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李玟自殺背後的呼喊:其實最開朗、陽光的人,也會罹患憂鬱症

憂鬱症所造成的衝擊,往往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3-07-06

瀏覽數 30,600+

李玟亮麗的身影,相信依然活在所有歌迷的心中。取自李玟Facebook
李玟亮麗的身影,相信依然活在所有歌迷的心中。取自李玟Faceboo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華語樂壇傳奇李玟的輕生,其實告訴世人,無論再開朗、陽光的人,也可能罹患憂鬱症。

1994年6月,在台灣發行首張個人唱片正式出道的CoCo李玟,在其近30年的演藝生涯裡有非常多的代表作,無論是《愛就要趁現在》、《Di Da Di・暗示》、《Sunny Day・好心情》,還是《刀馬旦》,李玟總是能用她那充滿穿透力又動人的嗓音,帶給觀眾無限的感動和希望。

她的歌聲,有種療癒人心的魅力,那種象徵百變天后的渲染,更賦予舞曲無限的想像,幾乎可以說,她的專輯就是銷量保證,而她每次也都在突破自我,總是能帶給歌迷耳目一新的感受。

李玟還是第一個登上奧斯卡頒獎典禮演唱的華人歌手,她為李安《臥虎藏龍》主題曲〈月光愛人〉演唱,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她更是首位在NBA籃球賽中場演唱美國國歌、首位獲邀於迪士尼音樂廳舉辦個人演唱會的華人歌手,細數她的生涯,充滿了傳奇和璀璨的光芒。

然而,總是帶給眾人歡樂和喜悅的李玟,卻因為長年憂鬱症的問題而輕生辭世,消息一出,不僅令所有歌迷們感到哀淒和惋惜,更不敢想像這沈痛的消息,是真真實實的發生。

這也讓人難過,憂鬱症所帶來的衝擊,也許遠遠超過他人的想像。

開朗、陽光的人怎麼會得到憂鬱症?

李玟逝世的消息令人難過,更是無比痛心。取自李玟Facebook

李玟逝世的消息令人難過,更是無比痛心。取自李玟Facebook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憂鬱症將成為2030年全球疾病負擔的首位,世界巨星李玟驟逝的消息除帶來莫大的震驚與遺憾外,也提醒了世人,憂鬱症如同「心」的感冒,它不分性別、年齡、個性、財富狀況與地位,甚至不會管你是陽光、充滿活力或是內向不擅表達,其實都有可能罹患的一種疾病。

而憂鬱症患者會無法自行控制情緒低落、無法停止負向思考甚至選擇用自我傷害來解決痛苦,必須藉由平日對自己情緒的檢視、專業的協助或專業的治療,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當周圍的親友罹患了憂鬱症,出現隨之而來的「失眠」、「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慾不振」,甚至「情緒低落」、「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或「負面思考、想自殺」⋯⋯等症狀時,大多數人都明白,但為什麼憂鬱症患者,無法控制那樣的想法與衝動?

她分享,用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就像平常腸胃痛、高血壓或血糖值太高,「我們無法自行要求自己的腸胃不要痛、血壓或是血糖不要高。要控制它,得從平時的生活習慣調整,或積極的接受治療,無論是心理治療或服藥,才能緩解症狀或控制。」

憂鬱症患者自殺,往往不是在病情最嚴重的時期

憂鬱症患者自殺,往往不是在病情最嚴重的時期。pexels

憂鬱症患者自殺,往往不是在病情最嚴重的時期。pexels

免費報名 | 9/27(六) 東方花藝大師凌宗湧 帶你感受每日美日的生活美學

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憂鬱症是一種大腦的疾病,它就是一種生病,跟社經地位、成就感、壓力多不多不見得有關連。

他提醒,憂鬱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因為治療中斷、沒有完全康復,有的時候又有突發事件而影響病情,即使有接受治療,偶爾還是會有想不開的念頭,需要特別留意。

他強調,「尤其憂鬱症患者自殺,通常不是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常常是在恢復期,病情恢復的比較好但還沒有完全好的階段,這時陪伴者往往會比較放鬆,而此時的自殺風險其實是最高的,陪伴者反倒要多加留意患者是否有一些警訊。」

例如,憂鬱症患者透漏想不開的意念,將心愛的寵物、東西送人,出現類似交代後事的言行舉止,不論是言語或行動的訊息都要嚴肅地看待,避免憾事發生。

運動改善憂鬱的效果,比諮商、藥物高1.5倍

運動可以顯著改善憂鬱的症狀。pexels

運動可以顯著改善憂鬱的症狀。pexels

根據一項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新研究指出,運動可以強健身體、抒發情緒,有遇到憂鬱及焦慮症狀時,舒緩的效果甚至是諮商或主要藥物治療的1.5倍。

此研究由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學者執行,選擇從2022年1月1日之後發表、符合條件的資料,進行97篇回顧研究,包括了1039項試驗和12萬8119名參與者,包含健康成人、精神疾病患者和各種慢性病患者等,這也是目前為止最全面的回顧研究。

結果發現,持續12週或更短期的運動方案,與更高強度的運動,對於減輕焦慮和憂鬱症狀更為有效。

其中,憂鬱症患者、孕婦和產後婦女、健康的人以及愛滋病或腎臟病患者受益最大。該研究也強調運動改善心理健康的速度,並指出多樣的運動如散步、皮拉提斯和瑜伽等,甚至包含中等強度的運動,都能為心理健康帶來正向的改變。

照顧憂鬱症患者,照顧者也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照顧憂鬱症患者,需要花費許多的心力。pexels

照顧憂鬱症患者,需要花費許多的心力。pexels

事實上,面對憂鬱症患者,身邊的照顧者往往也面臨外界難以想像的崩潰,在努力想幫卻幫不上忙、積極想陪伴卻力不從心的脆弱下,他們很可能無論做出了什麼努力,都會被內心極度低潮的憂鬱症患者阻擋在那無形的高牆下──久而久之,照顧者自己也容易心力憔悴,陷入另一個輪迴中。

如果你的身邊的家人、朋友曾是憂鬱症患者,那你一定了解在照顧他們時,那種不斷被否定的心酸,醫師就說,「作為一名照顧者,你可能如此專注於你所愛的人,以至於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其實正在遭受痛苦。」

專家強調,即便是最有韌性的人,照顧所涉及的情感和心理壓力,也會讓人感到緊張,這就是為什麼照顧者的心理狀態也要被在乎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沒辦法照顧好自己,你也沒辦法好好照顧別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