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神通是台灣神通電腦公司與長江集團合資成立的科技公司,除了亞太神通執行副總經理黃基民是台籍幹部外,所有成員都是當地人。
回想初到上海發展的始末,黃基民笑說,一開始也是很矛盾的。但他也很明白,這塊市場生命力豐沛,機會無窮。
亞太神通的事業領域包含五大塊:電子商務、金融、應用系統、call center(呼叫中心)以及軟件開發。前三者為目前業務大宗。
亞太神通1998年成立時,是以應用系統起家的,特別是在醫療部分成績斐然。黃基民表示,上海的計算機化(電腦化)起碼落後台灣十年,上海一般的醫療院所系統只能做財務結算。
亞太神通認為機不可失,於是便著手開發醫療應用系統。從電腦輔助診療、病歷分析、處方和醫技檢查、單據無紙化操作,乃至於門急診的掛號、給藥都完全電腦化。上海一些著名的醫療院所如上海醫科大學、普陀區中心醫院都是亞太神通的客戶。
1998年,亞太神通80%的業務項目都與醫療應用系統有關,當時電子商務占不到10%,但卻是成長最快的一環,漸漸成為公司發展的重心。
不過,因為企業對e化缺乏通盤概念,往往會低估預算,故必須費一番唇舌溝通。
「一般而言,我們不會接缺乏認同和沒有準備的case,」黃基民表示,如果企業本身還沒有任何投入的準備,做B2B的失敗率很高。
黃基民將大陸企業領導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來自軍方體系或官僚架構的傳統領導人;另一種則是受國外文化洗禮的新派精英。前者以上層領導的指示為準繩,對於e化並無認識也無熱情;後者則具有國際觀,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高,年齡普遍不超過四十歲,多半在國營企業或大型民間企業擔任高階主管,這一種企業才是亞太神通鎖定的對象。
和其他國家發展過程相比,大陸最明顯的差異在於金流,大陸的債信制度還停留在原始落後的階段。亞太神通的策略是先固本,把做資訊交換的工作做好,必要時再開發網上交易的功能。
有感於大陸市場的詭譎與魅力,黃基民希望能在中國地區成立台灣的IT聯盟,降低進入大陸市場的障礙。
「合作,才能提供total solution(整體解決方案),」黃基民笑說。(李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