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超過千家到僅剩713家,你家附近的百貨商圈還在嗎?

經濟日報
user

經濟日報

2020-12-04

瀏覽數 59,700+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依據財政部最新資料,全台在2010年以前百貨家數超過千家,隔年開始家數一路下滑,今年9月全台僅剩713家,跟去年同期相比,一年減少40家,全台百貨前三季的銷售額也小幅下滑1.5%,不過桃園及新北銷售額逆勢上升,桃園市增幅高達24%。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實體通路受電商衝擊,百貨業家數逐年縮減,今年受疫情影響再減一波,各地不少百貨商圈現正消失中,但也有些地方因為大型百貨進駐,商圈快速成形。

觀察六都百貨家數,過去一年全數減少,家數減少最多為台北市,截至今年9月128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八家,台中、台南、高雄都減少五家,桃園少三家,新北減少一家。

全國暨六都百貨公司家數。經濟日報提供

全國暨六都百貨公司家數。經濟日報提供

觀察銷售額,台北市713億元最多,台中及高雄308億元同居第二,新北市183億元位居第四,桃園市182億元雖然位居第五,但銷售額過去一年增加24%,直追新北市,台南市147億元最低。

全國暨六都百貨公司前三季銷售額。經濟日報提供

全國暨六都百貨公司前三季銷售額。經濟日報提供

新北市雖然人口多,但百貨銷售額並不高,主要大筆交費移動至台北市或桃園市的大型百貨及購物中心,削弱新北市在地的營業額。也看出百貨業極大化及集中化,數據顯示全台百貨商圈正在洗牌中。

郎美囡表示,因虛擬通路、網購平台日漸發達,使許多實體零售業及店家營收大幅減少,尤其中小型百貨倍受衝擊而停業,不過大型百貨、購物中心銷售項目越趨多元,往往成為當地機能題材。

如桃園青埔的華泰名品城,新北市林口三井outlet,不僅帶入外地消費人潮,也能支應周邊住戶生活需求,成為房市重要題材,另外,台中地區近來人口快速成長,吸引大型百貨搶進設點,也拉升區域房市熱度。

知識與美味同行,遠見請客西堤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指出,消費結構及購物平台不斷改變,小型百貨資源有限,面對市場變遷經營相對困難,反觀大型業者可多方位發展,經過市場汰弱留強,百貨業呈現強者恆強局勢,但面對激烈競爭,也將讓未來的百貨業展現不一樣的風貌。

本文轉載自2020.12.4「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