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大學創業園中,90%的創業者是清華的校友,易易尋科技公司的創業團隊是少數的例外。
台大資工所博士班還沒畢業的李明哲,加上資工所的學弟陳俊良,挾著對網路搜尋引擎技術的熟稔,趕搭著網路狂熱的末班車,幹起了「學生董事長」。
李明哲與學弟的創業動機絕非盲目地趕流行,而是有備而來。李明哲說,我們擁有兩岸三地最先進的華文網路搜尋引擎技術,在這個領域我們領先同業半年以上。
透過中研院老師簡力峰博士的人脈,李明哲取得美商宏軒創投的「天使基金」(Angel Fund),加上親友的奧援,集資100萬美元,開始踏上創業之路。
「為了前進美國那斯達克,公司設立的格局就不限於台灣,」李明哲說。2000年初在美國完成公司登記,台北、北京分公司就陸續在當年的4、5月成立。
三地人才集體領導
公司的管理團隊更是集兩岸三地的精英。台北易易尋總經理由學弟陳俊良擔任;北京易易尋總經理則由大陸留美學人劉向東出任;李明哲則固守技術本位,擔任技術長(CTO);營運長(COO)則由出身香港的陳家思擔任。李明哲說,「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執行長(CEO),所以採取集體領導的方式經營。」
今年剛滿三十歲的李明哲與不滿三十歲的學弟陳俊良,兩個創業伙伴,在創業之前,不是台大,就是中研院,一直從事著學術研究的工作,並沒有實際的社會工作經驗。
不過在這群「青年兵團」背後,卻有著強有力人脈支柱——台北中研院的老師簡力峰博士,以及目前擔任易易尋顧問的前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復,成為易易尋經驗傳承及人脈的延伸。
目前台北及北京兩地各有十多個研發人員,各自獨立運作,但資源共享。李明哲說,「公司目前的核心技術主要來自北京。」
李明哲比較兩岸的技術能力表示,兩地都有高手,但北京年輕的技術人力,在外商的高薪挖角下,恃寵而驕,對公司的向心力較差。
在創業第一年,李明哲長期駐守北京,全力衝刺技術及產品的研發,目前已開發出智能互動搜索、互聯網數碼圖像搜索引擎、自動分類與過濾解決方案、敏感圖片過濾產品等產品。
但網路產業的冷卻,卻使得才剛要推出市場的產品出現瓶頸。李明哲說,過去公司鎖定的客戶主要是入口網站,在台北PC home就是主要的客戶,但目前全球入口網站普遍緊縮預算,不願意花大錢在搜索引擎等提供服務品質的提升上面。
轉戰企業用戶
因此行銷策略上開始進行調整,針對大中華地區,數十萬家已上網的大中型企業,以及學校、公家機構,提供量身定做的網路多媒體管理工具,以及網站搜索解決方案。
北京易易尋除了找來具有在美國市場行銷實戰經驗的劉向東出任總經理外,也開始召募行銷人員。
劉向東是廣東中山大學電子系畢業,赴美國留學後,曾擔任聯想電腦美國公司的經理,並在美自行創業做電腦產品行銷,最近因任職美國微軟公司的夫婿調返中國,於是舉家返國。李明哲說,「劉總的中國背景及美國經驗,是最適當的人選。」
因此才剛走馬上任的劉向東已經開始為公司的行銷尋找利基。劉向東表示,目前兩岸都開始針對為數眾多的網吧進行掃黃,公司開發的圖像過濾產品,是在兩岸三地都有利基的產品。
年初才自美返回中國的劉向東表示,大陸目前與她十年前離開時,已經有很大的差異,「中關村的創業氣息,讓我找回了朝氣。」
不過她認為,大陸的商業制度才剛建立,對外資企業仍有許多的框架,法令上也有許多的灰色地帶,但這對她而言,卻是一個機會。
劉向東目前除了積極開拓市場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目前網路產業不景氣之際,嚴控預算。她說,北京地區有經驗的資訊研發人員的月薪平均要10000元人民幣,比一般理工科的畢業生要高上一倍,目前部分人力採取兼職性質,以降低預算。
由於網路市場的驟然萎縮,易易尋公司技術長李明哲評估,公司在今明兩年都不可能達到損益平衡。
不過這樣的現況並沒有嚇跑創投資金。易易尋在4月份才剛完成第二輪的增資,共募得了200萬美元。宏?集團旗下的宏?中國創投基金及電腦家庭(PC home)集團,成為易易尋的大股東。李明哲說,我們看重電腦家庭在媒體的影響力,以及宏?集團在資訊產業界的人脈。
在這筆新資金的挹注下,李明哲對公司將來的營運更有信心。他表示,雖然全球網路產業有冷卻跡像,但大陸企業e化的趨勢才方興未艾,「這筆錢足夠讓我們等到市場回春」。
面對網路產業寒流,曾經叱吒一時的「學生董事長」們,在沒有進一步的資金奧援下,紛紛彈盡援絕,銷聲匿跡。
李明哲回首一年來的創業歷程,雖然也有挫折,但他絕不後悔。尤其對他個人成長更是助益良多。
他分析,目前公司除了管理團隊具有跨兩岸三地優勢外,研發人員多是剛從學校畢業或在學生,能夠掌握最新的技術,而且產品開發的速度特別快。
雖然市場行銷是過去最弱的一環,但逐步加入行銷團隊後,也開始漸入佳境。他說,「我們是一個具有反省能力的團隊。」(蕭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