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石斑魚禁運大陸」僅是單一事件,沒想到愈演愈烈,意外掀開養殖業的神祕面紗。漁民議論紛紛,為何同樣兩家業者一再出事,政府卻不作為?直嗆:多年陋習視而不見,現在出事了,卻找「被偷牌、被混貨」的合格養殖漁民麻煩。明明是兩個學生做錯事,全班卻要受罰?這一口黑鍋,業者不想背,也背不起。
中國大陸對台下石斑魚禁令,農委會公布內外銷的獎勵措施,包括加工凍存、延養利息補貼、行銷促銷、海外拓銷獎勵等,輔導的石斑魚業者不限是否有產銷履歷、養殖登記,不分石斑魚種皆列為輔導對象,預計總經費8億900萬元,由農委會農損基金支應,不足部分會向行政院爭取。
繼禁止鳳梨、鳳梨釋迦、蓮霧、石斑魚輸入後,中國再度出手!國台辦指出,因從台灣輸入大陸的水產品的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因此大陸海關從6月10日起,暫停接受相關企業的產品進口1週。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受到中國大陸對我祭出暫停輸入的禁令衝擊,今年1至2月,國內的鳳梨、釋迦及蓮霧三種水果的出口金額年增率驟減40.6%、85.9%及92%;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重點是產地價格維持好的水準。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天冷等3個因素導致缺蛋,春節後缺口縮小但仍需持續調度,對蛋農的3加2補貼延長到3月中,屆時將研議4年蛋雞產業革新計畫,經費約「億元2位數」。
台灣走過2021年3月的「鳳梨」危機,以及今年元月的「釋迦」危機,唯獨「蛋蛋」危機無解,因為這不是要求企業、民眾認購就可快速解決。近月以來,農委會絞盡腦汁,希望能穩定供貨,甚至連讓老母雞「延後退役」的點子都拋出來了,馬上引來網友熱議。猜想老母雞心裡的O.S.是:饒了我吧!下了一輩子的蛋,還要我繼續「增產報國」?難道人類都無法了解她們「蛋蛋」的哀愁嗎?
近年來,面對全球環境與消費習性的改變,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風暴影響,生態環保等綠色消費意識抬頭,使得消費者更加重視農產品、加工及銷售等衛生、安全與品質,進而改變了未來市場逐漸轉變由消費需求決定,為了配合消費結構及意識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勢必會面臨挑戰,因此從過去以生產為導向的生產模式調整為需求為導向的生產樣態,並因應消費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多元開發與加工技術調整,並透過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將傳統的生產型農業轉成農業六級化產業的概念為主軸來發展,進而打通後端通路與國際市場鏈結。
因應中國大陸暫停輸入台灣釋迦、蓮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天表示,外銷獎勵有關運費補貼即將啟動,蓮霧11月起、鳳梨釋迦12月起,皆至111年3月,海運補貼一半、空運補貼1/3。
看似立意良善的新版「廚餘禁令」,竟正默默讓台灣黑豬,緩慢退場?是豬農本身競爭力不強;還是政府不給活路?其實,此政策背後,有這三大爭議點待解。
繼台灣鳳梨遭禁止輸入後,中國大陸海關總署今天發布通知指出,因檢出介殼蟲將於9月20日起暫停台灣釋迦和蓮霧輸入中國大陸。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下午臨時舉辦記者會宣布,將祭出10億元提升內外銷措施,搶救台灣釋迦、蓮霧市場,今年6月前有收到陸方不合格通知,農委會也說明加強防疫措施,之後再也沒有不合格件數,但陸方今天卻臨時宣布禁令,「完全無法接受」。
海巡署查獲走私品種貓,農委會防檢局昨天將154隻走私貓全數安樂死,引起公憤。貓奴律師呂秋遠在臉書提出對政府多項建議,其中,他說,如果未來要修改檢疫後開放認養的程序,針對走私活體動物的運輸者,一定要同時賦予他們更重的損害賠償責任,否則這些成本都由全民負擔,非常不公平。
今年4月,總統蔡英文終於跟進喊出2050年零碳目標,但相關政策路徑仍付之闕如。連產業急需的綠電,也頻遭逆風,該如何追上進度?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5日晚說,林口一肉牛場發生台灣本島首例牛結節疹,推測來自金門或中國;牛結節疹對乳牛傷害更大,為防擴散,新北、苗栗以北縣市優先施打疫苗,之後全台施打。
台灣各地乾旱,大高雄民生用水主要取自高屏溪,高屏溪川流量不斷探底,今天下午下降至每秒5.8立方公尺,刷新歷史紀錄。自來水公司七區管理處表示,高屏堰原本單日取水100萬噸,近日僅能取用60萬噸,不足水源由伏流水、深水井補充,阿公店水庫、鳳山水庫與澄清湖水庫全要支應。
近日,各界忙著搶救鳳梨之餘,也關心起農產品的外銷問題。其實,總統蔡英文2016年12月就延攬了紐西蘭「奇異果」行銷大師陳郁然、擔綱「台農發」首任董座。但去年6月陳郁然主動辭去,台農發也沒有具體成績。為何,連國際行銷高手都解決不了台灣農產出口的問題?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2月25日以「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為由,通知台灣自3月1日起暫停鳳梨進口。對岸的這一張A4通知書,讓全台緊急發起「搶救鳳梨」大作戰,短短五天的網路訂購,危機看似解除。但這一顆鳳梨卻意外揭開農業外銷不能說的祕密!原來台灣的鳳梨出口,如此仰賴單一市場……。
中國宣布3月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因出口中國占九成、年產值近新台幣15億元,影響農民甚鉅。大型出口商林煜鑫今天獲農委會邀請商議後說,今年出口已延後,政府將推因應措施。
以提升農村社區彼此相互學習風氣,營造農村特色風貌,邁向農村多元永續發展為核心目標的「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於2021年2月24日,假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展演廳舉辦全國決賽起跑活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添壽引領,與全國22縣市政府代表、評審小組委員、第一屆得獎農村代表的見證下,正式宣告「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進入全國決賽階段。
農委會推台灣豬標章從審認資格不明,到讓業者頻頻商譽受損下架不貼,過程爭議中不斷失去公信力,農委會今天召開臨時記者會表示,台灣豬標章原本由中央畜產會執行,即日起收回權力與執行業務,改由農委會畜牧處核發管理,中央畜產會協助。
外界關注開放進口萊豬後,國產豬價卻飆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受訪表示,這是因為農曆年將至、需求增加,但近期豬肉價格波動與過去五年相比,都在合理範圍;農委會將透過台糖公司調節,確保供應無虞。
萊豬元旦開放進口,儘管政府打包票對健康無危害之虞,但民眾憂心忡忡,到底要如何確保食得安心?
萊豬將在明年元旦開放進口,台灣豬證明標章卻有不同版本。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說,尊重地方政府要做各種方式的標示,但要讓消費者能清楚知道產地來源國,資訊也要透明正確。
食藥署:年底宣導期不會開罰
農委會推出農遊券後大受好評,因應年貨採買季節來臨,將推出第二波農遊券活動,只要民眾到指定活動及銷售據點,購買國產生鮮食材或加工食品滿千,就送價值250元農遊券。
美國萊豬開放在即,在野黨要求未來要清楚標示萊豬,不過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再度重申,這樣的做法會引來貿易報復,而且會被認為是歧視。
農退儲金條例明年上路,農民若30歲起提繳35年,再加上老農津貼,退休後可月領3.7萬。不少上班族聽了驚呼,怎麼比勞工保障還好?更有人笑稱考慮回家種田去。
政府明年將放寬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逾80家進口豬肉商今天將宣布不進口萊豬。中華民國養豬協會說,有利維持台灣豬市場銷售現況;農委會說,消費者、進口商、台灣豬農三贏。
萊豬明年元旦開放進口,為方便民眾辨識國產豬肉,中央畜產會推動「台灣豬」標章,目前全台共5800家申請,今天第一張標章正式發給摩斯漢堡台北創始店。農委會先前多次強調,店家要「百分百」使用國產豬才可申請標章,今天則說只要「主原料」為國產豬即可申請,而非百分之百,主因是用來包香腸的「腸衣」國內供應量不足,現在多為歐洲進口,若店家香腸使用國產豬,但腸衣卻是進口,也可使用台灣豬標章。
農委會在科學人雜誌刊登萊豬廣告引發爭議,6日有台北市國小家長向聯合報投訴,孩子從學校帶回的營養午餐菜單背面是萊豬文宣,指出學校午餐都由中央農業主管機關認證,不用擔心吃到萊豬,甚至強調「姑且不論政府對美豬瘦肉精的風險評估結果」,並辦理有獎徵答。據了解,也有其他北市學校收到同樣文宣,證明並非單一學校個案,家長痛批根本是「科學人翻版」。
8月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2021年1月1日起,開放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美國豬肉;農委會隨即宣告,相關修正案將有「7日」供外界陳述意見,遭外界批評為突襲式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