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總有一些新的價值觀與新思惟,在無形中引領著人類前進的方向,」這是《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一書中,作者第一句引言。
新的價值觀與思惟帶引社會走向,可能是正方向的,也可能是負方向的。正向使人們求真、向善、從美,負向則指引人拜金、嗜血、貪權。
環視這個時代,處處都能找到證明。
9月初,卡翠娜(Katrina)颶風襲擊美國紐奧良,讓布希政府狼狽不堪,讓人民重新檢視美國。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傅利曼(Thomas Friedman)身在半個地球外的新加坡,他在專欄中有感而發,他說,到了新加坡,你才知道什麼是好的政府,儘管它嚴格到吐口香糖都要罰款,「如果你在亞洲碰到颱風,你寧可選擇是在新加坡發生的。」新加坡政府有能力處理危機,因為他們相信而且延攬了品格最好、絕不貪污的優秀官員,而不是哪個達官貴人的同窗好友。
新加坡的廉能政府,是四十六年前,首任總理李光耀奠立的基礎。
去年9月16日,李光耀資政八十歲生日,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全國二千名黨員幫他祝壽。總理吳作棟在致詞中說:「李資政以身作則,以他自己的個性和堅韌意志,為行動黨奠定了崇高的政治操守,使行動黨成為治理國家的重要支柱。」
李光耀本人在壽宴中也說:「行動黨領導人為自己設下了很高的操守標準,並且誠實而廉正的治國,不但為新加坡吸引了許多外來投資,也減少了公共和私人資金浪費。」
新加坡政府官員得到人民的信任,是他們決不讓「權力沖昏了腦袋」,領導人相信:「一旦自我放縱,就會變得妄自尊大,使自己和人民關係疏遠,辜負人民的委託。」
傅利曼在專欄最後,甚至引用新加坡海峽時報的文章,沈痛地質疑今天的美國政府到底怎麼了?「當災難發生時,政府不見了,社區不見了,自我犧牲的精神不見了,命運共生的意識不見了……」
當台灣發生災難時,第一個出現和提供協助的往往是宗教團體,像慈濟人、佛光人……。
這就是人間佛教的思惟和價值觀在無形地鼓舞人們。
1949年,從揚州逃難到台灣來的和尚星雲,只有二十三歲,掛單在宜蘭這個大部分人只說台語的小鎮上,他始終相信:佛法為人類而有,佛陀是為「人」而說的;佛教不屬於深山叢林的寺廟,而應該走入社會、家庭,走進每一個人心中。
在這樣的思惟下,他把深奧的佛學,用一般人容易懂的語言文字,一步一腳印傳播到台灣社會的基層。讓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融入每個人血液裡,化成善的行為;使人能因學佛而安身立命、人生有目標、有希望。
這種「禪悅法喜」,引領了多少華人走向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