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影響,零接觸金融服務崛起,不僅數位銀行、純網銀使用率大幅攀升,就連傳統銀行,也積極建立品牌生態系。在競爭激烈的上半年,各銀行APP吸引哪些用戶?而用戶又有哪些行為偏好?均牽動金融服務的趨勢發展。
你的手機裝了幾支金融App?三級警戒期間,又是哪家App最夯?新加入戰局的「純網銀」能激活市場嗎?答案就在新出爐的Vpon威朋大數據「2021上半年台灣銀行產業報告」。
聲勢震天、價格劇烈波動的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究竟是日後會消失的一時熱潮,還是會從此改變金融市場的未來?全球科技人士為何會如此愛戴它?而金融界為何對它又愛又怕?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方興未艾、不斷增生的數位貨幣?
歷經一年半的調整與更名,臉書幣可能在今年發行加密貨幣「Diem」,可望較容易通過政府部門的監管。但與前一版精神不同的新幣,臉友們還會埋單嗎?
中國大陸積極推動數位人民幣,可望成為重量級經濟體中、第一個發行官方數位貨幣的國家,引發「類貨幣戰爭」的疑慮。而台灣也該正視可能的衝擊,主動追蹤、適應變局。
有45萬粉絲訂閱的音樂教學網紅「好和弦」,去年底淡出事業重心YouTube。原來,他找到一個新的發表平台,在這個新興的區塊鏈影音分享平台上,發表影片,就可以靠創作賺到虛幣!
3月初,美國網路藝術家Beeple一張圖檔,透過NFT形式,竟以新台幣19億元天價拍出,讓NFT加密收藏,迅速成為今年全球創作圈最熱門的話題。其實,台灣也已經有新秀藝術家,透過NFT成功淘金。
一場疫情,無形中推了NFT(非同質代幣)等相關應用一把,也讓各國推展數位貨幣的進程加速,即便近期虛擬貨幣市場震盪,卻攔不住這兩大新浪潮邁向主流。全球加密貨幣的戰局,儼然從昔日的金錢遊戲,邁向破壞式創新的時代,讓你無法忽視!
新冠疫情翻轉全球民眾的生活與消費習慣,不只驅使醫藥研究領域快速進展,更驅動數位金融科技的齒輪加速運轉。
為了讓民眾享受更便利的電子支付服務,政府帶頭改造「嗶經濟」,除開放電支業者互相轉帳,並放寬經營業務,讓電子支付更能融入民眾的生活中。
開放金融時代來臨!2020年12月,金管會公告推動「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邁向第二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新里程碑,也展開了「非典型通路」的新金融競爭。
只要一支手機,就能解決所有理財需求的時代,金融業者要如何掌握消費者行蹤,成了一大難題。現在,有業者主動出擊,從品牌形象、實體通路、提升員工附加價值等,全方位變身,要用創意和人情溫度,吸引顧客回流,他們的策略為何?
編按:我們應該如何總結比特幣現象?我們正在見證一項未來可望大幅改善跨國收付機制的新技術嗎?或者這只是另一個投機泡沫,終將導致眾多參與者傾家蕩產呢?或許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本文摘自《漫步華爾街》,作者為墨基爾 Burton G. Malkiel,以下為摘文。)
純網銀「國家隊」將來銀行還未取得執照,重要團隊成員接連去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天表示,對將來銀行人事更迭非常重視,會進一步了解人事異動對公司的影響。
LINE Bank(連線商業銀行)在2/4搶到第二張純網銀營業執照!三家純網銀只剩「將來銀行」還等在起跑線。而搶頭香的「樂天國際銀行」已開跑一個多月,台灣金融界戰雲密布!
一間宮廟也能躍居文創景點,這裡是雲林北港武德宮,讓你在祈福求財之餘,還有商務級香客大樓可住宿、吸睛又新潮的創意伴手禮可挑選,讓造訪者心靈豐收、滿載而歸!
當你想祈求發財金,腦海中會浮現哪幾間宮廟?位於南投竹山的紫南宮絕對榜上有名。這間「土地公銀行」如何滾動金流,年賺上億元?帶你一探究竟?
你可能不知道,當前全台有登記的寺廟、教堂,密度比便利商店還高! 以往,銀行的角色,主要是協助宗教團體收款,但在金融科技蔚為風潮之際,兩者開始緊密連結。有的宮廟開始規劃ATM進駐,可機上點光明燈、安太歲,你也可嗶悠遊卡、一卡通捐香油錢、買周邊商品,甚至辦張宗教聯名卡,隨身攜帶保平安。農曆春節將至,拜廟、祈福更是熱門行程。《遠見》獨家專訪南投竹山紫南宮、雲林北港武德宮主委及團隊,為你解構「神明金流學」的奧妙!
當疫情衝擊產業供應鏈,跨境電商卻逆勢崛起。多角化的佈局,真正的前進全球華人市場,仍是台灣中小企業、文創品牌擴大規模能量的致勝之境。如何因應大陸電商法規、證照,與金流程序,選擇安全買賣的跨境電商平台,成了突破國界、搶得先機的關鍵。
為協助推動台灣金融數位轉型無痛升級,政治大學國際產學聯盟、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財金資訊公司與遠見雜誌,於2020年12月中旬共同舉辦「台灣金融服務前瞻研討會」,聚焦包含數位金融、開放銀行及金融科技三大焦點進行深入探討並發表研究成果亮點。
台灣推動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邁入第二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現在,記帳App上,一鍵就能查看自己所有帳戶、信用卡資訊。不只有科技新創,還有隱身證券市場後台的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甚至連電信三雄之一的遠傳電信也搶進,究竟開放銀行有何創新與商機?
儘管全球疫情持續延燒、美國大選爭議尚未落幕,但有些國家的數位貨幣政策仍不受影響,持續進行中。反觀台灣仍陷在萊豬等政治紛擾中,無形中錯失許多搶占FinTech與數位金融先機的機會點......以下是前立法委員、「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副理事長許毓仁對台灣FinTech發展的現況解析。
數位金融科技百家爭鳴,究竟台灣業者做了哪些努力?消費者們又最埋單哪些服務?《遠見》年度考核, 檢視業者對FinTech的自我評價,並窺見金融科技未來挑戰與機會。
僅誕生年餘,沒有上線記者會,沒有大力宣傳,永豐「大戶DAWHO」自2019年6月上線後,用戶數已累積超過58萬,擠下王道銀行,攻上市場前三大數位帳戶。
在這個行動支付普及率快速成長的當下,推出數位子品牌,以相對年輕、活潑的步伐,大搶市占和心占率,已是台灣金控圈的顯學。
數位金融服務已是銀行趨勢,但推出生活金融生態圈的台新銀行,是全台首家「生活金融無界限」的生態圈銀行,今年仍然獲得首獎肯定。台新如何做到?
過去,「數位金融」(以下簡稱數金)這個名詞,總讓人摸不著邊際,有些遙遠,疫情,卻意外地將彼此的距離拉近了。
2020年,因應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各國多採取降息及量化寬鬆政策,靠利息收入賺錢的傳統銀行業,首當其衝,同時,疫情造成航空、觀光服務業受創慘重,企業體質變差,銀行授信風險也進一步惡化。
2020年,堪稱數位金融轉捩點!新冠疫情讓行動支付使用率大增、純網銀即將開業、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陸續上路,創新服務正帶來嶄新的金融樣貌。 「2020年是數位經濟深入生活的一年!」專家異口同聲地指出,FinTech金融科技已滲透到日常生活各場景。《遠見》2020年FinTech大調查,及「數位金融服務最佳銀行大賞」,追蹤金融科技發展,共同推動台灣金融產業起飛,與世界接軌零時差!
沒錢、沒時間理財,再也不是藉口。現在有個新服務,每次刷卡消費,就會幫你把消費金額的零頭,記入一個虛擬撲滿,當金額滿百元就會自動進行投資,邊消費還能邊理財。當金融遇上科技,消費購物也能變理財投資。 這項被稱為「嵐山豬豬」的做法,是中國信託的新創舉,也企圖打造360度環景金融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