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大陸的軟體發展史,就不能不提到金山軟件(體)總裁求伯君,「他(求伯君)是大陸發展軟體工業所誕生的力抗微軟的民族英雄,」北京天下華彩網絡軟件總經理李日源形容。
外表就像是一位普通工程師的求伯君,卻有一個堅毅的理念。在面對微軟等國際軟體大廠的強勢競爭下,求伯君不願意見到中國所有的軟體都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他所主導的金山軟件立志成為中國最大的通用軟件(台灣所謂的「套裝軟體」)公司,金山並自行開發一系列極具「民族情感」的套裝軟體,積極在微軟所搭建好的舞台上,蠶食中文化軟體市場。
不屈不撓的個性,讓三十七歲的求伯君撐過事業的大起大落。當年求伯君所設計的WPS(企業信息化辦公系統),由於是中國人第一個自行開發的文書處理軟體,因而登上了中國軟體的寶座。後來卻因為錯估市場趨勢,而讓WPS迅速失掉半壁江山,最後整個公司只剩四個人。求伯君甚至變賣價值人民幣200萬元的別墅,用以苦撐研發新一代WPS。他終究還是撐過低潮期,推出以小蝦米之姿開發的WPS Office辦公室軟體力抗「視窗巨人」微軟的Office系統。
金山與微軟兩家公司幾經搬遷,目前兩家公司同在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上遙遙相對,似乎代表著彼此狹路相逢的競爭態勢。
以WPS打響成功一役
1984年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的求伯君,在學校時代就展露程式設計天才的光芒。1983年他利用三個月的時間設計出第一套學校圖書館的借還書管理系統,也展開他璀璨而曲折的程式設計生涯。
求伯君在畢業後工作了幾年,由於工作表現優異,旋即被挖角到香港金山公司負責軟體開發工作。
除開發軟體工作外,求伯君觀察到大陸大都使用微軟DOS版的Wordstar文書處理軟體,但這套軟體並不適合中文使用環境。於是他關在深圳一個幾坪大的房間裡,用一台三八六的電腦,日以繼夜地寫程式。由於操勞過度,他生了三場大病,即使在病房裡,他還是不停地思考如何寫程式。求伯君表示,「有了難題,不知道要問誰;解決了問題,但卻無人分享喜悅。」最後憑藉著堅強的意志,獨自完成十幾萬行的WPS文書處理軟體。
WPS在1989年正式推出,由於符合中文的作業環境,迅速擄獲大陸電腦使用者的心,求伯君首度成為聚光燈的焦點,「當時WPS養活一批打字小姐、一批搞培訓班的人,並推動電腦的普及,」求伯君自豪地說。
變賣家產持續研發
DOS給了求伯君成為大陸軟體民族英雄的舞台,但Windows卻讓他深深跌了一跤。他未能洞悉Windows取代DOS的趨勢,結果將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
1993年隨著Windows的旋風席捲全球,微軟正式登陸中國,求伯君卻錯估Windows的圖形介面將成為市場主流的趨勢。他在1994年獨立出來成立珠海金山電腦公司,針對原有的DOS用戶,開發一套功能類似Office的「盤古組件」產品。但新產品仍以DOS的文字介面做為設計基礎,而非Windows的「即看即用」的圖形介面。求伯君未能察覺Windows和Word文書處理軟體銳不可擋的潮流,終招致斷送WPS的半壁江山,最後只剩下四個研發人員苦撐。
面對殘酷的事實,並未動搖求伯君發展應用軟體的雄心。相反地,他賣掉人民幣200萬元的別墅,以供新產品WPS 97的研發,求伯君深信,「微軟Word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
興趣與強烈的民族意識支撐求伯君每天帶領研發小組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四年如一日,最後在1997年推出改版後的WPS 97。
由於WPS 97的性能與Word相近,但售價卻遠低於Word,WPS 97一上市後迅速在兩個月內銷售超過一萬三千套,並登上1997年大陸軟體銷售排行榜的第一名寶座。而金山的規模從十多人擴張到目前的四百八十多人,營收也迅速成長到2000年的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4億元)。
求伯君對於軟體開發的熱誠,也感動了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柳傳志在1998年8月投資金山900萬美元。大陸兩大軟硬體廠商的結合,不僅是為金山帶來資金的挹注,「最重要的是注入聯想的市場運作方式,讓金山從散兵游勇變成正規軍,」求伯君形容,聯想的加入,也使金山擴展行銷通路,更有實力迎向微軟的挑戰。
WPS 97使求伯君東山再起,也使他學習到「軟體開發必須與世界接軌」的教訓。求伯君表示,未來金山將在Windows的架構下,開發更適合中文環境使用的套裝軟體。
跨足翻譯、防毒、遊戲軟體
在站穩辦公軟體市場後,求伯君規劃金山朝向多角化經營,以避免產品周期過短所造成的銷售不穩狀況。金山逐步將研發範圍擴散到翻譯工具、防毒軟體領域,推出「金山詞霸」「金山毒霸」等軟體。
求伯君也很看好大陸的遊戲市場發展潛力。金山在1995年成立「西山居」遊戲軟體創作部門,成功開發具有民族色彩的「劍俠奇緣」及抗美援朝歷史背景的「決戰朝鮮」。在遊戲市場獲得好評後,目前規劃在2002年推出大型連線遊戲,正式跨入網路連線遊戲戰場。
求伯君在金山草創初期就充分掌握大陸濃厚的民族情結,並在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的支持下,開發出真正適合市場需求的中文環境軟體,求伯君終成為軟體產業的「民族英雄」,號召許多年輕學子追隨這位力抗微軟的英雄投入軟體產業,也推動中國的軟體產業朝向「民族自製」的目標向前邁進。(江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