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寶來集團「新金融商品研發中心」的部門總經理陳凌鶴,年僅三十四歲,是寶來五大事業群總經理中最年輕的一位,高窕清瘦、帶著靦腆笑容,一張娃娃臉上猶見稚氣。
但他帶領的七十人團隊,去年獲利占全公司獲利比重從16%升至20%,單是今年上半年的獲利已超越去年全年新台幣4億元的一倍以上,預估今年獲利比重可成長至30%;而他也甫榮獲第七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
五年九班的陳凌鶴帶領一支年輕、有活力的六年級團隊,個個擁有碩士文憑。這位新世代主管,管理風格也很e化,有時會透過MSN網路軟體,以學生時代的暱稱與同仁討論公事;開會中還會發手機簡訊給下屬,隨時掌握股市行情。
部門裡八成都是金融科系畢業的人才,陳凌鶴卻出身交大資管所。身為馬來西亞華僑的他,受到舅舅在馬來西亞從事證券業的影響,大學就讀資工系時,已對證券金融領域發生興趣,因此選擇資管所研修管理方面的知識,畢業論文也是以外匯相關為題。
畢業後先進入寶來關係企業的寶碁資訊公司,負責軟體技術分析與系統研究的工作,隨著國內新金融商品萌芽,轉入寶來證券發展,1997年寶來成立業界第一個新金融商品部門,陳凌鶴是創始元老之一。
當時在金融圈中,理工科系畢業的人極少。由於新金融商品的設計涉及數學、統計、經濟、金融及資訊等領域,不但要寫程式,還要處理複雜的數學公式,而他因為具備軟體工程、基礎人工智慧的背景,又擁有財務工程與股市交易技術,跨領域的整合能力成為他勝出的關鍵。
陳凌鶴自己也說,「喜歡吸收寬廣知識,再將不同領域知識整合,是我的優勢所在。」
在寶來服務已達十一年,在競爭激烈的新金融商品市場裡,他把每一次買進賣出的交易操作,視同出征打仗,「由我們打造一台性能精良的戰鬥機,再由自己駕駛這架戰鬥機出去衝鋒陷陣。」
寶來新金融商品部副總經理邱榮澄形容陳凌鶴冷靜、內斂,他則自認是個喜歡接受挑戰的人。進入證券業後,陳凌鶴開始接觸股市交易,發現這是個不需跟別人溝通、成敗完全取決於自己智慧與研判能力的工作。
他說,大盤代表其他多數人,若你做對方向、在市場賺錢,意味你比市場平均的人表現好,自然很有成就感。這是個很公平的交易場所,不論你有多少錢,最後都是「聰明就拿錢走,研判錯就認輸。」
只不過背負利潤中心的重責大任,面對強大的壓力,陳凌鶴的身體已經開始吃不消了。最近他在辦公時都會戴上頸圈,以舒緩頸部壓力,「每天盯著電腦看,固定一個姿置太久,脊椎遲早會出問題,這也算是一種現代文明病」,陳凌鶴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