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阿里巴巴造就大陸奇蹟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1-06-01

瀏覽數 23,400+

阿里巴巴造就大陸奇蹟
 

本文出自 2001 / 6月號雜誌 第180期遠見雜誌

阿里巴巴聞名已久,代表中國大陸B2B(企業對企業)電子交易市集的閃亮明星。

上海的阿里巴巴分公司,位在最繁華淮海中路的中環廣場三十三樓,和上海大多數新蓋的摩天大樓一樣,一樓門廳用上好的大理石石材裝潢,豪華吊燈照得金碧輝煌,隔鄰是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級的精品廣場,是上海外資湧入、新一波的絕代風華。

阿里巴巴也是新一波風華中的傳奇進行式。個子小小、身材精瘦、被美國《富比士》雜誌描述像滾石樂團主唱米高積格(M. Jagger)的阿里巴巴公司創辦人馬雲現年三十七歲,1999年3月以50萬人民幣(大陸成立公司最少的資本額)在杭州租的民房中,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站,七個月後集資,吸收了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富達投資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等創投機構的500萬美元,創造了一個網站尚無收入、而品牌每日增值100萬人民幣的「大陸奇蹟」。2000年1月,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加入投資2000萬美元,是上一輪集資的四倍之多。

馬雲原是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老師,也教國際貿易。1994年左右,在美國他看到第一版的網路瀏覽器Mosaic,預見網路會蓬勃起飛,回國後鼓吹企業上網際網路,並請美國朋友幫他架設網站。1995年4月,美國貝佐斯(J. Bezos)剛創立亞馬遜網路書店,當時馬雲就創辦「中國黃頁」網站,將中文商務訊息譯成英文,成為中國第一家中文商業資訊站點,開發中國企業網站。

馬雲想的是經營方式。他常說,「我為什麼能活下來?第一是由於我沒有錢,第二是我對Internet一點也不懂,第三是我想得像傻瓜一樣。」

1997年,馬雲帶領團隊加入了大陸外經貿部底下的國富通信息公司,建立了一些官方經貿網站及電子交易市集,並成為中國雅虎的廣告獨家代理商。這群團隊後來回到杭州成立阿里巴巴網站。馬雲曾表示,大陸現在的網路創業家,「都稱我為創業始祖。」

不只快,還要有耐力

阿里巴巴看準的是中國龐大的進出口市場,馬雲希望阿里巴巴成為大陸未來B2B的主要交易市集。

由於掌握先動優勢,阿里巴巴成長快速。1999年3月成立,兩個月之內就有一萬名會員,每天以一千到一千兩百人的速度成長。

阿里巴巴很務實地認知到,現在是鴨子划水期。剛成立時,馬雲堅持網站服務免費,以製造企業社群為先。他常用家鄉話說,「你必須跑得比兔子還快,又要比烏龜耐跑。」他認為,網際網路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三千米長跑。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先前在甲骨文公司(Oracle)工作的鄭名道,去年四月本來要轉職到另一家公司,打電話給馬雲時,被挖來阿里巴巴做資深副總裁。談到為何加入阿里巴巴,他說,「他這個人不擺架子,而且比較實在,」馬雲告訴他,現在是要努力付出的時候,阿里巴巴運作的情況是還未獲利,但是潛力很大。那時網路正熱,鄭名道遂決定下場一搏,真正從事網路業。

馬雲作風不擺架子,工作精力十足。埋頭努力工作之外,也積極培養專業人才。馬雲對CNBC電視台表示,三、四年之後他將交棒給專業經理人,可能回去教書。「第二、第三代領導人都在培養中,」一位高階主管表示,公司吸收了七、八國精英,他們常常到美國召募人才,最多找的是名校MBA(企管碩士)的非美國人,因為他們融合各地文化,未來可派遣開拓當地市場。

阿里巴巴的目標,是為世界上的中小企業服務,並不時調整服務腳步。馬雲發現,中國的進出口商人年齡結構正在劇烈改變,新一代商人是二十二至三十五歲,也是使用網路的一群,B2B的網上交易正要成形。阿里巴巴中國網站用戶年齡90%在四十歲以下,80%以上是中小企業,其中約有三、四成是業主或企業決策者。

商品資訊豐富,是阿里巴巴最吸引中小企業的因素。每天網站上有八百到一千四百筆的貿易資訊,並可以讓公司建立自己的網站,擺上公司介紹、貨物樣品圖片、商品資訊等。「在阿里巴巴找不到的東西,到其他網站更難找到,」鄭名道表示,這是阿里巴巴的優勢,也就是他們已經建立起一個規模化的中小企業社群。此外,阿里巴巴也加強客戶服務。他們開發更多比價、議價、財務的軟體,並提供如船期等運送資訊。

大陸中小企業的活動力很強,商業網站客服做好了,馬上帶來口碑。鄭名道表示,「中小企業都是自營,他們對自己的生意,看成生命一樣重要,所以會主動打聽商情。」

加上網際網路無國界,商機處處。根據一名網站經理人表示,阿里巴巴有一個廣東用戶,本來是開五金工廠的,想試試看網站有沒有用,就假裝登錄要賣滑鼠墊,結果一周就收到了四十幾個有興趣的國外買主回覆,他當時連滑鼠墊製造工廠也沒有,就從無到有生產起來,賺到了一筆50萬人民幣的訂單。這家企業從1999年11月加入阿里巴巴到2000年底,就連續收到七次50萬的訂單,他們特別寫了感謝函給阿里巴巴。

B2B網站的潛力似乎很大,但是競爭者也多。包括MeetChina、Global Sources等也都瞄準大陸這塊市場。但也有創投業者批評,阿里巴巴式的B2B網站只是電子型錄,進入門檻低,容易被取代。甚至商家利用過一次網站,買過一次商品,與一家公司建立關係後,就不再光顧,因為所有看樣本、議價等動作,都在網下進行,無法在網站上直接交易,網站的附加價值仍低。

鄭名道反駁,中小企業除了一對一,主要是一對多的貿易關係,他們仍會持續在網上尋找新的商機。另外,阿里巴巴也不斷在開發新的附加服務。

號稱世界最大的網路交易市集的阿里巴巴現再正面臨衝破考驗的階段。馬雲曾說,「我是第一代挖石油的,等到五百萬全球商人在阿里巴巴上面的時候,自然會賺錢。」面對網路泡沫之後,他依然信心滿滿。(編輯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