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五四以來,反飢餓、反專制、反極權,講求民主、科學,但現在已經墮落了。」
「我去過電影「老井」拍攝的地方(編按:在陝西山區,極度缺水的小村落),那裡比老井還老井,怎麼跟那些人談民主?現在談民主太快了,但改革的過程是思想的改革,必須從每個人做起,再去影響別人,這樣民主才有成功的希望。現在的民主運動沒有中心思想,沒有目標,所以像去年的學生運動,一下子就垮了。」
現代化沒有國籍之限
「民主應該有限度。」
(這時方勵之夫人李淑嫻發言了。)「民主可以爭論,但人權是天賦的,是不變的。我雖然是區代表,但市代表卻是指派的,不准競選。」
「對,要有新聞自由,我們系主任出來競選,有什麼主張我都不知道。方太太的主張,我也不清楚。」
(旁邊有人大叫「你孤陋寡聞」,引起一陣笑聲。這個集會並沒有事先安排,所以開始時,學生並不多,但從三點多開始到近四點時,學生已聚集了七、八百人,有人且爬到樹上。)
「現在談什麼民主,趙紫陽都講過,不要三權分立,不要多黨制,我們在這裡還有什麼好談的?」
「為什麼趙紫陽說了,我們就不能說?有一天你也可以當總理啊!」
「現代化是沒有所謂中國特色的;但實現現代化的方法,是可以有中國特色的。」
「西方實踐民主,但美國過去還有農奴制;可見民主是不能急的,必須先發展經濟,才能有民主。」
把火車軌拆掉重造
「希臘實施很久的民主制度,但難道古希臘的經濟條件會比我們現在好嗎?」
(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民主是該一步步來,但看看我們的憲法,並沒有提供一個好方向,不是一個好憲法,像四個堅持就寫在裡頭。」(有人拍掌。)
「這好比坐火車,當我們發現火車方向不對,就要把火車軌拆掉重造。」(人群中有人低聲說:反了,反了。)
「對,我們都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像圓明園每到假日,遊客野餐後總把垃圾滿地丟。丟的人有錯,旁的人不說話也有錯。所以我們都應該把這種精神發揮出去。」
「對,像我們這樣的演講,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後果呀。」(站在旁邊的警察也笑了。)
(這時方勵之開始說話。)「民主是有一定標準的。沒有所謂的中國特色的民主,那裡有一種叫「具有中國特色的物理學」呢?我們追求的就是現代化。現代化有一定標準,全世界都如此。這個標準不外是經濟--個人所得五千美元以上,文化、教育達一定水準來衡量,還有政治(響起掌聲)。」
北大的烈士
「現代化不是你想不想要,而是你不要都不行的。我去過很多地方,像沿海地區,越南例外,只要放鬆就一定朝向現代化,但中國的政治民主,不是翻一下就可以達成的。」
(這時有學生問他問題。)「你的書怎麼在台灣也出版?」
「去年在海外出我的書有五、六種版本;台灣就有兩種,而且是暢銷書。」(學生笑了起來,因為方勵之有關民主言論的書,根本不能在大陸出版。)
(學生問)「你有篇文章說,學生該做好分內的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學生該把分內的知識學好。我在北大時,校長是馬寅初,他主張控制人口,但受到毛澤東的批評,雖然受到最高領導的批評,馬寅初還是堅持,他幾十年來從來不承認自己是錯誤的;因為在人口問題上,他是專家,他比毛澤東懂得更多。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專長,而且把它說出來。」
△ △ △
這次非正式的聚會,已經超過兩小時,人愈聚愈多,聲音很難聽清楚,於是方勵之建議散會。
排隊等簽名
這時,一對男女學生走過,男的輕聲說:「中國又有一個烈士了,幾十年來北大就這麼一個烈士。」女的說:「反正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儘管方勵之說解散,但熱情的學生立刻蜂湧而上,要求簽名。方勵之只好建議以民主方式來解決--他站在一個亭子裡,要簽名的人排隊,於是,學生人群像條蛇,彎彎曲曲等著他簽名。
同時,離人群大約三十公尺的地方,電視台的記者拿著攝影機對著一個學生在訪問,只聽到那學生,低聲得像自言自語地說:「……中國國情不同,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不見得適合中國……」旁邊有學生好奇,想圍上來聽,但人一進來,這個受訪者就不說話了。
整個慶祝九十周年校慶的活動,差不多也隨著日落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