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緯創出清立訊持股,林憲銘打什麼算盤?

陳品融
user

陳品融

2023-07-26

瀏覽數 40,300+

近期讓緯創股價數次漲停的AI新事業,是否已助攻轉型?取自緯創資通 Wistron Career臉書
近期讓緯創股價數次漲停的AI新事業,是否已助攻轉型?取自緯創資通 Wistron Career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7月25日傍晚,緯創(3231)拋出震撼彈,宣布透過中國大陸子公司出清立訊精密持股,總計虧損人民幣12.67億元(約55.5億元新台幣)。回想3年前,緯創賣廠予立訊後,旋即宣布入股,如今出清全數持股,林憲銘究竟在打什麼算盤?另外,近期讓緯創股價數次漲停的AI新事業,是否已助攻轉型?

7月25日傍晚,緯創拋出震撼彈,宣布4家中國子公司出清全部立訊普通股持股,總交易金額為17.33億人民幣(約新台幣75.8億元),處分損失為人民幣12.67億元(約新台幣 55.5 億元);截至今年第二季底,累計已認列金融資產損失11.7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51.3億元),預計第三季財報將再認列965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2 億元)。 

消息一出,引發外界譁然。不過,儘管短期內帳面數字將受影響,但拉長來看,其實不難從中看出董事長林憲銘的策略。

緯創3年前入股立訊,卻連遭拖累

回想2020年7月,緯創宣布將旗下蘇州組裝廠「緯新資通」(昆山)、緯創投資(江蘇),售予中國大陸組裝大廠立訊。外界解讀,緯創長年位列鴻海、和碩之後的代工老三,僅能代工低階iPhone機種,蘋果又積極扶植立訊搶食訂單,緯創因而有意藉由賣廠,逐步淡出蘋果供應鏈。

不過,時隔不到一週,緯創又代中國子公司宣布斥資3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26億元),取得立訊0.81%股權,一來是為了加強雙邊策略合作,二來則是以財務投資為目的。與此同時,和碩也宣布加碼25.27億元,將立訊持股比例增至0.57%。

然而,立訊近幾年股價並不亮眼,在2020年10月創61.44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70元)新高後,一路震盪下跌,也導致緯創、和碩需反應相關評價損失。最慘的一次,莫過於2022年第一季,緯創營收雖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卻因認列立訊持股損失43.5億元,導致稅後淨利虧損8.6億元、每股虧0.31元,是睽違6年首度單季轉虧。

也因此,此次事件可以反映出,緯創正積極擺脫不穩定的賠錢業務。尤其林憲銘今年數度對外強調,緯創的目標不是衝高營收,更重要的是具備優質且韌性的營運體質。況且,如今回過頭看,緯創入股立訊,以財務投資目的較為鮮明,因此適時停損出清持股,是調整體質的重要一步。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賴永祥攝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賴永祥攝

搭上超微半導體與輝達AI風潮,更有底氣脫離蘋果

拉遠到緯創近一年的策略調整來觀察,這段期間,緯創處分低毛利業務的動作頻頻,包括關閉生產手機LCM(液晶顯示模組)的中國泰州廠,6月起中國昆山廠也開始實施人員精簡政策,至於僅剩的印度iPhone組裝廠,近期將售予印度塔塔集團的傳言也甚囂塵上。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另一方面,緯創則持續加大投資轉型新事業,包括AI伺服器、車用、軟體等,尤其近期搭上輝達黃仁勳、AMD蘇姿丰來台浪潮,身為AI伺服器主力供應商的緯創亦廣受各界看好,股價數度攻上漲停,今年股價已大漲423.97%,在在象徵調整體質已有初步成果。

也因此,相較過去,如今緯創在新事業助攻下,可說更有底氣脫離蘋果。不僅宣示淡出蘋果代工業務,可不再受到直接控制,未來也不必再擔心立訊因相關業務起起伏伏,間接帶來影響,甚至得要承受業外虧損。

回想6月股東會現場,一名小股東拿著麥克風,針對緯創在中國的投資業務,有些激動地提問林憲銘:「昆山、重慶、四川、成都廠去年都呈現虧損,究竟是什麼原因?」

只見林憲銘淡淡一笑,答道:「每個廠區的盈虧,都跟產能調節有關,大家都看到我們的產能往台灣、越南、墨西哥移,當(中國)產能下降時,自然會需要承擔損失,但這是全球佈局的必然考量,我們要看的,是整體結構有沒有改善。我想從財務報表、營運規模來看,我們過去這一兩年,組織團隊確實做了很多改變。」

林憲銘說得不多,但這番回答,或許已經足夠說明公司未來前進的方向與策略。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