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家庭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當科技業者想破了頭,消費者望穿了眼,要找出數位家庭的殺手級應用時,電信服務和媒體娛樂,這兩個以往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卻已開始互搶對方的地盤,想在這個數位匯流的趨勢中,先一步占得制高點。
這場爭奪戰近日來更急劇升溫,2月份台灣固網宣布併購太平洋聯網,取得近四十五萬有線電視收視戶,董事長蔡明忠在6月份的股東會中正式宣布台固將跨足有線電視,提供包括語音、視訊和寬頻上網的三合一服務(triple play),這項宣示讓數位匯流三方爭霸正式鳴槍起跑。
台灣IBM公司總經理許朱勝指出,以往電信公司是電信服務價值鏈中的寡占者;但是進入數位匯流時代,語音的收益不斷下滑,過去的寡占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早年雄霸北美電信市場,富可敵國的AT&T都走入歷史。反之網路服務、數據傳輸和娛樂內容,則出現爆炸性成長。
電信業:
從最後一哩,到最後一米
為了因應這個趨勢,中華電信決定利用掌握最後一哩(last mile:指通訊最末端連到用戶家的線路)的優勢,把家中的電話線接到電視機上,推出互動式多媒體服務系統(MOD),這個動作點燃了電信與有線電視業者的戰火。
「這是大挑戰,也是大機會,」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資深分析師林山霖認為,對電信業者來說,最重要的三塊命脈是市內電話、長途國際和行動通訊,現在全部遭到網路電話(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的侵蝕;跨入視訊的領域,其實也是他們未來求生之道和不得不然的作法,「讓消費者從PC拉到電視這段的last meter(最後一米),將是電信業未來生存的關鍵。」
中華電信的這個動作,讓有線電視業者大為緊張。
讓有線電視業者「皮皮挫」的,不只是因為中華電信雄厚的財力和對基礎建設的掌握;因為MOD設計的是「互動」模式,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間收視喜愛的節目,量身訂作個人化的節目表……。提供語音服務的電信巨人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媒體大亨,來搶電視遙控器的主導權,才是真正讓有線電視業者坐立難安的因素。
民營固網:
聯合有線電視,火力全開
一般認為,台固的併購案是蔡明忠媒體霸業的重要一步,透過併購有線電視,一來可以解決台固最後一哩的部分問題,二來可牽制中華電信MOD的發展,三則為富邦的momo電視購物台尋得更多的管道。中嘉網路執行長張安平因此認為,富邦集團在這場戰役中最有機會一搏,「他有固網、行動(台灣大哥大),現在又加上有線電視,布局最完整。」
不只太平洋聯網,近日市場傳聞台固還跟目前第三大有線電視業者,擁有近六十萬收視戶的台灣寬頻密切接觸,雖然雙方都不願證實任何併購或合作的可能,不過若是台灣固網能在併購太平洋聯網之後再攻下台灣寬頻,富邦集團將可成為除東森、中嘉之外,第三家收視戶超過百萬的有線電視「大戶」。「匯流的趨勢大家都看到了,所以中華電信去做MOD,我們去併購有線電視,」台固執行副總錢鋒認為所有的人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在走。
建立多重服務平台
錢鋒指出,三合一最重要的工作是將服務平台建立起來,除了語音、上網和電視外,電子商務也是很重要的一塊,平台成立之後,想像空間無限,「怎麼利用這個平台去把新的東西包在一起,讓客戶一張帳單就可以得到所有的服務,」錢鋒估計,除了電視購物之外,將來線上遊戲、線上學習、電子金融都會進入三合一的服務平台中。
遠東集團的新世紀資通(速博)也是被市場點名有意併購台灣寬頻的業者之一,不過相對於同業的積極動作,速博的態度相對低調。
執行副總江金龍指出,有線電視是區域性的東西,而且針對的是家庭用戶,對企業用戶的推展助力有限,即使取得一部分有線電視的經營權,也可能只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市場,這對放眼全國市場的民營固網業者來說有多少助力,可能還有待觀察,「當然長期來說有線電視仍然會是我們的一種選項,」江金龍仍然保留了合作的空間。
至於亞太電信,由於同屬東森集團旗下事業,早已掌握超過百萬的有線電視戶,日前宣示推出六合一套餐服務,把有線電視、寬頻上網、網路電話、網路服務、電視購物及3G服務一網打盡。
最後一哩的解決方案?
長期以來困擾民營固網業者的最後一哩,在得到有線電視的奧援之後,雖然不能說迎刃而解,不過終究提供了另一個選項。
雖然有線電視超過四百萬戶的力量驚人,不過由於有線電視全國劃分為五十一區,再加上幾大系統業者各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固網業者大多評估,即使採取併購的策略,頂多只能奪取三分之一的市場。
因此台固就把市場分成「場內」和「場外」來經營。錢鋒指出,在自己的有線電視系統內,可以推動纜線數據機上網(cable modem)、網路電話、電視,甚至其他無線的整合服務,如果自己的親朋好友都住在同一區,將會相當便利;不過問題是,如果要和其他的有線電視系統連線,或是兩個區域中間得向別人借道而行時,情況就變得比較複雜,因此必須向中華電信租借電路的ADSL還是不能偏廢。
「其實last mile的選項還很多,電力線,甚至將來WLAN(無線區域網路)的應用空間更廣,」速博副總江金龍則認為,搶奪最後一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電話線、有線電視纜線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很多電視纜線還沒有升級為雙向傳輸,固網還得自己花錢去處理,「自己布建搞不好還比較經濟,」江金龍說。
林山霖分析,如果認為固網合併有線電視只為了那一條線而已,那未免太小看業者了,因為現在的趨勢走向last mile free,未來最後一哩的價值會慢慢下降,「取得last mile只是戰術,提供服務才是戰略,」重點是獲得那條線之後,能夠提供什麼樣讓消費者願意付費的服務才是重點。
有線電視:
觀察市場反應,鴨子划水
看到固網的積極動作,就知道掌握四百萬收視戶的有線電視絕對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他們也傾全力要在這波匯流中搶占一席之地。
現在的態勢是中華電信力量夠大,網路夠密,但有線電視的使用度比較高,「如果我們做得起來,有機會成為新的service provider(服務提供者),卻也是一場survival battle(生存戰役),」中嘉網路執行長張安平露出一貫自信的笑容,「我們比電信業更清楚消費者要的是什麼。」
雖然不像固網業者敲鑼打鼓迎親,但有線電視業者其實都在鴨子划水,有些業者奇貨可居,握著數十萬收視戶待價而沽;有些業者選定部分區域試推三合一,觀察市場反應。不過相對於固網業者,有線電視面對的問題更為複雜。
外患:匯流有政治問題?
最讓業者頭大的是有線電視分區管制的問題,一位極具分量的業界相關人士表示,現在的有線電視法強制劃分為五十一個區塊,對發展電信服務是極大的障礙,「如果你家的網路電話只在大安文山地區互打免費,你覺得有吸引力嗎?」
科技立法聯盟召集人,立法委員李永萍認為,跟這股匯流趨勢有關的法律包括廣電法、有線電視法、衛星電視法、電信法,當初立法時針對不同產業有不同規範,的確不利於現在匯流的趨勢,若要建立一套公平競爭的環境機制,應該將四法合一,重新制訂適合產業匯流的規範方向。
法令限制之外,有線電視對於中華電信這個龐然大物切入視訊服務,更有如芒刺在背。
台灣寬頻總裁戴大偉表示,數位匯流在世界各地都是由市場機制決定,不過在台灣似乎變成了政治問題。中華電信握有本應屬於全民的雄厚資源,更有新聞局和公平會做後盾,不是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雖然現在MOD只有三萬左右的用戶,相較於四百萬戶的有線電視來說仍屬小巫見大巫,不過沒人敢擔保他何時會衝過三十萬戶的經濟規模,到時候MOD就會變成有線電視業者眼中的大恐龍,因此台灣寬頻產業協會理事長陳繼業三不五時就會出來呼籲:多一個內容一樣的平台,只會把有線電視搞垮!
內憂:無法取得電信門號
有線電視除了外患還有內憂,最麻煩的就是電信服務的門檻,依照現行的法令,有線電視無法取得電信門號,有了這道緊箍咒,三合一就會缺一角,所以有線電視業者現階段必須尋求電信業者的配合以取得門號,「賺來的錢一部分得放到別人口袋裡,」中嘉網路副總經理葉俊榮無奈地說。
一位熟知有線電視內情的人士表示,不論固網或有線電視,都各有不同的財團勢力範圍,雖然大家都知道必須合作,不過執行上卻很困難,「你很難叫東森的有線電視系統去跟台灣固網(富邦集團)合作吧?」這位人士點出有線電視內部的矛盾,如果大家各搞各的,恐怕還是難以對抗中華電信的入侵。
「那就要談了,不合作大家都沒錢賺,」張安平還是抱持樂觀的態度,面對強大如中華電信這樣的對手,合作是這場張安平口中「生存戰役」的必要戰略。
中華電信成眾矢之的
台灣固網6月份舉行股東會時,董事長蔡明忠曾經對媒體表示,扳倒中華電信,坐上電信一哥地位是他的career life(一生努力的目標);在這場三方爭霸的戰役中,中華電信是最難纏的對手。
MOD是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相當重視的重點工作,並喊出「讓民眾成為遙控器的主人」的目標。對於外界責難中華電信跨入視訊產業,受到政府特別的「關照」,賀陳旦談來總是十分無奈,「我們的MOD拿的雖然是全區執照,可是我們開拓用戶時,也一樣要通過地方政府費率、內容等等的審查啊,說得好像只有他們要去打恭作揖,我們只要跟中央政府講好就行了,絕對不是這麼回事!」
長期以來,外界都認為中華電信擁有最後一哩的優勢,再加上與政府和國庫理不清的關係,所以中華電信不管做什麼,都讓相關業者頭皮發麻,「不要老覺得我們什麼都想吃乾抹淨,在我們成為全民公敵之前,應該有一個全民公論吧,」賀陳旦強調,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即使比不上電話,也不會相差太遠了,而且未來若是走向無線區域網路,最後一哩就不再是龐大資源,與其老是指責中華電信,不如專注心力在產業發展。
中華電信行銷處處長黃子漢則指出,現在大家把矛頭指向中華電信,卻忽略了中華電信在服務、行銷上的努力。舉例來說,幾年前中華電信就推出在網路上看影片的Hi-Channel服務,受到許多像留學生這種看不到台灣節目的觀眾歡迎,「經營媒體也是有know-how的,怎麼能說我們光是靠資產取勝?」
過去幾年,由於數位化的環境尚未建立,誰掌握了last mile幾乎就掌握了電信服務的命脈。但在數位化造成的跨業匯流發生後,有線電視和民營固網似乎都看到了無窮的希望和機會,「過去是水清無魚,只有變動的時候才有機會,」MIC分析師林山霖說。
台灣的電信發展有其特殊時空背景,面對新科技的衝擊,新業者力爭上游,老業者力守城池,這場數位匯流的爭戰,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