世界有一半的芭比娃娃,竟然都是「台灣製造」!
▉ 以色列國會在24日通過司法改革的一項主要條款,將限制最高法院推翻政府決定的權力,導致全國民眾發起罷工行動,以色列恐怕將陷入建國75年以來,最嚴重的國內危機。
▉ 第14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5日決議,將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長職位,改由前外長、現任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來擔任,專家推測,中國大陸將重回強硬的外交政策路線。
紅遍全球的芭比娃娃,曾有半數是台灣製造?
《芭比》(Barbie)是由葛薇(Greta Gerwig)執導,羅比(Margot Robbie)和葛斯林(Ryan Gosling)主演,並向這個當代最具指標性玩具致敬的電影。
《芭比》在美國上映前三天,就拿下1.62億美元(約新台幣50.6億元)票房,是電影史上女性導演票房最高的首映影片,綜觀影史,要在首週末票房就突破1億美元的電影,幾乎都是漫威(Marvel)和DC等超級英雄電影,《芭比》的「粉紅風暴」幾乎席捲全世界。
芭比娃娃最早於1959年,在美國國際玩具展覽會首次曝光,是由美國玩具製造商美泰兒研發、設計的娃娃,當時幾乎成為女童玩具最主要的象徵,成為當代文化標記。
而且,你知道嗎?1970年代,美泰兒在台灣設代工廠,設廠20年,生產高達10億隻芭比娃娃,賣到世界150多個國家。等於說,當時全世界有一半的芭比娃娃,幾乎都是「台灣製造」!
COVID-19疫情期間,大人為了家中兒童提供娛樂,買下許多玩具,美泰兒因此狂賣5億美元(約新台幣156.3億元)的芭比娃娃,2021年第二季的財報顯示,與2020年同期相比,淨銷售額大漲40%。
美泰兒執行長克瑞茲(Ynon Kreiz)就表示,他希望能將美泰兒打造成以IP為導向的高績效玩具公司,不只販賣玩具,還希望切入電影、遊戲和音樂等產業。
在電影《芭比》橫掃全球票房後,美泰兒也乘勝追擊,根據《VARIETY》報導,美泰兒旗下有14部作品正籌備開拍中,包括《恐龍邦尼》(Barney)和《湯瑪士小火車》(Thomas and Friends)等,有機會發展成「美泰兒螢幕宇宙」。
以色列強推司法改革,恐面臨民主危機
雖然民眾示威抗議好幾個月,以色列民眾國會還是在24日,通過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任內的爭議性司法改革案,以限制最高法院否決政府部會決策的權利,這對自由派和反對派來說,是沉重的打擊。
回顧這次司改案,改變法官遴選標準、賦予政府無限大權力等,都是點燃民眾怒火的主要原因。
《BBC》報導,反對改革的民眾認為,司改案將打擊國家的司法系統,進而破壞民主體制,這背後也是對目前執政的納坦雅胡政府表達不滿。
民眾認為,司改案將可保護目前因涉嫌貪腐的納坦雅胡,並幫助政府在通過法案時,沒有任何阻力干擾。
以色列政府認為,司法部門對立法干預太多,在自由派議題上存在分歧,且沒有以民主方式在遴選法官。
現行法官遴選小組要求參與的政治人物和法官,必須就任命達成一致共識,但這次的司法改革將改變這點,轉而賦予聯合政府決定性的影響力。
納坦雅胡表示,他將在議會8月到10月中旬休會這段期間,嘗試就其他改革達成公開協議。
抗議民眾揚言,除非司法改革案停止,否則不會重新參與談判。
司改案也影響納坦雅胡的支持度,以色列兩家廣播公司25日公布民調顯示,如果現在舉行選舉,納坦雅胡所屬的執政聯盟,國會的席次將從64席減少到52或53席,當地媒體《N12 News》也報導,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民眾支持司法改革案。
目前,以色列主要工會正醞釀規模更大的罷工,民眾也計畫加大抗爭力道,看來動亂還看不到結束的一天。
秦剛「消失」30天後遭免職,王毅回鍋中國大陸外長
僅僅五個星期前,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秦剛,還在北京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談,致力恢復緊張的外交關係,隨後卻從螢光幕前消失,並在30天後,突然被免去外交部長的職位,改由現任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接任。
26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當被問到秦剛被消失和免職的原因,都被發言人毛寧以「外交活動穩步進行,沒有更多訊息可提供」回覆。
「秦剛突然被解職,以及整起事件的不透明性指出,變化無常已成為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的一大特徵,」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表示。
而接任的王毅,就是秦剛的前任外交部長。
根據《BBC》報導,與許多國家不同,中國大陸外長對外交事務權力有限,反而是王毅繼續擔任的中央外事辦主任,才握有實權。
王毅是「戰狼外交」的代名詞之一,經常對全球發表較激進的言論,他在6月與布林肯會面時就提到,華府「對中國大陸的誤解」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中美關係經歷風風雨雨,美方有必要對此進行反思,與中方合作管控分歧,避免戰略意外。」
有專家認為,王毅的回鍋是在動盪時期,穩定中國大陸外交的關鍵。目前,國內經濟還在從COVID-19疫情解封中復甦。
前《紐約時報》記者張彥(Ian Johnson)解析,王毅有外交部長的經驗,他就像是一名消防員,努力撲滅大火,讓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進展順利,「他是位非常有能力的官員。」
美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認為,COVID-19疫情後,中國大陸需要重新融入世界,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外交不只需要「戰狼」,還需要靈活柔軟的外交身段和手腕,儘管王毅經驗豐富,但面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面臨的挑戰相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