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哲學家Albert Camus在《La Peste》(瘟疫)書裡寫道:「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正直,雖然不能直接消滅病毒,卻能將疫情下自私自利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面對嚴峻的疫情,科學防疫,團結抗疫,才能守護我們共同生存的這片土地。
拉起戰線,市府攜手各界同心擊退疫情
2021年5月,COVID-19本土疫情引爆,台北市萬華成為重災區,台北市政府團隊傾力擬定防疫對策,進駐剝皮寮歷史街區設立篩檢站,民間單位齊心主動投入防疫、台北市民也自發性待在家共同抗疫,歷經兩週,迅速控制住疫情,這背後,有著大家所不知的辛酸與奮戰。
僅管疫情嚴峻,那時的台北沒有封城,街上卻宛如空城般寂靜,民眾自發性宅在家,成為防疫的最佳助力;台北沒有醫院封院,因為2003年的SARS,讓台北的醫療體系提早做好準備,北市府也為COVID-19這場戰役,備戰超過一年。
《堅韌的疫誌—台北市防疫紀實》一書,詳實紀錄2021年疫情最艱困的那段時期,北市府警消醫護團隊及市府同仁、非政府組織、助人工作者和市民朋友無私參與抗疫的過程,讓我們在黑暗時刻看見人性的光輝,「是我們一起構築了堅韌的防疫戰線」柯文哲說。
防疫下半場,邁向智慧城市
在防疫的下半場,原有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型態快速變動與重組,許多產業亦受到嚴重的衝擊。後疫情時代將進入新常態(New normal),在建構縝密防疫體系的同時,更是推動城市數位轉型的契機。
2022年1月,「台北市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2.0」正式發表,北市府將持續建構台北市的數位基礎建設,強化數位人才培育、產業輔導轉型等行動計畫;政策目標也包含在疫情期間發揮極大功效的台北通、酷課雲、通訊醫療、疫情數位監測等項目的推展。
COVID-19是隱形的世紀病毒,但並非世界末日,隨著疫苗與口服藥的研發,疫情終將有解。此刻,秉持著理性、科學、務實的態度,堅定的朝向永續共榮的城市前進,正是北市府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