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濟學人觀世界

周旭華
user

周旭華

1988-08-15

瀏覽數 11,200+

經濟學人觀世界
 

本文出自 1988 / 9月號雜誌 第027期遠見雜誌

戰無好戰,和無歹和

這是一場根本不該發生的戰爭。八年之間,葬送了一百萬條生命。伊朗盲目地將大批年輕人投入凶多吉少的戰場;伊拉克胡亂施放毒氣瓦斯。雙方互以彈道飛彈攻擊對方首都,比賽誰殺的人多、傷的人多、嚇倒的人多。許多二十世紀最慘絕人寰的軍事恐怖場面,也在其間穿插。

然而,在廝殺多年死傷無數之後,除了當政者維持政權外,誰也一無所獲;而這兩個政權根本不值得為它們如此的犧牲奉獻。

和平仍待努力

伊朗決定接受聯合國安理會去年提出的五九八號停火決議案,使這場戰爭終於有機會以一種比較不糟的方式收場;雙方也都不致太過難堪,而忍不住迅速再啟戰端。不過,若要獲致真正持久的和平,還須多多努力。

早在一年前,伊朗就可以接受和現在一模一樣的決議案。停火決議案去年通過時,伊拉克立即接受,伊朗卻藉詞推托。它現在願意接受,是因為民窮財盡無力再戰,而非理念轉變心服口服。

如果伊拉克總統哈珊因此懷疑,伊朗其實只是想藉機暫獲喘息,以便整軍再戰,而不是真心追求和平。那麼,他可能主張,只要伊拉克還處於有利地位,就不要輕易停止戰鬥。

果真如此,伊拉克可能又犯了和一九八0年類似的嚴重錯誤。當時,伊拉克大膽假設巴勒維垮台之後的伊朗一定不堪一擊,因而揮軍越境。

多年過後,伊拉克應該明白,假如連軍力強大的以色列都無法征服阿拉伯世界,伊拉克更不可能征服無論人口、面積均遠超過它的伊朗。

目前的伊拉克,在命運突轉之後,表現得過度自信了。從一九八二年伊拉克入侵伊朗慘遭滑鐵盧起,到一九八六至八七年,第二大城巴斯拉瀕臨淪陷;伊朗一直在戰爭中占上風。就在半年多前,伊朗仍有可能直搗巴斯拉。不過,近半年間情勢逆轉,伊拉克已經一步一步將伊朗軍隊逼出早先攻占的領土。

將伊朗拉上談判桌,西方國家(尤其美國)功不可沒。由於美國在外交上的努力,五九八號決議案才得以在安理會無異議通過。而美國戰艦作先鋒,引導西方海軍進入波斯灣,更使伊朗以「報復」為名攻擊中立國船隻的行動受阻。

要讓伊朗保存顏面

但西方國家的介入,最大的衝擊還是在心理方面。美國堅持護航,並擺出若遭攻擊不惜激烈反擊的姿態,逼使何梅尼相信美國絕不容許伊朗大獲全勝。擊落民航機的悲慘事件,據說更是促使伊朗接受停火決議案的最後因素。

西方國家已經初步達到目的,但他們還應讓伊朗保存顏面,才能冀圖長久和平。

局外人也許無法理解,尤其美國人,多年來飽受因伊朗而生的一連串羞辱;外交官被囚、救援人質失敗、軍售案醜聞等痛苦回憶歷歷在目。況且,自一九八二年以來,伊朗一直處於優勢,隨時可以主動結束戰爭,憑什麼現在要別人保護他們免於承擔失敗的苦果?

因為這樣做符合西方的利益。地球已知石油蘊藏中,一半以上在中東。這場戰爭,可能導致更大災害,能否永久弭平,攸關西方國家的生計。

為獲致長久和平,必須迅速採取兩項步驟。首先,要使戰事徹底結束;即使對伊拉克施加強大壓力也在所不惜。哈珊總統也許不打垮何梅尼政權不甘休,可是,德黑蘭的權力重心最近已經轉移到和平派,假如和平派的領袖拉桑加尼可以締造一種「還算光榮」的和平,很可能可以順利繼承何梅尼。哈珊總統如果阻礙了拉桑加尼,反而可能把伊朗政權送回不計一切決戰到底的死硬派手中。

第二個步驟是:根據五九八號決議案,設立公正機構,仲裁戰爭責任。事實很明顯,先發動戰爭的是伊拉克(雖然有人辯稱它是遭到激怒,忍無可忍)。「懲罰」伊拉克,始終是伊朗在戰爭中的一個主要目標。

危險依然存在

何梅尼原先希望給伊拉克的懲罰是:推翻哈珊,並索取天文數字的賠償。目前看來,這目標可能永遠無法達成。但拉桑加尼需要給伊朗百姓一些交代,否則無法撫平他們的怨恨。而仲裁報告便能提供這樣的交代。

除了撫慰之外,伊朗得不到其他東西。伊朗的失敗,倒可能會將一種平靜的氣氛,散布到整個阿拉伯世界。一九八0年代初期,阿拉伯世界政教分離國家的政府普遍擔心:那股將巴勒維掃下台的回教基本教義派浪潮,也可能危及他們的政權。結果情況改變了,伊朗革命對回教世界的影響漸漸消失。戰爭的結束會把這股浪潮推向更遠的地方。

當然,危險還是存在。一個輸掉革命戰爭的革命國家,是變化莫測、難以捉摸的。曾經將愛兒送往沙場為國犧牲的伊朗父母,現在要目睹這些年輕人奮戰的理想瞬間化為泡影。革命創造了一個根據阿拉旨意統治的回教共和國,但那些自命為人神橋樑的保守回教高僧,卻阻撓了經濟改革,斷送了貧苦的伊朗人民翻身的機會。

如果伊朗人民能夠承受這一切失望,也許這個國家可以歸於沉寂;但也可能為了補償戰場上的失敗,重新燃起恐怖活動的狂熱。何梅尼在宣布接受停火的演說中,還信誓旦旦:對「猶太復國主義、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的鬥爭永不休止。

戰爭之後,伊拉克攪和的本事會更大了。阿拉伯國家原本因為兩伊戰爭而趨團結,現在可能已經減弱。波斯灣區的阿拉伯國家對於伊拉克一九七三年企圖入侵科威特,迄今難以釋懷。而哈珊總統也可能挾著戰勝的餘威,出面解決以色列與阿拉伯間的紛爭,或者解決他本身和敘利亞總統阿塞得的衝突。

戰無好戰

這些都是必須防患的事,但並不妨礙樂觀的前途。在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西南亞,蘇聯自阿富汗撤軍不到幾個月,伊朗也跟著停止了戰鬥。也許一切殺戮即將成為過去,也許「世界火藥桶」不再危險。富蘭克林說過:「戰無好戰,和無歹和。」不管怎麼說,伊朗接受停火總是一個值得興奮的消息。

好個太平世界

對海灘上怡然自得的山姆大叔而言,今夏的世界似乎頗為美好,孩子們各自乖乖地堆築沙堡,忙得不亦樂乎。海水相當寧靜,絲毫沒有沖垮沙堡的顧慮。四處瀰漫著和平的氣氛。那麼,該可以闔眼小憩,放鬆心情了吧?且慢!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意識型態之爭

兩伊戰爭終於接近尾聲,戈巴契夫的軍隊漸次撤離阿富汗,安哥拉和平協定露出曙光,高棉和平也有了希望。紛爭了十年之後,這回總算朝向和平邁了一大步,山姆大叔是有理由開心。然而,如果他依照一貫作風,根據眼前的和平徵象遽下斷言,以為過去衝突的結束等於未來和平的開始,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東西方的意識型態之爭,在一九八0年代筆迴路轉,這是許多戰爭偃旗息鼓的主要原因。不過,意識型態的衝突並不是戰爭的唯一因素。未來幾年,也許天下相當太平。但世人務必瞭解眼前的和平因何而生,進而體認到這段「中場休息時間」可能相當短暫。

大多數世界強權目前都進入「內省期」;全心全意解決本身內部問題,無暇分神他顧。蘇聯正在研究是否可能既發展市場經濟,又同時保持中央集權制度。中共和蘇聯走的是同一條路,不過走得還要遠。

西歐國家則領悟到,如果讓市場法則在整個歐市運作無礙,他們可以增加更多財富,因此正埋首準備一九九二年「大歐洲」團結計畫。美國人關心的是:下任總統如何解決預算赤字;日本則繼續苦思,尋找將「錢」轉變為「權」的方法,同時還悄悄地擴張武力。每個國家各以不同的方式「向內看」。

世界強權進入「內省期」,有助於結束戰爭,但兩伊戰爭卻是例外。這場戰爭的結束,只是因為伊朗彈盡援絕,戰志已消,而非強權彼此合作所促成。

其他的例子倒值得參考。戈巴契夫為了推行「重整」計畫,需要爭取國人的支持,因而不讓蘇聯子弟繼續在阿富汗捐軀;為了「重整」,他也需要和美國保持良好關係,因此拜託古巴和越南分別自安哥拉與高棉撤軍。

美國為了改善預算赤字的窘境,需要一段可以少花點國防經費的平靜日子,因此願意讓這些共產國家撤軍時不致難堪,以免永無寧日。而中共雖然很想羞辱越南,但也要考慮到自身的經濟發展,所以還是打消念頭,免得得罪正在斡旋高棉和談的美蘇兩國。

蘇聯與中共雙雙認錯

蘇聯與中共的「向內看」,具有共同特質。兩個共產強權都已承認,當年共產黨賴以掌權的理念,如今證實錯得離譜。因此,他們現在引進西方的多元觀念與市場經濟以為補救。但最終目的還是要藉此達成馬克思主義的目標。

蘇聯與中共雙雙認錯,對他們的外交政策造成直接衝擊;原先賴以推動這些政策的共產理論,如今化為雲煙。也正因此,非共國家的親共分子不再活躍。共產、民主兩大陣營,既已有一方暫時失去動力,一九七0年代開始的幾場戰爭,便紛紛在一九八0年代落幕。

這樁八0年代的重大事實,除了可能減輕各國國防經費負擔外,還帶給西方國家一些意想不到的契機。現在,西方可以對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採取比較強硬的態度,而不用擔心南非如果成立非白人政權,會投靠共產陣營。

種族糾紛難弭

對美國來說,一段平靜的時間恰可使越戰之後恢復的自信心更為強固。然而,除了這些好處外,西方民主國家必須切記未來幾年的和平歲月中,仍有一些難以克服的障礙。

首先,意識型態之爭並未完全平息。蘇聯雖有意從非洲南部撤軍,但它仍舊支持非洲另一個角落的衣索匹亞共黨組織。越南即使從高棉撤軍,還會繼續駐軍在寮國。此外,越南和古巴的領導人,雖然自知經濟一團糟,卻似乎很不願意模仿戈巴契夫進行「重整」,以解決難題。

其次,因民族利益或種族歧視導致的另一種戰爭,可能和過去因意識型態引發的戰爭同樣血腥。目前發生在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之間、坦米爾人與錫蘭人之間、黑種與棕種蘇丹人之間的種族糾紛,也可能發生在其他地方。

為了矯正「太平世界即將來臨」的錯誤觀念,有必要回顧一下過去四十年歷史,然後攤開地圖,把目光放在印度與巴基斯坦、智利與阿根廷……等邊境。

隨時會爆炸的火藥庫

東歐的問題尤其嚴重:這個地區既有意識型態衝突,又有種族糾紛。多數東歐人民不願接受共產黨統治,卻又不得不如此;除了保加利亞外,多數東歐國家都希望逐漸擺脫蘇聯的控制。兩種問題交織在一起,使東歐成為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火藥庫。

躺在海灘椅上的山姆大叔,看著浪花飛濺,可知潮水退向何方?一端潮落,恰是另一端潮起。因共產主義擴張而引發的戰爭,可能像潮水般逐漸消退;但就在共產主義消失的地方,新的問題又湧了上來。大浪逼近,浪聲漸高,千萬別睡著了!

寂寞的日本異鄉人

在世界各地有近二十萬名日本異鄉人。他們看來事業如錦,心中卻唱著思鄉的哀歌。

晚上十點半,一家卡拉OK店開始擁入許多日本顧客。他們輟飲醇酒,暢談女人,然後一個個拿起麥克風,搖搖擺擺地唱起日本流行歌曲來。這一切都與東京銀座區的景象完全一樣,只不過,這兒是紐約曼哈坦。

日本公司伸往海外的觸角越來越長,為了事業離鄉背井的日本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據估計被派往世界各地的日本人大約在十六萬到二十萬之間。這一群看來事業如錦的日本人,心中卻唱著思鄉的哀歌。各國在海外討生活的人都有適應的困難,但是日本人習於親密的團體生活,對於陌生的環境和疏離的人際關係尤其覺得難以調適。

日本籍的經理人員不明白何以歐美僚屬如此難以駕馭?他們為何不知揣摩上司的心意?他們彼此之間又為何不肯互助合作?

在辦公室飽受挫折的日本男人,回到家裡看到的是不會說英語、不會開車的妻子,正默默地忍受著孤單、寂寞的煎熬。有孩子的夫婦還得擔心歐美式的放任教育會腐蝕下一代的身心,荒疏日文更將使孩子將來進不了一流的日本學校。

雖然日本人很少向外人吐露心聲,也沒有這方面的正式報告,但是日本公司確實越來越難找到肯駐守國外的一流人才;已在國外的日本人也往往不斷哀求調回國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人和駐在國居民雙方都展開了一些努力。例如,住在紐約的六萬名日本人已可以觀賞到日本電視節目、閱讀日文報紙和享受卡拉OK式的俱樂部;日本小孩可以就讀當地的日本學校或上週末日文課。日本國內的大學也提供一部分保障名額,供日僑子弟回國求學。

住在小地方的日本人就得學習融入當地的社區生活。通常當地會開辦語文、生活課程,協助日本婦女適應新環境。一旦克服了初期的適應障礙,日本婦女會比先生們更喜歡歐美生活,至少在日本,不可能有可供她們大顯身手的寬敞廚房。

單身在海外的日本男子也不必再擔心找不到心儀的女子。日本國內新興的專業婚姻介紹所可以為這些「芳心寂寞」的男子,安排適當的對象。介紹所通常採用電腦篩選;加入為會員的男士每個月可以收到兩位「合適」女士的照片和基本資料。如果雙方中意,下一次這位男士返國度假時,介紹所的輔導員就會替他安排正式的相親。

雖然這類婚姻介紹所的入會費高達兩千美元,孤身在外的日本男子仍然趨之若鶩。費用管他呢!反正自認應照顧員工一切需要的公司會代付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