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中華電信頻頻降價,影響民營業者了嗎?
A:降價降得有點不必要,好像是恐懼感過頭了,我們三家民營業者要跟中華競爭其實是滿艱苦的事。
第一,中華電信有四、五十年歷史,它的market penetration(市場普及率)很高,尤其到現在為止,我們線都還沒有接好,所以它降價的時間早了一點。
第二,降價的時機有點rough(草率),速度也太快、太深了,可見得以前消費者付的費率太高了,表示中華電信以前獨占的地位太久。
像打到中國大陸的費率,中華電信下降的幅度擺明著就是不給你生存嘛,但是我都已經生下來了,你要叫我回到哪裡去?
回顧歷史,每個國家dominant player(主要業者)都有這種作法,所以,我們事先考量到中華電信會這樣做,也做了相關的規劃與預測。不過中華時機抓得不好,一方面要到紐約股市掛牌交易,一方面卻降價,所以這個時候打價位戰,中華電信最吃虧。
自由競爭之下用戶得到最大利益,可是從另一個角度講,政府要開放市場,希望有些競爭者強勢一點,如果環境不是很好,這時產生的危機是新進者可能不會有很好的成長過程。
Q:中華電信董事長毛治國說,如果中華電信現在不降價,以後還是得降,而且到時候市占率就會被搶走了,這種說法合理嗎?
A:有什麼合理?中華電信現在降價,我們就沒有辦法爭取市場,降了價,難道它占有率就不會掉嗎?
世界級伙伴做後盾
Q:速博的競爭優勢有哪些?
A:我們要長期在這個行業經營,我們能和中華電信競爭,因為我們有世界級伙伴SingTel(新加坡電信),噸位其實比中華電信還大。
新加坡電信在二、三十個國家有投資規劃,所以我有一個backup(後援)。而速博的姊妹公司有遠傳電訊,加上我參加了兩個海底線纜與新加坡電信的Asia Hub,到美國我可以跟AT&T(美國電信電話公司) 連線。我們的架構在開台時就已經做好衛星通訊,因此所能提供的服務和品質都很好。
我應該尊敬中華電信,我自己也不差,但是我必須很努力,因為固網寬頻是infrastructure building(基礎建設的設置),本來就比較辛苦,我要提供的服務是客戶現在拿不到的。
不過中華電信是老大哥,董事長毛治國是我們通訊界的前輩,滿有前瞻性的,也很清楚市場運作,他是中華的董事長,所以必須為中華著想,但他必須公平,大家應該在公平的基礎上競爭,否則公平會、電信總局、交通部葉菊蘭部長也要照顧我們。
Q:中華電信已經在三月十一日跟你們簽好網路互連的合約,測試時間要多久?什麼時候可以真正提供服務?
A:它隨時接好我就可以開台了,中華電信很努力幫我們接線,但是可以快速一點。
Q:要幾天?
A:他們說三十天到四十五天吧。
Q:這樣的話,你們不就會少一個月的營收入帳了?
A:完全正確,可是我能怎麼辦呢?
品質和價格一樣重要
Q:電信產業的宿命就是大家砍價格,最後砍到成本邊緣,真的是這樣子嗎?
A:不一定,尤其公司的客戶注重的是你的服務、品質、方法,但是你再好,大家還是會很重視價錢。
Q:你們預測第一年營收50億元,那未來幾年的展望呢?到第幾年可以break even(損益兩平)?
A:這是很好的問題,如果你純粹追求利潤,不再投資,那很快就可以break even;但是如果做長期打算,你必須投資滿大的金額。金額龐大,但是市場一直在變化,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break even,目前還有變數。
Q:你們成立之前不是就寫好business plan,預計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賺錢了嗎?
A:這已經被中華降價所影響了,要往後延。但是降價有可能增加市場,比如說國際電話,你平時不長打,價格降低了,就會多打一點。
Q:台灣的費率降得這麼厲害,如果跟其他國家比較起來,我們的費率算低嗎?
A:先進國家的費率也降得很厲害,我只希望我們不要瘋狂到失去理智就好。
Q:你們廣告做了好幾個星期了,有多少客戶跟你們預約了?
A:很多啊。
Q:大概多少?
A:這是公司機密,怎麼可以講。
Q:速博未上市股的股價大約10到11塊,另外兩家都是7.5塊左右,你認為這應該怎麼解讀?
A:這很簡單,我的股東群很規律化,我沒有做很多股條的事情,供應量很有限,所以沒有股價的壓力。
Q:如果散戶投資人有你們的股票,你建議他們怎麼做?
A:長期投資啊。
Q:如果他們長期投資,你可以替他們創造怎樣的收穫?
A:我們將會是台灣最好的通訊公司,提供good service(好的服務)、good quality(好的品質)和最新的技術,我們基本上滿穩扎穩打,很可靠的。
價格不是唯一的競爭方式
Q:有什麼話要對中華電信說嗎?
A:我希望中華電信到美國股票掛牌能夠成功,變成民營機構,大家可以公平競爭也很好。但是我也顧慮,中華電信一天到晚喜歡降價,是很sad(可悲)的事情,如果它只能用價格競爭,真的是very sad。
價格並不是唯一的競爭方法,重點在於提高全國通訊的水準與服務。這個行業是中華民國自由化最晚的服務業,正因為如此,我們落後別人很多年,我們上網的速度很慢,導致的社會成本不得了。
Q:3G(第三代行動通訊)市場變化劇烈,本來大家很看好3G的前景,但是近來國外通信公司股價大跌,3G又不能商業化,使得大家變得很悲觀,你認為台灣可以從這種情況中學到什麼?到底幾張執照比較適合台灣市場?
A:歐洲投資3G的公司面臨很大的問題,英國電信財務評等被降級,欠了很多債,這給了台灣很好的例子,國內市場並不是很大,三張執照應該就夠了,而且也應該延後發放。
Q:你們預計用多少錢投標?
A:還不知道,不過如果成本算不出來什麼時候可以回收的話,就不值得投資。