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不只是全世界的挑戰,也是台灣的挑戰。當ESG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顯學,深耕台灣40多年的國泰世華銀行早已從「營運治理」到「商品服務」投入許多創新的永續行動。
為響應聯合國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各個企業無不積極為永續轉型做準備,而長年積極投入ESG的國泰世華銀行,秉持企業及環境永續理念,持續進行「零碳營運轉型」,2018年更率先對外宣示自願遵循聯合國責任銀行原則,成為台灣首家「永續責任銀行」的實踐與帶動者。
面對永續挑戰,作為金融機構不只是要拼績效,更要啟動企業社會責任為永續地球付出心力,也因此,近年國泰世華更積極部署綠色營運及綠色金融,持續擴大影響層面,除建置「能源管理系統」、導入「綠能創能」,更成立零碳營運委員會推動各項減碳及綠電措施,目標在2050年做到淨零碳排。
從內部推動、打造智慧用電分行
然而節能減碳不只是一種口號,還要付諸策略與行動。減碳第一步就是要從省電做起。面對台灣缺電危機與傳統節能方式成效低,國泰世華導入智慧科技,花了一年時間與多家能源管理廠商、節能專業單位規劃出專屬國泰世華銀行的「能源管理系統」。
建置過程雖比預期困難和耗時,包括人員對系統操作不熟悉、分行數量多且用電型態不一和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建置進度延遲,但在努力協調下已於去年完成「智慧用電分行」建置,讓節能減碳真正落實於營運日常。
這套系統就像幫分行電力健檢,透過「智慧電表」和「科學化數據分析」盤點分析與了解各分行用電情形,並透過EUI(建築耗能)或EPUI(人均用電)檢視各分行用電情形,促進用電效能最佳化。例如,透過數據分析呈現用電度數、電能、電力趨勢之外,也能針對分行用電異常數據,由系統自動發出異常警示通知,或自動於非營業時間調控分行內的電力使用情形,有效節約用電。
作為全台最多分行的民營銀行,一年電費高達上億,啟用後較啟用前每年可節約逾千萬的電費,節約下來的電費也能持續投入耗能設備汰換改善。除此之外,國泰世華也將部分節約電費捐出,為專門服務心智障礙者的樂山教養院安裝全新LED燈具,使節能的效益延伸至社福團體,促動社會友善循環,也讓減碳更有意義。
節能也要創能,多管齊下綠能轉型
單單只是節能還不夠,支持綠能也是永續轉型關鍵。國泰世華在2013年便開銀行業先例,打造出全台首間太陽能分行,並持續於自有大樓建置太陽能板,目前已建置3家太陽能分行,另有6家建置中,預計2023年累計裝置容量較2020年增加235%,未來也將以太陽能分行為基礎持續打造綠色分行。
為了邁向2030年國內所有營運據點達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國泰世華也規劃短中長期綠電導入計劃。
自2022年起陸續導入綠電,像是總部大樓與敦南商業大樓已開始綠電使用,同時積極洽談採購再生能源憑證,逐步完成綠電採購與建置。未來也將協助部分自有的轉租大樓導入綠電,引進再生能源滿足企業客戶永續目標,倡議更多客戶轉型且方便的使用在地綠電。
活絡綠色金融、挹注再生能源融資
透過金融機構的資金挹注或縮減碳排量大的企業貸款,也能協助企業加速低碳轉型。也因此,國泰世華積極推動各項再生能源融資,自2011年起整合行內資源、設立研究團隊,建立專屬電廠評估模式,作為融資評估準則,深耕十年後,國泰世華銀行至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電站融資銀行之一,截至2021年底,國泰世華銀行在國內外已核貸超過2500座太陽能發電站,總裝置容量達758MW,每年可減碳39.3萬公噸,減碳量相當於1,023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
在離岸風電方面,2016年國泰世華承作全台首件離岸風電聯貸案「128MW海洋離岸風電」,並陸續參與眾多離岸風電融資,包括在605MW大彰化東南離岸風電案股權專案融資,以及在目前全台融資金額最大的海龍離岸風電專案中擔任財務顧問角色。同時也展現助攻淨零永續的決心,2019年10月起不再新承作燃煤發電融資,目標在2025年再生能源融資占發電業授信比重成長至85%。
國泰世華持續推進低碳經濟、發揮綠色影響力,除領先同業取得行政院環保署個人無擔保貸款服務之「碳足跡標籤」與「減碳標籤」,2022年並完成金融實體服務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文件(CFP-PCR)訂定,現也積極著手進行房貸及零錢機服務的碳足跡查證聲明。從零碳營運到綠色金融,國泰世華銀行以行動在永續轉型路上超前部署,持續深化企業永續工程,逐步實踐淨零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