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中年,原本事業有成的創業家或企業中高層,歷經疫情影響與通膨發酵,不少人受到波及,面臨企業資金週轉不及或是受雇者中年失業等狀況。創業者更有可能因為疫情前期已貸款一波,沒想到不但沒有迎來復甦跡象反而通膨導致成本大增,「債務管理」這項棘手議題怎麼處理?
街上許多店面掛著出租招牌,原本喜歡的餐廳也接二連三的傳出收店消息,消費者趕在最後一天營業時間前往品嘗最後一次美味,對店老闆來說也是心痛的決定——想必以上是多數民眾近兩年都有感的社會現象,接連幾波疫情衝擊與通膨加劇,許多中小企業主措手不及。
受影響的企業主應優先止血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建議,企業主可先衡量事業體的營收狀況,第一步優先止血,將體質不好事業體先移除。接下來審視借貸狀況做因應,保有自有資產者可以善用不動產作信用貸款,是利率較低的選擇。例如貸款利率2%,就思考該如何在留下的事業營運上轉變策略,讓盈利可以多於2%,才有機會度過這個階段。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進一步說,大環境變化快,業主需要彈性應對,像是增加高單價品項,提供更專屬的服務等等,即使多數人最近不敢花錢,但有些消費者依然願意為了尋找優質與安心的服務而支出,趁此轉型,當景氣好轉時會更有優勢讓事業脫胎換骨。
其實不僅中小企業老闆受到衝擊,一般受薪階級也隨之有感。
正向面對債務管理
大環境影響,在美國除了科技業,連金融業也開始緊縮人力;人力銀行也於日前發布調查,因應營運成本提升,台灣下半年有10.4%的企業坦言考慮裁員,13.6%考慮實施減薪,對象不乏中高階主管這群正負擔著貸款的族群。
對照此次「2022國人財富健康分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的數據,30.8%民眾目前有貸款或債務,主要為房貸,其次為車貸、信貸、信用卡債、企業貸款與保險貸款。83.5%民眾還款順暢,卻有13%民眾表示勉強負擔或幾乎無法償還已造成生活壓力。
當面臨多項貸款壓力時,其實先不用太過恐懼,許家豪建議三大基本步驟,更清楚擬定還款策略。
步驟一、釐清手上債務
許多民眾在借款時並沒有釐清相關條款,若身同時有信貸、信用卡貸款、房貸等多項需要償還,建議全部列出,包括利息成本、還款條件與時間、是否可延長寬限期等,釐清現狀。
步驟二、利率結構調整
當所有還款項目一目了然後,檢視各部位利率。例如信用卡利率較高,小額貸款次高,但後面還有一個房貸是利率更低,也許可以考慮將利率較低的房屋增貸將前面的債務進行整合。這步驟能幫助了解自己有什麼工具可調整利率結構。
步驟三、有計劃還清款項
立下計畫逐項還清款項,例如根據利率高低來排序,先還利率高的,因為不管期限長或短,利率不會變動,金額則是小筆優先,如此還款進程有感,壓力會逐漸降低,正向增加還款信心。
「理債跟理財並沒有絕對建議該先做哪個,而是以自身投資紀律與掌握度來考量,但99%的人應該都還是適合先理債。」許家豪說,投資收益本身就會波動,如果沒有良好的投資紀律,又找不到好的投資工具,先理債相對務實。
大多數人對債務兩字還是存有誤解甚至避而不談,其實債務有分良性與不良債務,所謂良性債務,指雖然負債但它能增加本身資產增長的負債,例如學貸或房貸 ; 相反的貸款利率遠高於投資收益率的為不良貸款。廖一聰提醒,貸款前應該就要先了解相關條件,清楚評估自身償還能力,也不要過度舉債投資,避免不良債務連帶影響後續個人信用與退休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