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任迪士尼執行長16年的艾格(Robert Iger),2022年11月再度回任救火,2023年7月,迪士尼董事會通過艾格延任至2026年的人事案。受到迪士尼重用的艾格,是否能如蘋果的賈伯斯(Steve Jobs),再度讓迪士尼這家百年企業起死回生?
連3年虧損,老驥伏櫪任重道遠
迪士尼傳奇執行長艾格2021年底正式卸任退休,僅短短11個月,就在2022年11月20日,受迪士尼董事會之託回任執行長,咸認是時任執行長包正博(Bob Chapek),繳出一張不及格的成績單。
包正博任職期間,儘管迪士尼串流頻道Disney+訂戶數量衝到2.35億,但內容製作成本過高,加上廣告營收並不理想,被寄予厚望的Disney+,因此燒出15億美元的虧損大洞,有線電視相關收入也下降5%,更重挫2022年的整體業績:同年第4季虧損高達14.7億美元,而過去3年累積虧損則超過80億美元。甚至,單日股價還曾創下自911恐攻事件後的最大跌幅紀錄(13%)。
董事會不得不請上任僅兩年的包正博走人。
接下燙手山芋的艾格,曾於2005年就任執行長,任內陸續完成皮克斯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盧卡斯影業(Lucasfilm)、漫威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福斯娛樂(Fox Entertainment)等重要合併案,不僅充實迪士尼的影音內容,更讓迪士尼市值翻了5倍,能力備受肯定。
「迴力鏢執行長」的挑戰
《華爾街日報》將艾格這種回鍋前東家的執行長稱為「迴力鏢執行長」(boomerang CEO)。Spencer Stuart顧問公司分析過去12年、22位擔任美國標普500大企業的迴力鏢執行長得出結論:他們多數無法再創高峰。
依據Spencer Stuart統計,迴力鏢執行長們在二次任期內,所屬公司平均股價年漲幅為2%,遠低於首次任期的6%,其中9位的第二任期不滿一年。
就個別案例看來,成績也多半不甚理想。
推特共同創辦人多爾西(Jack Dorsey)2008年離職後,2015年,推特為挽救用戶成長率,請多爾西回鍋,但2021年,推特股價在4個月內下跌3成,多爾西仍於同年11月離職。
又如2000至2009年任職寶僑(P&G)執行長的雷富禮(Alan Lafley),堪稱寶僑這家百年企業的傳奇人物。不過,他在2013年回鍋後表現卻判若兩人,兩年內,寶僑股票的投資報酬率僅9%,大幅低於美國標普500大企業股票的32%。
賈伯斯與舒茲的成功
當然,也有不負眾望的迴力鏢執行長。
最具代表性的,就屬賈伯斯(Steve Jobs)了。他在1997年回鍋蘋果的二次任期中,催生iPhone、iPad等至今仍為蘋果重要命脈的主力產品。
另外,2022年二度回鍋、擔任臨時執行長的星巴克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也屬成功案例。他在2000年首度卸任執行長,2008年被請回星巴克,挽救受金融海嘯衝擊的全球慘淡業績。
舒茲透過大量關閉分店、調整產品線,改善星巴克因快速擴張而虧損的體質,終在2011年,創下連續 30季營收、收益破紀錄的驚人紀錄!舒茲於2017年再度卸任。
傳統媒體式微、進軍串流也有挑戰
迪士尼7月12日發新聞稿表示,董事會一致決定將艾格的合約延長兩年。曾表示2024年底就要走人的艾格,也證實同意留任至2026年底,確保繼任者上任時,迪士尼已更具競爭力。
消息一出,迪士尼當天股價收高0.74%,來到90.15美元,盤後約漲1%,2023年迄今,迪士尼股價已上漲3.7%,可見市場對艾格的期待與信心。
信心與期待還不夠,艾格回任後已裁員7000人,降低人事成本;而他恰逢傳統媒體劇變,許多諸如迪士尼的大型公司,也必須迅速因應瞬息萬變的格局,包括廣告營收枯竭、愈來愈多消費者不再收看有線電視、串流媒體訂戶雖急速增加,製作成本也高,處處是挑戰。
肩負改革重任壓力大
艾格近日接受美國《CNBC》採訪時提及,正考慮縮小公司規模,同時出售部分資產,其中包括傳統有線電視相關業務,這項決策被視為迪士尼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引發全球媒體的廣泛討論。
艾格計畫中的「縮小規模」,是出售迪士尼約1/3股份,包括《ABC》、《FX》、《Freeform》等不再是迪士尼核心的傳統有線電視業務。同時,儘管不打算出售體育頻道ESPN,但艾格正積極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此外,迪士尼還計畫出售或重組在印度的電視串流媒體業務。種種改變都顯示,艾格不再強調迪士尼帝國的擴張。
最後,艾格向來非常注重人才和創意,因此他在任職期間,也會協助迪士尼尋找和培養新的繼任者。
1923年成立的迪士尼,目前正面臨著媒體市場的巨大轉變,隨著各串流平台的興起,以及全球觀眾消費習慣的改變,回任執行長的艾格,每個決策都將影響迪士尼未來發展的動向,更對整個媒體業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