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七日,「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騎著他的賽馬「巴克」跳越第三道障礙時,「巴克」突然緊急煞住,李維飛衝出柵,直直落地,沒有傷及腦部,卻折斷了第一、第二節頸椎,從此走上癱瘓人生。
過去,當有人問李維,「英雄是什麼?」他總會說,「英雄是不計一切後果,勇敢行動的人。」受傷後,他重新定義「英雄」,「是在遇到無法抵抗的逆境時,能找到勇氣,繼續奮鬥、堅持下去的人。」
對於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勇敢行動、冒險犯難,似乎不難;對於一個行動不便的人 ,能有勇氣堅持好好活著,就已相當不易。
李維在他的自傳《依然是我》中,藉個人復原的過程,剖析內心的掙扎與成長。從一個無法自己呼吸與進食的垂死之人,到成為脊髓受傷者的代言者,他形容:「一個人被困在黑暗的房間裡時,總是會想:出口在哪裡?只要能保持冷靜,慢慢地摸索,總會有抵達出口的時候。」
和李維一樣,有被「困在黑暗的房間裡」的體驗者不少,像患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莫瑞.史瓦茲教授,像突然中風的英國Faber&Faber出版社總編輯羅伯.麥克倫,再如罹患帕金森病的李良修教授,還有九○%以上關節損壞變形、肌肉無力的劉俠;他們的人生奮鬥故事,若不是藉著文字記錄,很少人能體會他們的苦與痛。
一九八三年一月中旬,三十二歲的國軍砲兵中校營長祁六新,在實兵演習中指揮車行經蘭陽大橋,為了閃避一輛摩托車,翻落橋下。在這以後,他開始了人生另一場大仗。
祁六新,一名眷村長大的軍人子弟,建中畢業後,放棄成大入學的機會,轉進陸軍官校,是什麼樣的思考,讓他做出這樣的抉擇 ?陸軍官校第一名畢業,又赴美研習軍事學 ,曾任職中科院,正準備外派南非的優秀軍官,前途突然中斷,祁六新如何面對自己?受傷後,進食、排泄不能自理,開刀、燙傷不需上麻藥,自喻是個「活死人、死活人」的他,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由悲觀到樂觀?
重傷成殘、全身癱瘓的祁六新,花了十八年時間,從只有頭部能轉動,連被蚊子叮都無力反擊的人,到可以操作電動輪椅,靠肩胛力量舉手敬禮,四處演講,成為醫院義工和心理輔導師;從劫難初始,埋怨老天:「 為什麼是我?」到如今真心慶幸:「活著真好!」
十八年來的心路歷程,其中苦痛、怨憤 、反省、頓悟,寫在他的自傳《活著真好:輪椅巨人祁六新》中,讀來令人鼻酸與感佩。
這位國軍「英雄」,在受傷前,他是一位不計後果、勇敢行動的人;在受傷後,他是一位找到勇氣繼續奮鬥、堅持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