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的重慶行,包括前去抗日烈士張自忠陵園祭拜、過程中,他再度流下英雄淚。至於走訪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時,他則順勢分享許多人不知道的抗戰歷史秘辛,如美國空軍「飛虎隊」取名的意外插曲。
8年的抗戰歲月,遺風仍在這座崎嶇的山城吹拂。1938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為了躲避日軍連日轟炸,國民政府從當地富商買下有「黃山」之名的宅邸,蔣中正就在這邊召集政府要員、規劃作戰策略。這個集「軍事、政治、外交功能」於一身的黃山宅邸,現已成馬英九4月4日下午參訪的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內,散落包括蔣中正辦公的「雲岫樓」、躲避空襲的「防空洞」、做為蔣中正和夫人宋美齡寓所的「松廳」等15處抗戰遺址,每個建築物間,都由陡峭的階梯連著,在山谷間散落著純白的小花。如此靜謐的空間,讓人難以相信這裡就是當時國民政府的中樞。
在各個抗戰遺址中,展示著當時蔣中正、宋美齡等人使用的起居用具、兩人在重慶時的老照片,以及各式珍貴史料,展示櫃中,「中華民國」這4個字和中華民國旗更隨處可見。馬英九在民國風韻如此濃厚的地方欣賞史料,似乎更激起興趣,頻頻向身邊的人「露一手」抗戰史。
馬英九揭歷史秘辛:「飛虎隊」原來不是飛虎
例如,當陸方導覽員講到當時協助抗日的美籍志願空軍大隊「飛虎隊(Flying Tigers)」時,馬英九馬上補充說:「飛虎隊是中國人民取的,他們自己不叫自己飛虎隊。」他解釋,飛機上所繪的圖案是虎鯊,但當地人民看到這個圖案,就說「飛天老虎,飛天老虎,」飛虎隊因此而得名。
而飛虎隊出現後,中國空軍在戰場上,也將制空權一步步奪了回來。
馬英九也提到仁安羌大捷,他說,當時的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是我湖南老鄉」,他們把日本人趕走以後,進入英軍的營地,英軍的孩子看到以後高呼「中華民國萬歲」。雖然馬英九出生時已是和平年代,戰火的歲月也逝去許久,但從他信手捻來就是一段段的戰火史料,顯然對於這段歲月,馬英九從不敢忘。
參訪中出現一些插曲。在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內的松廳,除了留存蔣中正與宋美齡在此生活的痕跡外,廳內掛著兩幅宋美齡的華誕致慶,一幅為前副總統連戰所贈,另一幅則為馬英九所寫。馬英九在上面寫的是「福壽康寧」,由於現場掛的是複製件,馬英九開玩笑說,「你確定這是我寫的嗎?」引起現場大笑。
祭拜張自忠,馬英九再流下英雄淚
另外,馬英九離開前,重慶市區的抗戰遺址博物館門口聚集許多當地民眾只為問好。待他離開後,所有人一湧而上,準備親自追隨馬英九的視角,再次體驗重慶的抗戰歲月;但館方卻突然宣布閉館,引起許多排隊許久的民眾大表不滿,直言「只有官員能進,民眾不能進來」,眼看現場民眾熱情令人感動,館方馬上重啟鐵門開放入館,讓所有人藉此機會重溫抗戰記憶。
重慶的抗戰記憶當然不只有黃山宅邸,當地還葬著二戰中陣亡軍級最高者、抗日烈士張自忠。馬英九上午率團前往張自忠陵園悼念、祭拜。面對這位抗日先烈,馬英九在1分鐘的默哀結束後,淚水就奪眶而出、頻頻拭淚;除了原本司儀說的三鞠躬禮後,馬英九又自行追加三鞠躬禮。他說,張自忠生前承受很多委屈,求死明志,壯烈成仁之心令人動容。
這趟祭祖之行,馬英九數度哽咽落淚,包括他在南京中山陵拜謁國父孫中山、在長沙為祖父念祭文,以及這次悼念張自忠,或許100多公里長的台灣海峽太遠了,也或許戰爭的無情太殘酷了,馬英九這趟睽違70多年來的尋根之旅,嚐起來鹹鹹的,他既希望向祖先表達孝心,也期盼兩岸能和平共好,在這些淚水之中,滿是他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