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食上海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01-09-01

瀏覽數 19,250+

美食上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1 / 9月號雜誌 第183期遠見雜誌

在台灣經濟成長創新低、失業率創新高的這個節骨眼上,還談美食,而且是上海美食,是不是神經錯亂?

一點也不,因為從「食」上看社會競爭力,最真切,它貼近一般人的生活;從「食」上看文化,最深刻,俗話說:「富過三代,才知穿衣吃飯。」

對於常住上海的台灣人,上海的吃,可以從人民幣2元(約新台幣8元)一碗的小餛飩或鍋貼,到高檔次港商投資的餐廳,一頓70元的大餐,一樣美味,一樣低價的過日子。

在台北,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狀況:你告訴朋友過兩天要去上海,他馬上對你說,「有幾家好吃的餐廳,我把地址和電話傳給你!」

第二天,果然一張美食清單由傳真機吐出,上面一大串餐廳名稱、地址、電話,還註明了這家要點醉蝦、炒蟹粉,那家的腐乳肉、爛污白、干絲好吃。

拿著這張食單,一路品嘗,從老字號「咸亨酒店」「小南國」「吳越人家」「張生記酒店」,吃到今年才開張的「新吉士」「福祿居」,再加上當地人請客的道地本幫菜餐廳,體驗、評估,一張更新的美味食單又出籠了。

台大歷史系逯耀東教授,是一位美食家,最近他在《中國時報》副刊寫的「去來德興館」,連載好幾天,對上海本幫菜,如油爆蝦、紅燒 魚、炒蟹黃油、蔥油芋艿、腌腌 鮮,如數家珍般細膩的描述,讓人垂涎三尺,他真是個行家。

據說上海餐飲的發展,和九○年代外商和台商的大量移入有關。

除了原來的本幫菜,杭州菜、川菜,甚至台菜、港菜,都道地而精緻,已成美食天堂。不少有特色的餐廳,天天高朋滿座,有的甚至十天前就要訂座。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從八○年代末期就赴大陸發展建築設計事業的顧小崙,除了是個「外商」,看著大陸城市的發展;也是位「美食者」,吃遍大江南北的菜餚。

他把十多年來,在上海附近的美食經歷,寫成《美食天堂——大上海》一書。

從上海街道弄堂?的小籠包、粢飯早餐,到金茂凱悅酒店頂樓的精緻上海菜;從嗆蟹、溫蟹、黃泥螺,到鱖魚、常熟刀魚、河豚魚;從紹興「咸亨酒店」的泰雕酒、蘿蔔絲魚湯,到無錫「錫州賓館」的薺菜銀魚、太湖白蝦;從上海城隍廟「老飯店」的八寶辣醬、八寶鴨,到杭州「樓外樓」的西湖醋魚、筍乾燒肉。書中佳餚,有文有圖,極富味道。

看了這本書,上海美食的競爭力又提升了一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