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服務集團安聯(Allianz)本週發表《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分析各國 2011 年至 2021 年十年間的財富變化。當中提到,台灣的人均淨資產為全球第五、亞洲第一。你有感嗎?
除了台灣的人均淨資產成就,安聯報告也提到,這十年間,中國的總財富成長不僅推升了亞洲的整體財富,更超越了日本的領先地位。
不均且不安的成長
報告開宗明義便說,儘管 2021 年世界經濟繁榮發展,全球的股票市場都向上,家戶的財富也因此得到提升,讓全球金融資產成長率達到 10.4%,但那只是「最後的歡呼」(The last Hurrah)而已。
作者群們大膽預測,2022 年全球金融資產將下滑至少 2%,各個家戶更會失去大約 10% 的財富。
對於新興市場來說,追趕領跑的經濟體本就不易。除了應對新冠肺炎,黑天鵝烏克蘭戰爭推升的糧食與能源價格,都是難以抵禦的重擊。報告指出,雖然新興市場的金融資產成長率高於成熟市場,但跟往年更好的表現相比,仍是下降。
此外,近兩年的結構性改變,包含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數位化、低碳化(Decarbonization),也無法對新興市場的發展提供助益。
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下全球分工不再,供應鏈紛紛追求近岸生產甚至回流母國;數位化帶動的變革讓新興市場的勞動優勢變得過時;品牌商對於降排減廢的承諾,更徹底動搖了原先市場中便宜快速的產品需求。作者直言,新興市場相對於成熟市場的增速,可說是停滯不前。
透視亞洲:發展迥異的日本與中國
若要總結過去十年亞洲的資產發展,一定要關注中國與日本,這兩個以金融資產來看、分列於世界第二和第三的國家。
2021 年,日本和中國的金融資產各自佔了全球的 7% 和 11%,十年過去,主客易位,兩國各佔 11% 和 7%。中國的崛起不僅是亞洲層級的,它推動亞洲取代歐洲,成為美國以外最富有的地區,亞洲的金融資產佔全球 27%(2011 年為 24%),歐洲則是 21%(2011 年為 26%)。
以複合年均成長率來說,中國和日本的表現恰為對照。過去十年中,中國的整體財富加速飛快,平均每年成長 15.0%,對照組日本僅有 2.4%。報告也提到屬於亞洲當中成熟市場台灣(6.2%)、韓國(7.5%.)、新加坡(7.5%.)的表現。柬埔寨與印度的表現也很出色,分別達到 24.2% 和 12.6%。
單看 2021 年,中國的表現(12.2%)相對長期(15.0%)顯得較差,作者群指出主要是受到嚴格的清零政策影響;日本則是有著不錯的表現,4.2% 勝過十年年均的 2.4%。
去年因為股市的盛景,全球的金融資產數字都在走升。不過,報告中特別提到日本,因為上個世紀末以來股市的表現疲弱(weak),所以民眾的資產結構中有 55% 為存款,作者用驚人(striking)來形容,「通常這是在金融體系尚未良好發展的新興市場才會見到的現象。」
至於台灣民眾最關心的「人均金融資產總額」,台灣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在調查的 57 個國家位列第 9,達到 16.46 萬歐元(約 512 萬台幣),扣除負債的人均淨資產則為全球第 5、亞洲第一,達到 13.82 萬歐元(約 430 萬台幣)。
失落的中產階級
除了新興市場死命跟上成熟市場的腳步之外,中產階級的成長趨勢則是另一則悲傷的故事。只有少數國家的中產階級人數比例上升,而且多半是因為基期較低的緣故。大部分的情況都是中產階級的占比下降,報告因此表示,「(關於中產階級)真正的成功案例難覓。」
今年無論台股或者美股都已經遇上不小的修正,就消費層面來說,各國政府尚在和高升的通膨搏鬥。面對紛擾的時局,投資人可得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