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開始整軍備戰的金融界,百萬業務員大軍就待一聲令下,衝入退休金這塊新興市場廝殺!
愈逼近7月,敦化及南京東路的金融商圈,大戰蓄勢待發的緊張氣氛愈見強烈。國泰人壽總部星期六日仍有人員頻繁進出,身著休閒服卻不閒暇的商品科職員,在喝一杯咖啡都顯得匆忙的情況下,苦笑地說,算不清這是第幾個週末的加班。
因為一隻「阿龍」玩偶,近來品牌聲勢高漲的台灣人壽,早在去年7月,勞退新制在立法院過關後,隨即就分割組織、招兵買馬擴充員額,獨立出一個「企業福利部」;專攻兩百人以上的中大型企業,說服他們退休金買年金保單,比存在勞委會專戶的績效更好。
五年上兆元的市場規模,令金融業為之瘋狂!據勞委會估算,企業開始提撥後,退休新基金將年增新台幣1500億元,尤其在舊制緩衝期間過、全面適用新制後,聚沙成塔的速度還會加快。
保守∕政府集錢統一管理
國內四十多家投信爭搶共同基金市場,偏偏近五年來股市低迷,基金投資人不增反減。未來國民累積的退休金,無疑是一片肥美的新大陸。
不過,現在的退休新制度,還是令業者失望了。
儘管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力推退休制度變革,他舉歐美為例,美國企業可與資產管理公司簽訂契約,將退休基金委外操作管理,勞工也可自主選擇退休金的投資標的,比方購買金融業提供的退休理財套餐。
但是目前台灣的退休新基金,依然是由政府統一管理的方式,企業與勞工缺乏自主選擇權,與現在的勞保、撫退基金相同。不同的則是,退休新基金的投資績效絕不能差,依法律規定,至少要保障勞工有兩年期定存利率之上的收益。
投信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著眼監理機構釋出的基金委外代操生意。不過,明文定死績效下限,形成退休基金操作最大挑戰。
過去政府四大基金若在股市失利,虧損的金額都由國庫撥補,根據媒體調查,過去一年多來,退撫基金的操作績效達6.8%(見頁276表二),但勞保基金只有1.4%(見頁276表一),比目前兩年期定存利率1.8%的利率還低。
勞委會副主委賴勁麟指出,為求絕對報酬,退休新基金投資標的,將放寬至海外市場。依五年可能上兆元的規模,台灣總額龐大的退休基金,足以成為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一股熱錢。
但是統計最近五年國內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平均虧損超過26%(見頁276表三),反而更令人「怵目驚心」。
賴勁麟表示,除了嚴選代操的基金公司之外,退休新基金的資產配置上,低風險的固定收益工具,比如債券、貨幣基金,將占較大比重。
搶先∕壽險業爭年金保險
資方提撥的勞工退休金主要由官方監理,但是唯一的例外條款,是兩百人以上的企業,於工會過半同意的情形下,可與壽險公司簽定契約,將退休基金轉作投資型保單。
「這與單純的人壽保單不同,就是在做資產管理,」新光人壽協理吳連聰說。受惠法令獨厚,壽險先一步插足退休金理財市場,目前多家公司正做暖身動作,準備搶進首年估計有300億元的「年金保險」新天地。
雇主及勞工提撥的退休金,透過年金保單型式,委由壽險公司代客組合資產,求取投資績效,直到契約期滿,保險公司即按月發還本金加利得,或是一次給付全額。
台灣人壽率先獨立部門,專管開拓年金保險這塊處女市場。同時間,國泰、新光兩家大型金控的壽險公司,也都成立專案小組籌畫,現在就待法令細則出爐,依規範調整最後的商品設計。
具有信評A級資格,有承做年金保險資格的本土壽險公司並不多,包括國泰、新光、及台灣人壽等家。其中,股價貴為金融股王的台灣人壽表現最積極,自今年以來,持續深入各大型企業如台鐵,巡迴舉辦說明會,除了提供退休新制的解說,也向企業勞工遊說年金保險優勢。
台灣人壽協理李勳欽表示,「要跟勞委會競爭,最有力的訴求就是績效,」拿出印製精美的目錄,指著該公司勞退基金五年收益率平均6%,與中信局不到2%的比較曲線圖,他半開玩笑地說:「這就是國營與民營企業的不同。」因為民間總比官府貼近景氣脈動。
鼓吹∕第二筆退休金
相對於台灣人壽,壽險老大哥國泰與新光,態度顯得謹慎許多;就連標榜創意、創新的安泰人壽,都顯得有一點興趣缺缺。
「台灣兩百人以上大型企業有限,工會過半同意的門檻又太高,」安泰人壽副總經理林順才指出,勞工自行提撥的退休金,存入勞委會專戶可免課稅;但在法令未修正前,若投資年金保險還須繳稅,先天條件不利競爭。
另外,兩年期定存利率的法定績效下限,也令壽險公司卻步。勞委會掌管的退休基金如果操作失利,依過去的慣例,將由國庫出錢貼補,但推出年金保險的公司得自負盈虧。
林順才說,「鼓吹再存另一筆退休金,才是金融業現階段的目標市場。」以勞退新制中提撥比率存下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只有三成。假設月薪4萬元,單單仰賴勞退專戶儲蓄,退休後每月僅能支領1萬2000元;學界估算,必須所得替代率達六成才夠用。
相準了這塊「加存」退休金市場,龍頭國泰人壽由上而下全體總動員,串連金控旗下銀行、投信,準備投入這場搶錢大作戰。
國泰世華銀行以信託部為核心,藉退休風潮強打「自益信託」的概念。國泰世華襄理張齊家表示,運用可販售商品多元的優勢,銀行推出退休理財套餐,能跨領域組合投資工具。
張齊家舉例,客戶在退休專案中,可選擇購買債券、基金做單筆或是定期定額投資,並約定投資部位到期日滿,即轉入信託專戶,由銀行保管資產,再從中按撥給養老金;亦可選購保險因應未來的醫療支出,給予未來退休生活保障。
未來∕放寬多元投資組合
考量現行的集錢管理、統一投資,的確無法細分不同勞工的需求,勞委會副主委賴勁麟指出,未來將階段式放寬勞工運用退休基金的自主權。比方青壯勞工,有能力負擔較高的風險、追求較高的報酬;但是將退休的資深人員,其重視穩定安全勝過績效。因此,全員一體適用同個投資邏輯並不合理。
初期集中管理的退休基金,可再細分青年、中年、老年三個族群,套用不同的投資組合,以滿足各年齡層的需求。
未來則進一步開放投信、銀行信託進入退休金市場,並解除只有兩百人以上企業可作年金保險的門檻。屆時,官方監理機構不再主導基金投資,角色轉為審核民間設計的退休理財產品是否合法且合乎安全需求。
放眼未來十五年,勞委會估計,退休基金規模至少2兆元!無疑是國內金融業最大的潛在市場。
但退休基金的監理機構的法源,目前仍在立法院送審。若未能在5月立法院休會前通過,退休新制上路,將面臨基金無法、無人管理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