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父母離婚我要站哪一邊?賴芳玉:「這群人」艱辛守護兒少心聲

聲音自由,選擇才真正開始自由。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3-04-01

瀏覽數 17,500+

《聽見孩子的聲音》/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聽見孩子的聲音》/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什麼是子女最佳利益?什麼是孩子表意權?孩子的聲音能否自在,會是離婚子女身心發展最重要的滋養。(本文節錄自《聽見孩子的聲音》一書,作者:兒少權心會(總策劃), 王儷穎、林欣儀、張嘉紋、黃春偉、謝嘉玲、蘇淑貞(作者群), 謝子瓔(採訪整理),以下為賴芳玉律師推薦專文。)

前陣子,一個年輕女孩因疫情自國外回台,她來到事務所,我們一起回顧了十幾年前,她還是小學四、五年級時的法庭經驗。

當年,這個小女孩在父母離婚時選擇留在爸爸身邊,而且對媽媽的探視非常抗拒,因此探視的議題讓爸爸相當焦慮。

所幸當時及時介入各方心理諮商的服務,爸爸澄清自身感受,也適時提供孩子看待離婚議題、矛盾情感的時間與空間,不過度介入與過問,女孩也有自己的心理師,那是一個能說出自己「秘密」的空間。

這個案件,讓我「讀」出很複雜的母子議題,孩子在父母爭執過程中有自己描繪的故事,不能問的、不清楚的,孩子都會自行「腦補」。

她讓我想起另一個調解庭裡年紀相仿的男孩,他們都問了相同問題:「誰來告訴我,我的父母到底發生什麼事?真相是什麼?」原來孩子面對父母或各自的家人互相指控對方說謊時,感到非常困惑。

家事案件從沒有簡單答案,但對還在探索世界的孩子而言,一個二分法、簡單明確的答案似乎很重要。他們不能接受模擬兩可的答案,並為此感到糾結、痛苦與挫敗,在無法釐清自己的感受時,會拒絕在這個複雜的狀態下給出一個明確立場;於是,探視往往成為子女重返糾結的內在法庭的處境。

這位女孩確實如法院的調解筆錄如期與媽媽見面,但媽媽因為不明白女兒的複雜情緒,誤以為是爸爸造成的,因此一直想藉由探視告知爸爸說謊的事證;這舉動讓女孩很憤怒,也導致探視的品質愈來愈糟。

我很想協助這個媽媽試著聆聽孩子內在的聲音,但因為我是爸爸的律師,在制度上,媽媽也不願信任我的看見。那一年,還沒有程序監理人制度。

但2012年家事事件法上路,法庭內多了一個特別的人──「程序監理人」。那是協助法院聽見孩子的真正聲音、也是維護孩子程序利益之人。

如果十幾年前,那個案件有程序監理人,適時協助媽媽聽見孩子的聲音,眼前這位年輕女孩不知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程序監理人」甘冒著捲入家庭風暴的核心,穩住守護者的角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程序監理人」甘冒著捲入家庭風暴的核心,穩住守護者的角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如今程序監理人制度已經10年,但這個名詞,很多人、包括法律人都極度陌生。因此許多正經歷司法實務的人,無論是當事人或法律人,多因對程序監理人的陌生而產生不安全感,以致當事人在與程序監理人的關係上產生莫名的壓力、焦慮、敵意,甚至偽裝的情況,這是非常可惜的現象,折損了程序監理人進入司法協助兒少的助力。

「兒少權心會」的前身,本就是因應2012年程序監理人制度上路而生的平台,從現代婦女基金會兒少法庭權益保護中心開始,一群關心兒少的跨專業(心理、精神、法律、社政及兒童職能師等)夥伴,開始摸索並運作程序監理人的實務工作。

這群程序監理人在第一時間承擔這個制度本土化過程的責任。要推動制度,一個人勢必走不遠,唯有仰賴一群人才走得久。所以在2017年將這個平台正式獨立並組織化,於是有了兒少權心會的成立與發展。

這群兒童專家因為經歷十年的程序監理人經驗,經手過各類棘手兒少案件,如今他們願意以說故事的方式讓社會大眾更看見他們的看見、聽見他們的聽見。

我有個很深刻的感動:他們甘冒著捲入家庭風暴的核心,承擔許多人的指責──無論是法院、律師或當事人──艱辛地守護著兒少;這當中必然是憑著對孩子的看見、聽見與專業,才能穩住守護者的角色。

但他們終是有血有肉,並非鋼鐵人,法律上終究有它的侷限性,因此他們用書寫對話,試圖撼動當事人創傷的外殼,裂出縫隙讓愛流動,也試圖與各界對話,辨識子女們真正的聲音。

什麼是子女最佳利益?什麼是孩子表意權?孩子真正的聲音是什麼?每個專家心中都有模糊又清楚的答案。

模糊的是,因為家事案件中的孩子,隨著父母間的關係而有不同的發展,會遇到的變數無人可以預見;但清楚的是,孩子的聲音能否自在,會是離婚子女身心發展最重要的滋養。

人,終其一生能否作出真正的選擇,都在於內在的聲音是否自在而真實地發出,不是嗎?

《聽見孩子的聲音:程序監理人的看見與實務》,作者:兒少權心會(總策劃), 王儷穎、林欣儀、張嘉紋、黃春偉、謝嘉玲、蘇淑貞(作者群), 謝子瓔(採訪整理),啟示出版

《聽見孩子的聲音:程序監理人的看見與實務》,作者:兒少權心會(總策劃), 王儷穎、林欣儀、張嘉紋、黃春偉、謝嘉玲、蘇淑貞(作者群), 謝子瓔(採訪整理),啟示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