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案例爆不停,接連幾日的數百案例,讓許多民眾心慌慌。但鄰國南韓疫情更嚴峻,卻宣布放寬防疫規定,考慮與病毒共存。南韓經驗會是「新台灣模式」的先行版嗎?
日前總統蔡英文召開記者會,明言表示,國人面對產生輕症,乃至無症狀為主的廣泛傳播病毒Omicron,台灣國內的防疫策略應以「減災」為目標,而非如同過往一廂情願地全面的「清零」,畢竟面對不同的病毒株,需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同時總統也指出,國內疫情「清零」難度頗高,但也並非是放任病毒肆虐的「與病毒共存」,還是得做好疫情控管。因此,她提出現階段防疫目標,應該是以「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降低重症死亡人數,輕症者自我好好監控身體健康。易言之,即是透過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的「新台灣模式」,兼顧起國家經濟發展與讓國民持續正常生活。
「新台灣模式」可行嗎?
而這樣的新台灣模式,也引來迴響。
諸如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言及,國內專家面對輕症化的Omicron,得把疫情監視重點,從追蹤個案(足跡)轉為追蹤重症與死亡個案,好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同時,日日召開記者會,帶領防疫團隊的陳時中部長,也提出「重症清零」之路是首要之急,呼籲國內民眾趕緊施打追加劑(第三劑疫苗),保護自身與他人,甚至各地也得趕緊強化抗原及抗體快篩監測等政策,好阻斷黑數染疫人數,未來不排除未施打第三劑國人,將被限制前往特定人多聚集場所(諸如人潮擁擠的酒吧、卡拉OK或演講人數超過300人以上的聚集場合等)。
看來,由總統蔡英文疾呼的「新台灣模式」正在國內全面啟動,也希望各位讀者都能夠照顧好身體。
南韓疫情升溫,卻宣布放寬防疫
然而,其他疫情更為嚴重的鄰國,都如何因應病毒再起呢?
就說說我較為熟悉的南韓抗疫現況。讓人驚訝,若言與台灣呈現「平行世界」也不為過,甚至也成為國內現今推動「新台灣模式」的先行版。
據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所舉出的英國、南韓後疫情時代經驗,若政府能妥善利用「非藥物公衛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疫苗保護力來阻斷感染,把每個群聚確診人數,控制在100人以下,就能避免產生重症、死亡等不幸個案。
觀察南韓月、週、日的確診人數,仍未見趨緩,如三月第二週,每10萬人中,約有3860.65人確診,第三週為5484.81人、第四週為4761.75人,第五週為4148.63人,週平均約4563人。若以日確診數來看,4月以來(諸如4/7確診者為22萬4820人、4/6為28萬6294人、4/5為26萬6113人等),每日也近約有20萬人確診。
而在此與台灣「平行世界」的南韓疫情,當局卻宣布下週起將放寬防疫措施,將從民眾私人聚會限制人數,由8人增至10人,商家(如酒吧、餐廳)的營業時間,延至晚間12點(之前疫情嚴重之際,營業時間僅開放至晚上六點)。
顯然,南韓政府試圖提振因受疫情波及影響的商家生意,而此政策將維持兩週,當局將再觀察疫情,來決定是否全面解除室內戴口罩、社交距離等規定,最終目標是解除室外戴口罩的防疫政策。
南韓友人:親友確診已是日常
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於前幾日與入境隔離結束、來台就讀的韓國友人聊天,除問及南韓疫情現況外,友人更是透露,當初在韓國準備留學事宜時,不時傳出身邊朋友確診(就目前韓國現況來看,全南韓目前確診者1477萬8405人,已近1/5的人確診)。
但具她所言,染Omicron病人,如同專家所指出,多為類似感冒症狀,甚至有的人還僅是喉嚨發癢症狀,自行健康管理之後,數日後就漸漸恢復健康。故她樂見台灣轉變政策、漸與病毒共存,讓民眾擺脫長期的防疫疲勞。
今日看看南韓,再來看看台灣目前的「新台灣模式」,寄望在眾人努力之下,順利地帶領台灣,安穩地走過這場世紀病毒。
(內容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