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英飛凌為何放棄茂德?

洪淑珍
user

洪淑珍

2003-03-01

瀏覽數 53,000+

英飛凌為何放棄茂德?
 

本文出自 2003 / 3月號雜誌 第201期遠見雜誌

1月中旬,茂德召開臨時股東會,長達八小時議程中,只見茂德與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代表互相指責,茂德還當場唸出與英飛凌的合作協議,一條一條以中文說明。如此史無前例、破壞雙方誠信的作法,讓英飛凌亞太區總裁羅建華跳腳,抗議茂德沒權利這樣做。

茂德不但照做,還與最大股東茂矽電子聯手拿下茂德董事會主導權,英飛凌原本當選的三席董事與一席監察人也在程序中經過茂德律師團運作,宣布無效。雖然後來新竹地方法院裁定英飛凌當選的席位維持有效,可是彼此合作六年多的互信基礎已經瓦解。

隔了幾星期,新竹地方法院做出對茂德有利的判決,准許茂德利用英飛凌授權技術研發產銷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而且英飛凌不得干擾或妨礙。消息傳出第二天,英飛凌終於祭出殺手●,向台灣證期會申報,除了前幾個星期賣掉五萬多張茂德股票,還會再繼續出清手中超過九十萬張股票,等於完全放棄在茂德的三成股權。日本野村證券資深分析師徐禕成認為,英飛凌與茂德復合的機會相當渺茫,「英飛凌或多或少有著報復心理,他們已經放棄茂德,要不然不會全部出清持股。」

各自堅持 茂德股價重挫

情況鬧得這麼僵,英飛凌德國總公司主管在來台記者會上表示,茂矽有錯在先,因為他們違反契約,好幾次把茂德股票拿去銀行質押,質押愈多,茂德的主導權愈有可能旁落他人之手,英飛凌當然不願意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茂德被別人掌控。

茂矽的說法則是英飛凌堅持要擁有茂德90%產能,和原本的48%相比,幾乎增加一倍,根本是不合理的要求。

英飛凌和茂矽、茂德都是生產DRAM(用於個人電腦,屬於大宗物品),這個行業的價格差異不大,純粹以數量取勝,產能愈多,代表市占率愈大,當景氣好的時候,常常可以賣一顆、賺一顆,難怪雙方對產能分配權一點也不退讓。茂矽執行副總經理張東隆表示,茂矽沒有錯,而是英飛凌不對,「只要瞭解我們爭取的原因、堅持的理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誰對誰錯。」

茂矽堅持沒錯,茂德發言人兼董事林育中也表示,英飛凌賣出持股的衝擊應該有限,可是茂矽與茂德的股東與散戶投資人受傷非常慘重。依證期會規定,英飛凌每天最多可以賣出三千五百九十九張茂德股票(約為平均日交易量三分之一),等於連續兩百多個交易日茂德股價都籠罩在英飛凌的賣壓底下。

這個利空消息使得茂德、茂矽股價連番重挫(頁178表一),如果從去年下半年算起,茂德跌幅將近六成,茂矽四成,同期間內加權指數跌幅也不過7%而已,兩家股票如此弱勢,顯示投資人對於茂德的未來有強烈不確定感。

售價低於成本 上半年不易反彈

茂德的前景的確不樂觀,DRAM市場從去年第一季以來,呈現走跌趨勢,雖然下半年旺季效應,帶動價格反彈,但是11月又大幅重挫,以標準型產品256MB DDR DRAM(雙倍速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來看,不到三個月時間,現貨價從每顆8美元一路走低到4美元以下,跌破了台灣業者4.5~5美元的成本價,每家公司都在賠錢出貨(頁178表二)。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茂德的基本面疑慮沒有釐清,目前沒有任何可以帶動成長的機會,散戶不敢買茂德股票,法人也不願意買,」徐禕成指出。

茂德股價2月18日收盤價8元,跌破了淨值10.17元價位,究竟還要跌多少?港商荷銀證券分析師黃玉惠點出了關鍵因素,「茂德股價表現要看英飛凌怎麼賣?是不是按照計畫每天都賣?不論如何,投資人不要期望上半年會有大反彈。」

原因很簡單,茂德可能會繼續賠錢。儘管茂德公布今年整年營收目標新台幣262億5000萬元,稅前盈餘與稅後淨利目標皆為5億5600萬元,分析師卻沒有這麼樂觀,香港匯豐證券預估茂德全年虧損1億9400萬元,所羅門美邦證券亞洲區首席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也持保守態度,「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DRAM現貨價還有下跌空間,亞洲區DRAM公司的股票仍然維持減碼,」因為個人電腦(PC)需求還是疲弱,不會很快強勁復甦。

英飛凌誤判形勢 茂德暫時小勝

茂矽與英飛凌鬥法至此,茂矽取得茂德過半的董監席位,可以算是小勝,不過英飛凌不見得就輸了,黃玉惠指出,英飛凌錯在誤判形勢,低估胡洪九(茂矽、茂德董事長)保護股權的決心與調錢的能力,但是長期來看,「時間比較站在英飛凌這邊,因為DRAM價格走跌,供過於求,讓英飛凌有喘口氣的機會,不必急著增加產出,」黃玉惠說。

過去十幾年來,台灣科技業快速發展,國外大廠技術移轉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性,然而像茂矽和英飛凌鬧得如此不歡而散,實屬少見。

這件事情有哪些值得記取的教訓呢?力晶半導體副總經理譚仲民表示,「理想與現實不同,打從合作第一天開始,雙方就要把權利義務講清楚,一定要共同開發技術、互享產能、分擔資本。」

英飛凌與茂矽決裂以前,已經和華邦電、南亞科技簽訂策略聯盟,使用華邦電的產能,與南亞科則是在台灣合蓋一座12吋廠,共同開發技術、共用產能。

DRAM製程演進很快,大約一年半就要開發一次,每次花費1億5000萬美元以上。英飛凌和南亞科合作,好處在於可以分攤風險;而南亞科卻也有盤算,將來可以掌握產品、技術,可以不必落得跟茂德一樣的窘境。

英飛凌有新伙伴,茂德也正在尋找國外廠商提供技術來源,洽談比較積極的,包括日本Elpida公司,不過幾個月過去了,至今仍然沒有定案。分析師指出,茂德0.14微米的技術在台灣是最好的,去年下半年導入自己研發的0.12微米技術,也沒有問題,唯一不確定性來自於0.11微米,茂德堅持可以使用,英飛凌卻說茂德無權用0.11微米技術生產DRAM,成為了茂德明年的不定時炸彈。

「這是茂德最大的變數,要看英飛凌追得多緊,」黃玉惠指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