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保險商品比較適合有錢人?尋找適合理財初心者的投資選項,打造人生安全感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04-10

瀏覽數 20,950+

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編按:建議投資人可以先從基金或是ETF著手投資,是因為這些指數型金融商品主要都是投資某個特定產業或是國家,對剛開始學習投資的人來說,可以較為輕易理解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其賭上特定幾家公司,不如先選擇包含大部分公司的基金與ETF,相對難度較低。(本文摘自《聰明的ETF投資法》一書,作者為雨果,以下為摘文。)

投資的面向和工具分很多種

「投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字,但真正了解其意義的人不多,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投資就是像購買股票、定期定額基金,期待獲利增加財富。其實,投資的面向和工具可以分成很多種,例如投資房地產、土地、上市企業、新創公司、連鎖餐廳等,各種只要投入資金就有機會獲得利潤的項目。投資標的不同、風險不同、預期回收獲利的期間不同,可期待的投資報酬率與金額也不同。現在我們縮小投資範圍,專門討論商業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直接投資上市公司,深入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並在股票市場進行交易買賣,完全持有單一公司的股票,你的報酬與虧損就全由該家公司的經營績效與股價決定。如果資金較多者,可以分散購買好幾家公司的股票,分散風險。

如果看好的是某一個產業,但不知道要選擇哪幾家公司,可以直接購買該產業的「指數股票型基金」(以下簡稱ETF),例如半導體、金融、AI、5G、機器人等產業,或是看好某個國家,像是中國或美國市場,那就可以買進中國或美國的指數型ETF,而不是中國或美國的某幾家公司的股票,ETF可以直接持有該市場的數百家甚至上千家公司的股票,如果你想投資的是某個區域,例如東南亞或是歐洲市場,你也可以購買區域型ETF。

投資指數型股票(ETF)可分散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投資過度集中,一旦發生危險就可能全軍覆沒,所以通常要分散投資風險,當投資範圍越廣,風險就會越低,但同樣的報酬率也會降低。因為你取得的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區域的整體報酬,裡面包含了大部分成長的公司,但也同時有衰退的公司,投資標的與範圍可大可小,如何選擇需要自己取得平衡,選擇前先評估自己的需求與風險承受能力。

對於初入股市的人來說,我會建議先從相對簡單、風險報酬都較低的指數型股票ETF 開始,其實就等同於基金公司販賣的基金產品,基金可以單筆或小額定期定額買進,用一筆固定的金額購買不同的基金單位,而ETF就是把基金放在股票市場交易,每次購買最小單位為1股或1張,金額取決於當時的股價而定。

ETF相較於公司個股更為穩定、安全

建議投資人可以先從基金或是ETF著手投資,是因為這些指數型金融商品主要都是投資某個特定產業或是國家,持股可以有數十或上千檔股票,相對不會因為某幾家公司營運不善或倒閉,造成本金巨大虧損,但同樣也不會因為某幾家公司表現亮眼就獲得巨大收益。

對剛開始學習投資的人來說,可以較為輕易理解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例如最近常被提及的5G行動通訊技術、AI人工智慧、或是自動駕駛等新科技 

選擇ETF,較容易理解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選擇ETF,較容易理解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投資人很難評斷產業中有哪幾家公司會因此受益而有爆發性的成長。所以與其賭上特定幾家公司,不如先選擇包含大部分公司的基金與ETF,相對難度較低,等到投資經驗豐富了,也學會如何分析特定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產業發展之後,再去規劃少部分資金購買個股股票,等整體投資成效變好,再逐步放大投資比例。

投資美股,放眼全世界

熟悉台股市場之後,或許可以開始考慮全球市場,透過基金或是買美股。台灣有許多基金投資全球不同產業、國家與區域,但缺點是管理成本高,如果你有複委託帳戶或是美國券商帳戶可以購買美股,就能用更低的成本購買美股或上百檔指數型股票ETF。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國際化市場更能分散風險

台股的主要成分股大多集中在科技類股與銀行類股,如果科技或銀行類股在某幾年表現不好,則台灣指數也會受到影響,而且台灣只是亞洲區域裡的一個國家,如果亞洲出現問題,例如亞洲金融風暴,台灣很難不受到波及,所以若你只是投資台灣50(0050),其實就是單獨將投資重壓在台灣單一市場,甚至是半導體科技產業之上,若想要分散風險或是投資更多其他發展性比台灣更好的國家,就必須要透過基金、ETF或是複委託進行投資,進一步嘗試投資成長潛力股看好的公司,例如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特斯拉(Tesla)、可口可樂(Coca-Cola)、微軟(Microsoft)等全球知名公司。

建議購買美股的ETF

在投資逐漸有心得之後,即可將目標放到美國股市,因為投資就是要投資強大的企業,透過企業的成長進而帶動股價表現,讓投資人可以跟著一起享受獲利。

美股可以買到許多世界級的大企業,而世界各國具有競爭力的公司也幾乎都會在美國上市,所以一旦有了美股證券戶,或是透過台灣複委託,就可以投資全世界最厲害的大型企業,而台灣市場能稱得上世界級的公司大概只有3∼5家,透過投資少數幾檔指數型股票ETF,就可以擁有世界級企業的持股,相對於投資個股來說,更省時省力,而且也有機會用20年的時間就累積到需要且合理的退休金。

投資債券

投資債券也是另一種風險相對較低的方式,債券可分為國家級、政府級與公司級,以國家名義發行的債券當然風險最低,相對的給予的利息也是最低,政府級次之(州政府、省政府、或市政府),其次是公司級債券。債券的風險主要來自發債人無法如期配發利息,或是發生倒閉連本金都無法返還,也就是所謂的倒債。

可以想像美國政府倒債的可能性比較高,還是蘋果公司倒債的可能性比較高。但政府公債的利率相當低,以美國政府十年期公債為例,2000年的時候殖利率約有6.5%,到2020年僅剩下0.5%。

保險商品比較適合收入高的有錢一族?

台灣有很多人會購買保險公司的儲蓄險或是年金險,不管是繳費6年、10年,之後一筆領回還是每年領生存金,其報酬率換算大約都在2%。

道理也不難理解,因為保險公司拿保戶的保費去投資,追求穩定且較高的報酬,目前市場上可以提供穩定報酬率的商品利率大約也只有1% ∼ 3%,保險公司需要搭配高低不同報酬與風險的產品,才能給付要發給保戶的現金、業務獎金、公司營運管理費用與股東獲利。這也是為什麼十幾年前還可以買到換算利率超過8%的年金險,而現在大約都在2%左右的原因。

缺點

這樣的報酬率不比公債殖利率高出多少,僅能抵銷通貨膨脹,而且還要被限制住現金流動性,如果提前解約還會產生本金虧損,所以保險商品比較適合收入高的有錢一族,有閒置資金再去買保險商品,一來可保本抵銷通膨,又可同時擁有壽險保障,但對於累積退休金來說,儲蓄險與年金險會與政府公債一樣,不適合當作主要投資手段。

以上介紹的不同投資工具適用於不同工作收入、不同人生需求、不同投資個性與不同人生階段的人,在做退休投資理財規劃時,需要先了解可運用的工具,各別的特性、優缺點、風險與限制,依據自己的人生階段與需求規劃最適合的投資方式。若能尋求專業的理財顧問(CFP)幫忙規劃與分析,將會比自己亂猜亂嘗試更好,畢竟現在是低利率、低工資的時代,每一筆錢的運用都很重要。

《聰明的ETF投資法:不懂財報沒關係,運用有效投資存下退休金》,雨果著,幸福文化出版

《聰明的ETF投資法:不懂財報沒關係,運用有效投資存下退休金》,雨果著,幸福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