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液晶電視,另一個代工陷阱?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4-12-30

瀏覽數 17,850+

液晶電視,另一個代工陷阱?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4 / 12月號雜誌 第222期遠見雜誌

有哪個產業可以上半年痛快賺錢,但是下半年卻流血賠錢?答案是──TFT-LCD(電晶體薄膜液晶顯示器)面板業。

今年年中,韓國三星帶頭下殺面板價格,之後LG. Philips LCD與台灣業者相繼跟進,造成第三季面板價格暴跌三成。

10月27日下午,全球第三大TFT-LCD面板廠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面對法說會現場近三百位法人與媒體,沈重地說一聲「抱歉!」

友達第三季稅後純益新台幣41.34億元,較第二季衰退71%,跌破法人眼鏡,第四季更有可能虧損10億元。同日,友達調降財測,預計全年營收由1870億元降至1620億元,減少250億元,降幅13%,全年稅前盈餘更是大幅滑落30%,更新為291億元。

面板五虎由上半年的大賺,反轉至第四季的虧損。奇美電子前三季財測達成率僅為68.74%;瀚宇彩晶第三季虧損3.19億元,預估第四季虧損將擴大到12億元。

面對TFT-LCD景氣的快速崩落,甚至於連平日低調的奇美電子總經理何昭陽都感歎,「面板產業的寒冬已經到來。」

被政府列為兩兆產業之一的TFT-LCD業,卻是另一個台灣業者一窩蜂搶進的代表作,短期募集巨資,光是今年面板五虎的銀行聯貸總額就超過2700億元。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在TFT-LCD上的投資金額已近新台幣4000億元,短時間躍升為全球最大的TFT-LCD製造國。

但是在這個世界第一的光環背後,卻是潛藏了諸多危機,日本再度崛起與中國積極建立面板廠,台灣面板廠將面臨到日韓中的腹背受敵。

隨著日本景氣復甦,松下、東芝與日立為了掌握液晶電視的面板來源,日前宣布,將合資1000億日圓,興建第六代面板廠,進軍大尺寸液晶電視(LCD-TV)市場;而在更早之前,日本索尼與韓國三星也如火如荼地合建第七代面板廠。

日本的重新投入大尺寸面板製造領域,將來勢必減少對台灣的代工訂單。

而在海峽彼岸的中國,也把兩岸的科技競爭從半導體延伸到光電業,正磨刀霍霍殺向TFT-LCD產業。華北的京東方集團在去年1月併購了韓國HYDIS面板廠之後,明年初,其五代廠將開始投產;而在華東的上海廣電與NEC合資五代廠,也將於近期投產。

雖然,短時間大陸的TFT-LCD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聚落效應,但由於台灣TFT-LCD面板製造業者受限於法令規定,無法到大陸卡位,「但兩年之內,原先台韓雙雄爭霸的恐怖平衡局面,勢將被打破,變成中、日、台、韓的競爭,」一位業者觀察。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今年,台灣電子、家電業者一窩蜂地投入液晶電視產品的開發,紛紛低價搶單與經營自有品牌,期待高達八百萬台的全球液晶電視市場需求量,成為面板產能去化與提高獲利的救世主。

但是,今年液晶電視卻沒有為台灣電子業撐起一片天,「32吋以上的液晶電視,對於台灣業者,並沒有太多的代工與經營品牌的利基,」光寶科技財務長林群坦言,價格昂貴的液晶電視採購,消費者大都會選擇知名品牌。

前進全球 困難重重

全球十大電視品牌,日本就占六家,韓國三星與LG. Philips也長期經營自有品牌的電視;加上「家電大廠長期經營通路與分布全球的生產基地,讓台灣很難切入,」李焜耀分析,由於各國關稅壁壘,家電業者透過全球幾十個據點就地生產,降低關稅成本,這些優勢台商很難匹敵。

雖然,業界都預估2005年液晶電視全球市場需求量將突破一千五百萬到一千六百萬台,較今年成長一倍以上,「但現在液晶電視價格還是太高,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一位通路商指出。

友達光電執行副總經理熊暉分析2005年美國液晶電視市場走勢時指出,26吋液晶電視的終端售價將有機會殺到1000美元以下、32吋1500美元、37吋2000美元,「高於1500美元,就超過了美國中產階級可以接受的價格帶。」

以今年第三季的32吋液晶電視面板平均價格850美元(液晶電視終端售價約為面板價格的二到三倍),32吋液晶電視面板還有100美元以上的降價空間。而這個降價的空間,就對於台灣TFT-LCD面板廠造成極大的經營壓力。

液晶電視的最大成本為材料,約占七成,台灣TFT-LCD產業經歷這幾年的發展,對於資訊用面板的關鍵零組件,如彩色濾光片、背光模組等,大都可以由台灣的配套廠商供應;但是高亮度、色彩飽和、高反應速度的液晶電視的關鍵零組件,台灣TFT-LCD業者卻仍需日商的外援,並且相關的專利都被外商卡死。

當下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主的研發能力,為台灣TFT-LCD產業找出新出路。

如果台灣TFT-LCD業者還不能從這一次的景氣反轉中覺醒的話,還是堅持走昔日的代工老路子,會走向毛利不斷下殺的死胡同,淪為國際大廠的「打工仔」,投資近千億元,卻賺取微薄的利潤。(江逸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