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竹東門市場,傳統早市愈夜愈美

雜誌原標為〈傳統早市愈夜愈美 特色店家好驚豔〉

馮紹恩
user

馮紹恩

2022-03-28

瀏覽數 67,250+

新竹東門市場經過數年的革新改造,成為近年新竹在地人的熱門去處。
新竹東門市場經過數年的革新改造,成為近年新竹在地人的熱門去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22 / 4月號雜誌 企業新標配 永續長

傳統市場,以往是庶民生活的重中之重,晚近則因大眾消費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主流粉絲群僅剩長者、家庭主婦,殊難看見年輕人的身影。

不甘於就這樣落魄退場,近年傳統市場也正尋求華麗轉身,一連串的傳統市場文藝復興運動,在各地有心人力的策動下,逐漸發燒。

既是復興,保留傳統市場獨特的DNA,則成了不可偏廢的工程,其中,「人情味」即是無可取代的資產。

新富町文化市場的經營團隊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總監洪宜玲舉例,像是跟傳統市場的攤商買魚,攤商就會順口問要做什麼料理?如果想做魚湯,但又不認識那些魚,攤商會直接告訴消費者,哪幾條魚可以作魚湯,「還會告訴你熬煮的訣竅,這是超級市場難以發生的場景。」

其次,時光荏苒,許多傳統市場滄海桑田,老建物面臨了危老議題,在革新與復古,在機能的翻新及韻味的保存,則成了這波傳統市場文藝復興的另一層主課題。

像是雙北地區的東門市場、南門市場、環南市場等許多傳統市場,在幾經評估後,紛紛拆除、重建為現代化的樣貌。相對的,不少市場則選擇保留老市場樣貌,則以植入新式的經營模式為革新的主基調,也就是,不大興土木改變硬體,但在軟體上進行「靈魂改造」,沒想到圈出一票年輕粉絲,像是高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新竹市東門市場,即為經典案例。

其中,新竹東門市場經過數年的革新改造,成為近年新竹在地人的熱門去處,在這裡,打破人們視新竹為「美食沙漠」的刻板印象,更讓竹科人擺脫「不是在巨城,就是在前往巨城路上」的宿命。

新竹東門市場的蛻變有目共睹,一樓成為許多店家致力投入嘗試開業闖蕩的一級戰區。

新竹東門市場的蛻變有目共睹,一樓成為許多店家致力投入嘗試開業闖蕩的一級戰區。

150年老店「漁香」,見證起落

其實,東門市場是1900年由日人和台人合資共同興建的民間市場,後來由官方收回,再度改建成新潮的「新竹市東門消費市場」,成為當時日本政府彰顯政績的重要指標。

戰後國民政府遷台,日人所建的東門市場逐漸老舊不堪使用,政府便著手改建,於1977年(民國66年)完工,構成現今所見的東門市場面貌。

在當時,東門市場可說是全台最現代化的市場,不但是台灣第一座鋼筋混泥土式的集合市場,也是全新竹第一座擁有手扶梯的市場。如此嶄新的市場,也帶動東門附近商圈的繁榮。

東門市場
特色:全新竹市場首座手扶梯, 一到三樓各有特色店家
地址:新竹市東區大同路86號  
營業時間:上午傳統市場,一樓傍晚轉為販售吃的攤商居多

2000年後,隨著電商發達、超市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傳統市場在時代的沖刷下,一一凋零,東門市場也不例外,在10多年「流失歲月」中,原先多達500攤,最慘時期剩下兀自堅持的老店家數十攤。

位在東門市場二樓的漁香甜不辣,可說是見證了東門市場的起與落。

漁香甜不辣有150年歷史,最早從東門市場還沒蓋起來就在東門附近做買賣生意。陳昱府身為第五代,面對新世代的到來,為了守住家業、開創新局,在18歲就決定自己出來開店。

漁香甜不辣不以150年歷史自豪,第五代陳昱府開設吃的店面做出自己的另一番事業。

漁香甜不辣不以150年歷史自豪,第五代陳昱府開設吃的店面做出自己的另一番事業。

陳昱府回憶,東門市場沒落時,常常會有流浪漢在二、三樓流竄,「我們家則是一直堅持在這裡。」

雖然是第五代,外界都以為他傳承家業、容易好做,實情卻非如此。

原先家族是以一樓工廠手製魚漿、二樓將魚漿成形為甜不辣、魚丸等商品,作為上游廠商販賣給新竹地區的商家為主要經營模式。

陳昱府則是獨自在東門市場外開出自己的店面,等於家族企業的「下游」店家之一,「人家都說親兄弟明算帳,我也是每週跟我父親結總帳一次,哪有拿原料不用錢這種事?」

儘管疲憊,陳昱府成功把店面經營起來,直到2019年時,決定把店面遷回東門市場的二樓起家厝。

漁香甜不辣搬遷至新竹東門市場2樓,內用空間寬敞許多。

漁香甜不辣搬遷至新竹東門市場2樓,內用空間寬敞許多。

以手製魚漿成形為甜不辣、魚丸等商品販售。

以手製魚漿成形為甜不辣、魚丸等商品販售。

回到東門市場,除了這裡是他們家族的根,陳昱府也觀察到東門市場逐漸復興起來,有不少年輕客群與攤商來到東門市場。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漁香甜不辣
特色:傳承150年手工現打魚漿所製的甜不辣、魚丸
地點:新竹東門市場二樓2010號
營業時間:週一至周六上午10點至下午6點

而這轉型的關鍵,竟是緣起自清華大學與新竹市府的一項合作案。

開門工作室接手,號召年輕店家

近年,東門市場則是在清華大學的跨域治理研究計畫,和新竹市政府合作下,漸漸再次華麗翻身,吸引了許多年輕人。

這幕後的功臣,是開門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陳泓維。

取名叫開門工作室,最早也是很簡單的想法,「希望把市場這裡的每扇鐵門都打開營業,」陳泓維願意投入東門市場的復興,和他從小跟著父親做地方創生的經驗有關。當他18歲到了清華大學念書,負責跨域治理研究計畫的教授得知他從小就有相關經驗,便詢問他的意願,從2015年就開始投入東門市場的復興。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30年來,已有數不清的團隊試圖振興東門市場,最終都失敗告收。因此,對於又是一個新團隊,攤商顯得意興闌珊。

「取得信任的訣竅沒有其他,就是每天都混在市場裡,」陳泓維當時跟著工作室的伙伴,在三樓搭建起青創基地,這裡的每一片門、窗都是撿拾來並自己製作安裝上去。當時週一到週日,幾乎從早到晚都在東門市場裡。

來自清大的開門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陳泓維致力投入東門市場的復興,近年成功翻身為新竹年輕人的覓食去處。

來自清大的開門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陳泓維致力投入東門市場的復興,近年成功翻身為新竹年輕人的覓食去處。

慢慢的, 原先他們打算進行一項彩繪攤商鐵門的計畫,好不容易與攤商協調好時間,結果當天都紛紛變卦,「要底漆先上一層等漆乾,再來作畫,至少有三天時間不能營業,他們覺得很虧。」

無奈之下,只好趕快協調市府,轉往市場的公共區域作畫。結果,一畫上去,隔天一大早7點多,就接到市場管理處的電話,許多攤商看見效果很好,紛紛希望他們回來彩繪。

從那之後,攤商就知道這群年輕人是玩真的,配合度於是變高,市場振興的活動也愈做愈成功,兩、三年的光陰便成功翻轉在地人對東門市場的印象,也開始吸引到許多年輕店家入駐。

工程師夫妻創業,改行賣飲料冰品

在一樓開設「蔗一條豬」和「東門冰室」的林旻叡和太太葉力賢,就是在2019年看中東門市場聚集了許多年輕人潮,才選擇在此創業。

從「蔗一條豬」的開業,可以看見新竹人試圖活出除了園區以外不一樣的生活。

從「蔗一條豬」的開業,可以看見新竹人試圖活出除了園區以外不一樣的生活。

先生本來在園區上班,太太則是在外經營加盟飲料店。隨著小孩出生,興起想開一家店陪伴小孩成長的念頭,就轉入東門市場,先開了「蔗一條豬」飲料店。

葉力賢一進來市場,就體驗到這裡許多不一樣的連結。

像是飲料店上方的豬頭招牌,是三樓藝術家工作室雕刻的,而「東門冰室」能恰好開設在飲料店隔壁,也是因為開店後,常跟隔壁的雜貨店老奶奶話家常,當奶奶興起退休念頭,他們便承租下來先做倉庫,直到今年疫情趨緩,才轉型為冰店。

東門冰室是蔗一條豬飲料店老闆的新品牌,就在正對面。

東門冰室是蔗一條豬飲料店老闆的新品牌,就在正對面。

東門冰室裝潢走日系風,販售的冰品也很有日式風味。

東門冰室裝潢走日系風,販售的冰品也很有日式風味。

隨著生意愈好,葉力賢忙不過來,林旻叡便義無反顧辭掉園區工作來店面幫忙。「不敢說薪水比以前好,但比以前快樂很多,」林旻叡坦言,以前在竹科上班就像機器人,每天長官交辦工作任務,不管做到幾點一定要完成。

當時,有好幾個以前同事跟他一樣「逃離」園區出來打拚,但最終都沒有成功,只好回到園區上班,「以前竹科上班是互相比較的壓力,現在是做自己的事業,更踏實,希望能繼續做下去。」

蔗一條豬&東門冰室
特色:自煮鳳梨醬和蔗糖的飲料,造型浮誇的水果和抹茶冰品
地點:新竹東門市場一樓1052和1059攤位
蔗一條豬 營業時間:週日至四 10:00~22:00/週五、六 10:00~11:00
東門冰室 營業時間:週日至四 12:00~21:00/週五、六 12:00~22:00

「現在已聽到不少人,是把車子停在巨城,再走過來東門市場吃晚餐的。」陳泓維笑著說,這儼然證明東門市場已成為新竹在地人的優先選擇。

倘若假日有空,不妨來一趟東門市場之旅,這裡從一樓到三樓都各自有一番天地,等你發掘驚喜。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