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深夜,人潮擁擠的南韓梨泰院因為萬聖節活動,發生人擠人踩踏事件,至今已傳出逾150人死亡,傷亡狀況十分慘重。分析有三大原因釀此悲劇。
記得29日案發第一時間,臺灣(台灣)媒體即時報導已傳出當地數十人死亡,且有20多位年輕女性心臟停止,於現場進行CPR急救。因為事出突然,當我看到新聞時,已輿論滿天飛,甚至傳出有毒品糖果等消息。
追蹤這南韓三大電視台與媒體徹夜報導,截至今日中午發文時間(相關數據以南韓當地30日10點為基準),共計有151位傷亡(其中包含19位外國人;男性為54位,女性為97位)、超過150位民眾負傷。
目前現場仍是一片狼藉,受傷人數仍持續統計中。此事件也是梨泰院自2019年舉辦大型萬聖節活動以來,首次傳出大規模意外。
三大原因釀梨泰院踩踏悲劇
此次之所以造成如此大規模意外與悲劇,可先從三點來觀察:
第一,口罩解封後的首次大型派對,民眾輕忽意外。
此次活動舉辦於新冠後疫情時代,近日南韓政府宣布民間可解放口罩出外,想當然耳,悶了兩年多的南韓民眾,心情都相當亢奮。
許多年輕人都脫下口罩,紛紛呼朋引伴參與萬聖節活動,加上案發現場為異國風強烈的梨泰院活動更多、湧進大量人潮。透過當晚當場現場的影片或照片,可以看到事發前現場萬頭鑽動,大家都沒想到意外即將發生。
第二,梨泰院案發現場巷道過於狹小,且為斜坡設計,增加救援難度。
此點也是釀成此悲劇的關鍵,因為當晚有10萬餘人湧入梨泰院狂歡,但據南韓媒體指出,現場巷道狹小、寬度僅約4公尺,且多處街道為斜坡設計,根本無法疏通大量人潮。甚者,因為人潮過於擁擠,許多店家都把門窗封閉,不做生意,好躲避這波人群。
這也讓事發當時,想躲避事故意外的民眾無處可躲,只能被人潮推著走,逐漸釀成慘劇。值得關切的是,現場死傷的多數是個子矮小的民眾,許多是20多歲的嬌小女性;女性死亡人數多出男性近一倍。
第三,現場動線紛亂、缺乏人流管制,讓慘劇進一步擴大。
此活動多為民眾自主參加,屬於可自由活動之區域。然而,政府動線安排不順、缺乏人流管制,警力也不足以維持現場動盪,導致來到此斜坡通道的民眾,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被人擠到摔倒在地,並引發骨牌效應,後來的人潮就一層一層疊加。
儘管透過當時許多YT影片,可以清楚聽到有人大喊「不要推了」、「不要往前進了」,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潮與狂歡聲,早已淹沒這稀疏的警告聲,直到眾人的哀嚎聲四面傳出,大家才發生大事不妙。
爾後案發現場出現許多消防隊員,於現場慌張拉扯、希望搶救被人踩踏的受害者,但往往難抵人潮推擠而徒勞無功。從事發照片可見多位受傷者的手腳,皆被壓傷腫大,足見當時堆疊在他們身上的巨大重量。
綜觀之,南韓歷史上發生的著名踩踏意外,包括1960年代發生於首爾火車站的事件,當時造成31名死亡;2005年慶尚北道尚州市演唱會也因踩踏而導致11人死傷。
但昨晚發生的梨泰院萬聖節悲劇最為慘烈,而目前南韓政府與總統尹錫悅也來到現場堪察,此事件的相關效應有待後續追蹤觀察。
(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